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編選原則
1.教材綱要
國民中小學英語科教材之內容取材應涵蓋以下幾個部份:
(1)主題與體裁
英語科課程應符合趣味化、實用化及生活化的原則。教材所涵蓋的主題層面宜多元,以學生日常生活相關之主題,如家庭、學校、食物、動植物、節慶、職業、旅遊、運動、休閒等為主要內容,並儘量呼應十項基本能力之精神,以順應時代潮流,涵詠現代公民之素養。教材編寫及活動設計應多樣化,並融入各種不同的體裁,如歌謠、韻文、賀卡、便條、書信、簡易故事、幽默短文、短劇、謎語、笑話等(詳見附錄一)。
(2)溝通功能
國小國中階段所欲培養之溝通能力屬於基本常用者,包括日常交談、社交應對等一般人際溝通之語言能力。依其功能可分為問候、感謝、道歉、同意、請求、問路、打電話等類別(詳見附錄二)。
(3)語言成份
A.字母︰教材中英文字母教學包括印刷體大小寫及連續體大小寫。國小階段只需學會印刷體,國中階段須會辨識連續體書寫之文字,但平日之書寫仍以印刷體為主。教師書寫黑板或批改習作,亦儘量採用印刷體。
A.發音︰發音能力應透過聽、說活動之實地練習來培養,除了老師的示範與指導外,並應儘量利用有聲教材(如:錄音帶、錄影帶、光碟等),讓學生模仿。國小階段以字母拼讀法來輔導學生認識字母與發音之間的對應關係,藉以看字讀音;國中階段則輔以音標教學,以便學生能藉查字典得知正確發音。
B.字彙:為了顧及教材之銜接及避免使用艱深用詞,國中小英語教材編寫所用之字彙宜稍加界定,以免各版本之教材所採用之字彙差異過大,造成學生學習之困擾。因此本課程綱要提供了一份常用一千及二千字參考字彙表(詳見附錄三)。此表之制定乃參考多種字彙來源,包括八十三年教育部發布之國中課程標準參考字彙、韓國小學課程綱要參考字彙,及上海九年制課程綱要之字彙、日本小學英語教材常用字彙、國內外數種兒童英語教材常用字彙、以及大學考試中心常用字彙表,綜合彙整,輸進電腦,建立一詞庫及字頻表後,再依我國國中小學生之年齡層,及其學習英語之目標與外語學習環境等因素加以篩選調整完成。為了使教材編寫具有彈性空間,教材編纂時可視情況需要斟酌選用本表以外之字彙。
國小階段之教材,宜儘量由常用1000字參考字彙中選取適量之字詞編纂;國中階段則儘量由常用2000字參考字彙中選取。學生完成國小階段之英語教育,口語部份應至少掌握二百個應用字詞(productive vocabulary),書寫部份則至少會拼寫出其中八十個字詞。國中畢業時,學生應至少能掌握一千個應用字詞。應用字詞的選訂由教材編寫者自行斟酌、標示。
C.句型結構:國小國中教材可採用之句型,應以基本常用為主,避免冷僻、抽象之文法知識的灌輸。句型結構之呈現應循序漸進、由簡而繁,讓學生經由語意的瞭解,進而熟悉句型。國中與國小兩階段所介紹之句型應有良好的銜接。並適時重複,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練習所學的句型,進而能靈活應用。
2. 教材編纂原則
國小國中之英語教材包含有聲教材及平面教材。各種教材的編製以學生之興趣及需要為依歸,內容應實用、淺顯、且活潑有趣。編製教材宜參考分段能力指標及附錄中所列之主題、體裁及溝通功能,以落實英語課程目標。國小階段之教材內容及活動設計以培養聽、說能力為主,讀、寫為輔。國中階段應力求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均衡發展。
教材編製方式以溝通式教學觀為原則,每單元宜提供生活化之情境,並融合主題、句型結構及溝通功能加以編寫。活動之設計宜多元,並強調溝通式活動,以培養學生之溝通能力。每單元之活動宜環繞主題或溝通功能加以設計,字彙、片語、句型之介紹應採循序漸進,由易漸難螺旋向上之模式,並適時安排複習單元,提供學生反覆練習之機會。介紹過之主題、溝通功能或文法句型,之後仍可以較高層次的應用方式再次出現。教材的主題應與學生之生活密切配合,體裁宜隨著學生年齡及英語能力的增長呈現多元的風貌。以淺白易懂與趣味化為原則,儘量將歌謠、對話、韻文、書信、故事、短劇等融入教材之中。生活化的主題配合不同的體裁,讓學生透過教材體驗豐富多樣的語言學習經驗,以提昇學習的興趣,增進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