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流域整合計畫】2021大師在明道
臺灣電影120年——光與影的故事

電影的發展基本上是一個脈絡,作為一個電影的閱讀者,只要了解這樣的脈絡就可以知道,沒有辦 法把哪一個時代給切割掉,你可以看得到,每一時代有它不同的環境,有它在這個環境中所展現出來 的樣貌。我們可以說,從1949年到今天,講臺灣人的故事是臺灣電影最主要的一個文化史。侯孝賢走 過的80年代跟胡金銓導演走過的60年代,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跟競爭壓力,最重要的是,你用什麼方 式說臺灣的故事。 曾經,實驗電影走出了臺灣電影的質感,為臺灣帶回來很多國際性的鼓勵,也帶著臺灣電影走出一 個新的風貌及更深的內涵。但我們不能也不該說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通俗,我們也沒有辦法說黃春明 老師或者是吳念真老師的文學作品有更多的歷史價值。其實,每一個國片發展的過程,都是一個歷史 價值。誠如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第一任董事長藍祖蔚先生所言:「臺灣曾經有過風光的時代,在 60年代70年代,愛情電影、瓊瑤電影或者文學改編電影等各種的不同的創作都曾經在亞洲市場上有一 定的支持民眾。80年代走上國際,在歐美市場得到相當程度的迴響,最近稍弱,這跟國際電影通路的 改變有關係。但是隨著《陽光普照》走上Netflix,顯見,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搭上國際發行市場的通 路,讓臺灣的題材、臺灣人的故事、想法、影像,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因為有1950-1980這段期間無數商業電影及愛國片的出品,臺灣電影才有機會穩住後來的大片江山,產出許多至今仍膾炙人口的由文學名著改編的實驗電影以及強調本土題材的寫實劇情片。因此,這珍貴的三十年我們也應該回過頭來認真看待。

為此,110學年度「大師在明道-藝文流域特展」選定「臺灣電影120年-光與影的故事」為主題,希望從483期《明道文藝》文化脈動的專題開始,以文字共讀為起點,再藉由藝文流域特展的視覺導讀,把《臺語電影》、《三廳電影》、《武俠電影》、《愛國電影》、《臺灣新電影》及《國片復興》這一條脈絡給呈現出來,讓所有的讀者了解,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憑空到來,當然,也沒有一件事情在某一時候會嘎然而止。

總會有影響力的,總會產生一些後續,只要我們願意繼續往後追索它所帶來的蛛絲馬跡,從「光與影的故事」開始,我們就能慢慢找回臺灣電影120年來一步一步走出的美麗風景。

110學年度「大師在明道-藝文流域特展」選定「台灣電影120年 光與影的故事」為主題,希望從483期明道文藝文化長廊的專題開始,以文字共讀為起點,再藉由藝文流域特展的視覺導讀,把《台語電影》《三廳電影》《武俠電影》《愛國/政宣片》《台灣新電影》及《國片復興》這一條脈絡給呈現出來,讓所有的讀者了解,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憑空到來,當然,也沒有一件事情在某一時候會嘎然而止。

總會有影響力的,總會產生一些後續,只要我們願意繼續往後追索它所帶來的蛛絲馬跡,從「光與影的故事」開始,我們就能慢慢找回台灣電影120年來一步一步走出的美麗風景。

看見臺灣 經典影展

弘道大樓 4F 明志廳

臺灣經典電影《小畢的故事》台北淡水、《兒子的大玩偶》宜蘭、《悲情城市》九份、《海角七號》恆春、《父後七日》彰化縣、《俗女養成記》台南...你知道這些電影/電視劇,都是在臺灣哪裡拍攝的嗎?你曾經到過這些劇中場景嗎?


從「閱讀」、「導讀」到「走讀」,從《明道文藝》483期「文化脈動」專欄:臺灣電影120——光與影的故事,到本次「大師在明道 藝文流域:光與影的故事」特展,最後,如果你有機會加入「2022閱讀台灣文化之旅–故事列車」的行列 ,就能親自走訪這些電影場景,回到現實生活中,重新認識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愁。

文學轉身以文入鏡 / 以詩佐畫

弘道大樓 3F 現代文學館

以文學為養分,激發創造力,用你的創意,讓文學華麗轉身!

「文學轉身」特展包含「以詩佐畫」&「以文入鏡」兩項主題徵稿,以「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歷屆得獎作品為養分,閱讀小說、散文、新詩,再以插畫、攝影、漫畫、影片、動畫等方式重新創作。此展出入選作品,同步呈現於明道文藝數位閱讀網站,供國家圖書館永久典藏。

光柵動畫 錯視體驗

弘道大樓 1F 第一閱覽室

光柵動畫是一種有趣的視覺遊戲,透過線條交錯產生動畫般的顯示效果。

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電影,一幕幕的畫面閃爍,在巧妙精準的計算下,透過移動印在透明膠片上的垂直或水平光柵線條,讓圖片動起來,不需依賴於電子媒體,只需要一張圖及一張透明塑料片,即可體驗有趣的視覺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