106學年藝文演出

九天民俗技藝團,一個以發揚並傳承傳統技藝為己任的民間技藝團如何轉變為國際知名的演出團體?這是由許振榮團長創立於1995年,有鑑於台灣藝陣文化逐漸勢微沒落,更為了激發青少年傳承台灣傳統廟會技藝,十多年來不斷精進技藝及表演內容與方式,將民間習俗技藝提昇至劇場藝術文化層次,近年來,九天氣勢宏偉、莊嚴震撼的鼓藝表演與神偶藝陣,不僅多次擔綱負責國內大型慶典活動的主要表演,更受到各國熱情邀請,前往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非洲等國家進行巡迴演出,讓世界各地都能認識台灣民間藝術文化,讓全世界一同來體驗台灣文化的精神與感動!

無双樂團團員皆為國內大專院校國樂系所科班出身,除擅長國樂器演奏外,多年接受公司嚴格的舞蹈及歌唱舞台訓練,已經跳脫傳統國樂的演奏方式;且樂曲大部分為台灣作曲家原創,部分改編自台灣民謠、經典老歌、或他國歌曲,有傳統、流行及電子搖滾,曲風多元有趣,是國內首創新型態的國樂表演、也是老中青都接受、喜愛的團隊,本計畫規劃之老歌或流行歌曲,皆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相信能帶給海外僑胞聽覺、視覺精彩的音樂響宴。

黑門山上的劇團《青春十光》帶觀眾一起回到1960到1970年代,經歷臺灣曾經的困頓和繽紛。黑門山上的劇團成立邁入第23年,團長顏美珍說,2016年因受中正紀念堂委託,劇團試著探索了一場1960年代展覽前的說明戲,將過往歷史中曾經的成長和充實,透過演出再次為觀眾所熟知,並使人心中震動,簡短演出後獲得極大迴響。經過一年的資料蒐集和劇本修整,簡短的說明戲發展成90分鐘的《青春十光》,讓劇團能帶著它巡迴臺灣各地,顏美珍說,希望透過戲演出,讓現代習慣以手機餵養著自己心眼的人們,放下手機,回到過去,用心感受那些年、那些缺乏、那些不複雜,精彩人們的生活文化,也精緻生命的刻痕。

圓滿樂團成立於2007由大提琴演奏家黃月玲女士所帶領。成立之初經常跟隨台中市政府擔任外交迎賓以及文化交流等任務,出訪過美國、中國大陸、澳門、香港、關島、馬紹爾群島等地,參與不少歷史性的時刻,例如:兩岸直航、哥倫布姐妹市議會裡演奏等等。台灣建國百年時,獲外交部徵選並邀請至中美洲巡演八場,與瓜地馬拉國家馬林巴樂團 National De Marimba合作錄製DVD。

圓滿樂團多年來榮獲台中市優良演藝團隊,給予觀眾的印象就是活潑、有創意、注重和觀眾的互動。由於經常出國演出,加上國內定期音樂會及委託製作邀約不斷,使得樂團在這些年累積豐富的表演節目。從原來的弦樂四重奏一路發展到現在15人以上多元風貌的樂團,音樂人才跨足各領域。

【用樂觀創造生命的感動】

「樂觀的人永遠有路可走,悲觀的人永遠無處可去。」 這句話,是曾經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殘障界名人劉銘的人生格言。半世紀以來,他用這句話鼓舞自己、激勵別人;他秉持這個理念,率領由肢障、視障、聽 語障、脊髓損傷等殘障朋友組成的「混障綜藝團」,送愛到社會各個角落。

這是一場無價的生命教育課程,沒有華麗的舞台設計,卻完全吸引了每一位在場的師生們目光,人生是一種淬煉,生命是一種熱力,一群曾經要自我放棄的生命勇士們,克服內心的障礙,勇敢活出精彩的人生與價值,進而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分享到社會每一個角落,「改變總在絕望時,我們找方法不找藉口」,劉銘團長如是說。沒有錯,生命總會找到出口,當老天爺給你開了一個玩笑,關了你一扇門,轉彎處卻給你開了一扇窗,永不認輸,社會因您們而讚,明道的同學們用掌聲感受一場無價的生命意義。

藝術傳承深耕校園--明華園總團九度來校演出

明華園係本土傑出戲劇團體,成立至今已89年,在總團長陳勝福先生以及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對本土戲劇的熱情與專業努力下,創造出國際知名的藝術演出成績,更是累積數十萬的粉絲迷,所到之處無不令人為之瘋狂,近年來更結合現代文學進行跨界演出,開創出更多元的戲劇演出,更積極在年輕一代的藝術傳承工作。

明華園與明道中學建立豐厚的情感,這也是專屬於高級部三年級同學的畢業禮物,今年演出大戲劇名為《八仙傳奇系列-曹國舅》,由總團當家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及第一丑角陳勝在領銜主演,,這是明華園戲劇總製作的宮廷大戲,劇情講述曹佾(即 曹國舅)身為凡人,卻擁有洞知天命的天賦異稟,隨身的雲陽板,敲出人世多少天命。

臺北曲藝團成立於1993年8月,自1998年起,連年獲選為「文化部優良扶植團隊」迄今。 台北曲藝團堅持說唱應正統傳承,故承繼傳統而不拘泥於傳統,創新發揚而不跳脫規範,結合音樂﹐跨界合作迸出火花!傳統的北方評書靠「一人說書」,以「評 /說」或表達情節或描摹人物,而葉怡均的「音樂評書」首創與音樂家合作,除用「說」鋪陳情節及演繹角色外,並由演奏者適時地穿插入音樂旋律或運用器樂製造聲響效果,以突顯情節張力、烘托氛圍、加強對角色內心狀態之刻畫,因而更為引人入勝。

本次演出的內容《鬼不語》精選古典文學和民間傳說裡豐富的題材作為說書和說相聲的內容,將人間人欺人﹑人吃人﹑人助人﹑鬼鬥人的故事新說﹐以針貶世俗﹐藉這些精采的故事促人深思反省、戒惡揚善!《鬼不語》結合了北方評書的颯爽﹑融合南方評彈的細緻﹐令觀眾品味再三。

【只有桃花源】古裝經典鬧劇在本校精彩呈現

「晉太原中,武陵人,補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那一位往上游走而「忘路之遠近」,的漁夫到底為什麼要往上游走呢?

原本,漁夫以為他進入美麗的桃花源後,就能忘記一切世俗的痛苦與煩惱,可是…

這是由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導演所創作的古裝經典鬧劇【只有桃花源】,也是我們所喜歡的國文課本內容之一。今天透過藝術表演者以豐富的語言表情等經典詮釋,讓在場的兩千多位師生笑聲不斷,戲後,劇團特別開放表演者與同學提問互動,演者分享戲劇表演的技巧與心路歷程,讓同學更貼近演出者的心情氛圍,同學們也感受到劇場的現場魅力。

GILI織樂,他們編織音樂,以最原始而單純的素材──人聲。四條來自山林的聲音,飽含他們部族對編織與歌唱的熱愛,這兩項美麗的天賦結合下誕生了GILI。而今,隨山脈的紡織機一推一拉,搖擺出一匹翻越山嶺的長布,GILI來到平地四處尋覓,試圖記錄屬於山下的聲音並與古法結合,從典雅別緻的族語到流行動聽的中文唱詞,柔順絲綢轉變成剔透的流水,為臺灣A Cappella編織動人樂章。

團隊演出種類多元,包含國家重要典禮、公部門公益活動、國際音樂節文化交流、新知與科技新品發表會、影視媒體節目、節慶音樂會、原住民文化音樂表演及學術論壇展演等等,展現豐厚而深刻的表演內涵。

上劇團藝文工坊,2010年9月2日於臺中市成立,原始創辦人為陳尚筠、田家樺。致力於原創戲劇表演,並以歌舞劇為主要的表演型式。作品以「尋找生命中最小的大感動」為創作核心主軸,從你我身邊小人物的故事中探尋人們共同的感動記憶。

上劇團校園巡迴數十場,感動上萬師生的「人生電台」藉由一段段趣味橫生又精緻動人的戲劇,談人生理想、人際關係、三代親子、親情愛情。以年輕世代關心的主題,引發學生思考 ...

跨界、創新 打造當代歌唱新浪潮拉脫維亞FRAMEST 爵士合唱團,來自北歐,於2005年成軍開始,發展著他們獨有的樂曲編排,從古典到爵士甚至流行,多樣化的曲風以及原創的阿卡貝拉編曲,成功地將團隊從當地引領到國際。

不需樂器,不用爵士鼓,只要手握麥克風,就能用人聲演唱出樂團的聲響,全球歌唱的超級熱浪「現代人聲樂團」(Vocal Band)不但是當代重唱的跨界表演形式,拉脫維亞FRAMEST爵士合唱團,學校特別邀請蒞校演出,給予同學不一樣的樂音享受。

朱宗慶打擊樂團1986年成立,為台灣首支專業打擊樂團,出國巡演與舉辦10屆的台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備受業界肯定。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2016年入選PAS名人堂,為華人世界獲此殊榮第一人。

躍動打擊樂團沿襲朱宗慶打擊樂團專業熱情、中西融合的特質,積極挑戰經典名曲,以多元形式突破自我藝術風格。在曲目安排上,將挑選平易近人、輕鬆歡娛的推廣型曲目為主,並帶給觀眾國內外現代作曲家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