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自然課本,跟著「學生學習流程」→檢視「 學習重點」。
1-1 物體受力後的變化
●學習重點:1.觀生活中各種力的現象和作用。
2.藉由實驗了解力的作用會造成物體位置移動(運動狀態)或形狀改變。
1.觀察與探索
→課本P46~48,你看到那些力的現象?
→力看不見,你怎個察覺到力?
→從形狀和位置的改變可以察覺到力的現象。
2.實驗 1→影片「你推我檔的滾球」(3分鐘)
●什麼時候對球用力?
●怎麼知道球有受到力的作用?
→物體受力,運動狀態會改變(變快、變慢、靜止)。
3.實驗2→→影片「物體受力形狀的變化」(3分鐘)
●物體受力時,形狀會有什麼變化?
●當受力變形的物體不再受力後,都能恢復原狀嗎?
→物體受力,手推牆壁,牆壁受力不會改變形狀;膠泥、橡皮筋受力,會改變形狀。
→物體不再受力後,膠泥不能恢復原狀,橡皮筋能恢復原狀。
4.習作 →根據實驗結果紀錄在P21
1-2 怎麼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學習重點:1.觀察踢球時球的運動情形;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等對物體的影響。
2.能利用簡單符號表示力的三要素,並藉著符號知道物體的受力與運動情形。
1.觀察
→課本P49~P51, 影片「力的作用」(3分鐘)
2.探索
→思考下列問題,試著從課本和生活經驗找出答案。
●P49.50兩張圖片中,踢球的小朋友未什麼無法成功射進球門?
●P51圖片中,紅點、黑線、藍箭頭,代表什麼意思?
●P51圖片中,你能判斷球受力的方向、和大小嗎?
→力的三要素是「作用點、大小、方向」。
→用紅點表示作用點、線長短表示力的大小、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3.習作 →完成習作P22。
活動二 磁力有什麼特性
2-1 磁鐵好好玩
●學習重點:1.透過磁鐵吸各種物品的實驗,了解磁鐵可以吸住鐵製品。
1.觀察
→課本P52~P53, 影片「磁鐵可以吸住那些物品」(3分鐘)
2.探索 →思考下列問題,試著從課本和生活經驗找出答案。
●預測課本P52物品那些可以被磁鐵吸住?將預測結果紀錄在習作P23。
●經過實驗或觀看影片,將實驗結果紀錄在習作P23。
●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有什麼共同的特性?
→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都是鐵製品。
3.習作 →完成習作P23。
2-2 磁鐵的兩極
●學習重點:1.認識磁鐵的磁極,並發現磁鐵具有同級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1.觀察
→課本P54~56。 影片「比較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強弱」(3分鐘)
2.實驗與探索 →動作操作或看影片,試著從課本和生活經驗找出答案。
●實驗1→課本P54,影片「比較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強弱」(3分鐘)
提出假測:磁鐵各部位的磁力都相同。
實驗操作:使用長條形磁鐵吸引迴紋針,觀察磁鐵各部位吸住的迴紋針數量。
實驗結果:長條的兩端能吸住的迴紋針,其他部位無法吸迴紋針。
實驗結論:能吸住越多的迴紋針比磁力越強,長條型磁鐵兩端的實力最強。
→磁力最強的兩端稱為「磁極」,分別是N極、S極。
●實驗2→課本P55,影片「比較不同磁鐵的磁力強弱」(3分鐘)
提出假測:磁鐵越大,磁力越強。
實驗操作:使用6種不同磁鐵吸引迴紋針。
實驗結果:將數據紀錄在習作P24。
實驗結論:不一定磁鐵大的就磁力強,要做實驗才能進行比較。
→磁鐵的磁力強與磁鐵大小沒有一定的關係。
●實驗3→課本P56,影片「比較磁鐵互相靠近時的現象」(3分鐘)
提出假測:磁極相同的會吸在一起。
實驗操作:配合習作P25的磁鐵形狀進行實驗。
實驗結果:將數據紀錄在習作P25。
實驗結論:N極對N極會排斥, S極對S極會排斥;N極對S極會吸引、S極對N極會吸引。
→磁鐵的磁性具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3.習作 →完成習作P24、25。
2-3 磁鐵的妙用
●學習重點:1.利用磁鐵的特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觀察 →課本P57~59, 影片「磁鐵的生活妙用」(3分鐘)
2.探索 →思考下列問題,試著從課本和生活經驗找出答案。
●利用磁鐵的什麼特性分離鐵粉和砂土?
●P64~P65這些具有磁鐵的物品 ,應用到磁鐵的什麼特性?
→磁鐵的特性:A只有1個磁鐵》吸引鐵製品
B一定要有2個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3.習作 →依照所利用的磁鐵特性,完成習作P26。
活動三 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力
3-1 浮力
●學習重點:1.透剁實驗了解水中的物品會受到浮力的作用。
2.改變物體的形狀會影響物體的浮沉。
1.觀察、探索
→課本P60~62、習作P27
→為甚麼物品可以浮在水面?
→沉入水中的物品有受到浮力嗎?
→放入水中的物品都會受到浮力向上的作用。
→浮力夠大,物體就會浮;浮力不夠大,物體就會沉。
2.膠泥浮沉實驗 →課本P63、習作P28
●推測:膠泥只要摺紙船一樣改變形狀就可以浮在水面。
●預測:習作P28,對各種形狀的浮沉進行預測紀錄。
●實驗:影片「膠泥浮沉實驗」(3分鐘)
●結果:將結果紀錄在習作P28。
●結論:將原本會沉的膠泥做成容器形狀,會容易浮在水面。
3.應用浮力的例子→影片「浮力的應用」(3分鐘)
3-2 傳動的力
●學習重點:1.了解水可以傳送動力,使物體移動。
1.觀察 →課本P64、65
→ 影片「製作簡易水槍玩具」(3分鐘)
2.探索 →思考下列問題,試著從課本和生活經驗找出答案。
●你看過那些需要水推動的物品?
●水可以傳送動力,你看過那些運用這個特性製作的玩具?
●水柱射倒人偶的過程,力量怎麼傳送?
●手壓活塞的力量大小,對水柱噴射的距離有什麼影響?
→注射筒內的水受到活塞的擠壓後,會從桶口噴射出來,將人偶推倒,因會水能傳送動力,使物體移動。
→手壓活塞的力量越大,水柱噴射距離越遠,噴射的線也越直。
3.習作 →完成習作P29。
●綜合單元二所學的知識,來挑戰習作P30~33,看看你是不是學會應用了。
●自己讀讀科學閱讀和自由探究(課本P66~67)和科學園地(習作P34~35),吸收課外知識。
●閱讀課本P68~69學習筆記,加深第二單元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