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5|消息指取消學生津貼為配合精準扶貧
財政預算案提出2025/26學年起,取消為中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2500元學生津貼。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預計津貼取消後,每年可節省約20億元。
消息人士表示,取消津貼是為配合今屆政府精準扶貧策略,因有經濟需要的學生仍然有書簿津貼、交通津貼和上網津貼等支援。
消息人士又說,今年內將成立專責小組檢討,給予中小學、幼稚園的各類津貼,將會整合重疊部分,預計4月初組成名單,小組將由教育局人員組成,學界會參與提供意見。
參考:香港電台
消息指港鐵研准帶寵物 最快上半年有方案
現時法例規定,乘客不可攜帶寵物(除導盲犬外)乘搭港鐵和專營巴士。有消息指,港鐵正研究放寬條例,容許寵物乘搭鐵路,預料最快上半年有方案。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措施可分階段實施,預料港鐵會率先在人流較少的輕鐵試行,而初期會限於週末,其後再擴至平日非繁忙時間,並設頭尾兩卡寵物車廂,長遠則視乎市民反應再探討擴展安排。
該議員又指,寵物搭鐵路在營運和安全上負擔不大,現時台灣、日本、倫敦等地均有鐵路容許寵物乘搭,最大挑戰來自市民的接受程度,能否習慣在車上與動物共處。議員認為,為方便管理,港鐵可考慮限制寵物體積、需否用寵物專用的車或袋子等,但不應額外收費,否則只會使運作更複雜。此外,若港鐵試行反應正面,議員建議可將措施擴展至巴士,並可考慮要求寵物乘客坐下層,以便分隔。
參考:明報、星島日報
緬甸強烈地震死亡人數超過1千人
位於亞洲中部的緬甸發生7級以上強烈地震,軍政府說死亡人數超過1千人,超過2千人受傷。領導人敏昂萊上午乘坐直升機,抵達重災區曼德勒省視察災情。中方表示,暫時未有中國公民死亡報告。
中國派出多支救援隊伍趕赴災區協助搜救。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敏昂萊致慰問電。習近平表示,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傷者和災區民眾致以誠摯慰問。
地震導致泰國曼谷出現強烈震感,其中翟道翟正在興建中的審計署辦公大樓倒塌,大約100名建築工人下落不明,當局發現至少15名被困人士的生命跡象,但礙於倒塌的規模和瓦礫重量,搜救行動面臨重大挑戰。
位於中緬邊境的雲南瑞麗亦受地震影響,近850戶房屋受損,涉及2840人,有兩人受輕傷。
參考:香港電台
香港故宮展逾百套古代食具 讓公眾瞭解中華飲食文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昨日(19/3)起舉辦「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展覽,展出逾110套與食物器具、飲食習慣和傳統風俗等相關的文物,當中8件更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展覽由故宮博物院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合主辦,分為4個單元,參觀者可探索當中演變,瞭解我國千姿百態的飲食文化和生活面貌。
第一個單元為「跨越生死──禮食同源」,展出各個朝代的祭祀和陪葬飲食器具,表現中華文化的生死觀,其中西周時期的「作父丁尊」是一件青銅盛酒器,酒器上的銘文表明酒器是為祭祀亡父而作。
第二個單元為「跨越文化──胡食風尚」,以唐宋時期的大盤、執壺等器皿,呈現我國與西域之間通過絲綢之路交匯融合的飲食風俗。其中唐朝的三彩釉陶俑「駱駝」,不僅反映了當時絲路上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也展示了外來的胡食對我國飲食傳統的影響。
第三個單元為「跨越山水──遊宴之樂」,以明清時期所描繪的歷史遊宴場景,讓參觀者瞭解飲食對文人雅集(雅集即古代文人的派對)與大眾旅遊的重要性。當中明朝的刺繡作品「赤壁夜遊圖」,再現了失意文人蘇軾與友人在赤壁遊覽飲宴的場景,他們透過美景和美食抒發胸懷。
第四個單元為「跨越時間──傳承」,以新科技展示多媒體虛擬餐桌,讓觀眾藉着觀賞不同菜式的烹調過程,探索現代的飲食器具與傳統飲食文化之間的關係。
參考:am730、東方日報、明報
「太空油」首次呈報成為青少年第三位最常吸食毒品
禁毒常務委員會表示,今年上半年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21歲以下青少年被呈報吸毒人數有所上升。
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較去同期下降8%,由3279人下降至3025人。吸食毒品種類方面,海洛英、可卡因和俗稱「冰毒」的甲基安非他明,為最常被吸食的3類毒品。禁常會表示,21歲以下青少年被呈報吸毒人數由去年同期394人上升至452人,當中近75人吸食「太空油」,當中最常被吸食的毒品分別為大麻及可卡因,而「太空油」首次被呈報成為第三位最常被吸食的毒品。
禁常會主席李國棟表示,「太空油」是毒販巧立名目、對毒品的一種掩飾伎倆,指「太空油」是一種非法混入有害物質的煙油,雖然無標準成分,但通常含有一種名叫依托咪酯、須醫生處方的麻醉劑,屬第1部毒藥。他又說「太空油」亦可能混入其他毒品,包括大麻、「冰毒」和俗稱「K仔」的氯胺酮等,強調以電子煙吸入「太空油」更是等同吸毒,建議政府採取措施提高公眾對「太空油」的警覺。
保安局禁毒處十分關注「太空油」開始被濫用的情況,已積極開展針對「太空油」的教育及宣傳,正籌備於下月8日,聯同其他相關部門及社會服務機構與教育界會面,以進一步提升教職員對「太空油」的警覺。
參考:香港電台
南丫島深灣劃定限制區保護海龜產卵 公眾7個月內禁止進入
漁護署提醒市民,明日起至10月31日期間切勿進入南丫島深灣限制地區,包括0.5公頃的深灣沙灘及98.2公頃毗連該沙灘的海灣水域,以保護綠海龜產卵。限制期為7個月。
漁護署發言人說,綠海龜是瀕危物種,在本港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保護,亦是唯一在本港產卵的海龜品種。南丫島深灣的沙灘是本港唯一不時有綠海龜上岸產卵的地點,也是南中國海內少有的綠海龜產卵地之一。綠海龜產卵前及產卵期間,會在出生的沙灘附近水域活動,而預備產卵的綠海龜對人為干擾極為敏感,容易因受驚而放棄產卵。指定深灣限制地區有助保護瀕危綠海龜及其繁殖地,長遠對綠海龜的存活及繁衍有正面作用。
漁護署人員會在區內巡邏,以防止未經許可者進入深灣限制地區,並監察綠海龜出沒及產卵的情況。任何人士未經許可進入限制地區,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5萬元。
參考:香港電台
啟德體育園計劃於2025年啟用
啟德體育園面積約28公頃,是九龍城區重建計劃中的重點項目,為公眾提供一個世界級的多元活動目的地。園區設有多座世界級體育設施,舞台和座位設計可以靈活調動,以滿足不同國際賽事和體育盛事的需要,當中包括可容納約5萬名觀眾及配備可伸縮、天幕的主場館、設有1萬個座席的室內體育館,以及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公眾運動場。此外,園區內還有大型公眾休憩用地、餐飲及商鋪等一應俱全,是舉辦大型活動的不二選擇!
參考:香港旅遊發展局
濟州航空空難 專家疑客機遭鳥撞後斷電
上月發生的濟州航空空難,周六(11日)傳出經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分析後,發現飛機撞毀4分鐘前,客機的「黑盒」停止記錄。南韓傳媒周日引述專家稱,或因兩個發動機遭鳥擊停止運轉後電力中斷所致。
客機的黑盒是指飛行數據記錄器(FDR)和駕駛艙話音記錄器(CVR)。南韓國土交通部航空鐵路事故調查委員會周六透露,黑盒未記錄下從機長發出「求救」信號到嘗試降落期間的所有數據。黑盒會在電力中斷後停止記錄數據,事故客機上也沒有配備輔助電源裝置。
航空鐵路事故調查委員會對此表示,儘管黑盒數據對航空事故調查至關重要,但調查不只依賴於這些數據,將盡最大努力查明事故原因。
參考:am730 2025年1月12日
太空油列危險藥物 擬2月14日刊憲生效
新興毒品「太空油」荼毒青少年,其主要成分依托咪酯現時屬法例管制下的第1部毒藥。保安局長鄧炳強昨日表示,去年首三季共有174人被呈報吸食太空油,當中139人未滿21歲,他預計將於下月14日修訂相關附屬法例,將太空油列為危險藥物,同日刊憲生效,屆時販賣太空油者,最高可罰款500萬元及終身監禁。
鄧炳強昨出席撲滅罪行委員會會議後稱,自去年上半年起,當局發現青少年吸食太空油個案呈上升趨勢,去年首三季共174人被呈報吸食太空油,當中139人未滿21歲,與前年全年只有兩人被呈報比較,升幅顯著,而本港至今錄得3宗懷疑涉及太空油致命的事故。鄧稱截至去年11月,執法部門破獲144宗涉及太空油案件,拘捕211人及檢獲10.9公斤依托咪酯,與前年比較,案件宗數、拘捕人數和檢獲量分別升逾19、23和18倍。
參考:明報新聞網 2025年1月14日
去年日均24.8℃ 料成港最暖紀錄
全球氣候暖化持續,綠色力量估計,剛過去的2024年香港平均氣溫達24.8℃,預料會打破2021年24.6℃的紀錄,成為香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一年。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稱,本港過去30年熱浪出現的頻率、強度和長度均明顯上升,當中熱浪維持的長度每10年增加1.4日,去年已增至接近10日,年內最長的熱浪持續了31日,是30年來第二長熱浪。
參考:明報新聞網 2025年1月1日
香港故宮展辦「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展」 150珍品盡顯中法文化技藝交流成果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早於十七、十八世紀,當時清朝與法國已出現廣泛而深刻的文化交流,穿梭兩地的法國傳教士擔當橋樑將中西文化互相傳播。香港故宮舉辦「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透過展品可看出兩國之間工藝交流,如「康熙御製」款花卉紋碗,屬釉上琺瑯彩瓷,便是參考當時琺瑯製作技巧融入中國彩瓷工藝製品杰作。市民藉展覽可觀摩中西方當時科學技術、工藝、文化藝術、哲學思想等領域交流和互鑑。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覽,展出近150件來自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收藏的珍貴文物,例如中國的瓷器與漆器、法國的科學儀器與鐘錶,展品之一為「康熙御製」款花卉紋碗,屬釉上琺瑯彩瓷。
據介紹,清康熙帝喜愛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通過傳教士送贈的琺瑯製品,清宮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負責製作和管理皇家工藝用品的造辦處設立「琺瑯作」,嘗試將銅胎畫琺瑯技術用於琺瑯彩瓷的製作。掌握畫琺瑯技藝法國耶穌會士陳忠信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入職琺瑯作,令清宮琺瑯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康熙時期造辦處工匠已懂得運用暈染和混色等歐洲油畫技法,豐富了琺瑯彩的繪畫表現力,而當時所用琺瑯料多從歐洲進口,而素白瓷胎則在中國製瓷中心景德鎮燒製,製成品充分體現中法工藝交流。
中國瓷器亦深受法國皇室喜愛,當中「香水噴泉」(1736–1743年)是法國宮廷收藏並裝飾中國瓷器的代表之一,也是當今已知唯一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擁有的中國瓷器,並曾放置在他的衣櫃內。這件仿哥釉瓷瓶由中國景德鎮瓷工製造,精美的銅鍍金飾件或根據法國工匠的圖紙在法國製作,展現華麗的洛可可藝術風格,亦為中法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
參考:am730 2024年12月17日
港大研AI 義工隊為九東銀髮睇牙
良好口腔健康可避免嚴重牙病,港大牙醫學院利用其研發的人工智能及行動醫療技術「GUM AI」,與地區組織合作推出「AI牙科檢查服務進社區計劃」,在九龍東為長者做口腔健康檢測並提供專業建議,為期3個月。港大牙醫學院期望培養長者保持良好口腔健康習慣,如有需要會轉介長者至非政府組織或牙科診所治療,亦不排除將計劃擴展至其他地區。
參考:明報新聞網 2024年12月18日
石湖墟再造水廠投產 年慳半億
使用再造水可提高本港供水韌性,並進一步節省水資源。水務署位於石湖墟的再造水廠在今年3月啟用,現時供應再造水予上水3間學校,及4個屋邨和屋苑的居民使用,預計在古洞北新發展區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居民入伙後將全面投產,屆時每日再造水產量可達7萬3千立方米,足以供應約52萬人所需。署方指,再造水廠可為香港每年節省約2200萬立方米食水消耗量,相當於每年省下逾4800萬元水費。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發表網誌,提及在今年3月20日投入服務的再造水廠運作情況。現時再造水廠的水源包括經石湖墟污水處理廠三級處理後的排放水,廠方會在水中加入可控制細菌含量的化學品「次氯酸鈉」,經進一步處理後,可用以生產再造水,並加入適量餘氯,以確保在輸送至用戶的過程中仍能維持水質標準。因應再造水為「無色無味」,為方便用戶憑肉眼區分再造水與一般食水,水務署也會在再造水中加入藍色的食用色素,以防止出現「駁錯喉」或錯誤使用情況。
參考:星島網 2024年9月16日
中央政府贈予香港特區的一對大熊貓安安和可可今日順利從四川都江堰運抵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大熊貓會先在海洋公園接受為期30天的隔離檢疫,再以約一個月時間適應新居所環境,之後會視乎情況和專家意見,盡早安排牠們與公眾見面。
陳國基又指,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已開展連串多姿多采的慶祝國慶活動,當中包括兩項別出心裁的特色活動。首先是本月30日晚上在西九文化區舉行的新生代千人合唱賀國慶,1,000名學生將現場演唱多首愛國歌曲,並有逾2,000架無人機表演。另外,1,000名本港和內地青年會穿上華服參與下月4日晚上的千人華服賀國慶活動,弘揚中華文化,將全港的慶祝國慶熱鬧氣氛推上高峰。
參考: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年9月26日
中大研發衛星升空
首顆由香港中文大學設計、研發及數據接收的對地監測衛星香港青年科創號,上周二從山東煙台發射升空,將從太空觀測香港的地面資料,用於提升災害管理、智慧城市等。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昨表示,中大衛星升空是「與國家航天局長期合作關係的新里程」,榮幸以此祝賀國慶75周年。
香港青年科創號是首顆由創新科技署資助本港大學研發的對地監測衛星。身兼中大衛星星座首席科學家的太空所所長關美寶表示,以往中大「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只能接收其他衛星資訊,現時則可自行決定蒐集哪些數據。
關續稱,中大衛星將每7天蒐集香港的數據,其中涉山泥傾瀉及水災的大數據模型將轉交政府,用作預測天災。她稱,中大衛星將展開兩個項目,包括監測機場及港珠澳大橋的沉降,「如果一直監察historical data(歷史資料),就能看到趨勢,猜到大概何時會發生(沉降)」。她續稱,本港市區有不少舊樓,衍生安全問題,盼數據分析日後可覆蓋全港,助香港發展為智慧城市。
參考:明報新聞網 2024年10月1日
貧窮人口139萬 家庭月入低見1600元
本港貧富懸殊有所加劇。有機構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後,揭今年第一季全港有超過139萬人口處於貧窮狀態,貧窮率達20.2%,港人貧富差距更拉闊至81.9倍,較疫情前更差;當中最窮的一成家庭月入中位數更低見1600元。
長者情況尤值得關注,65歲或以上人口有超過58萬屬貧窮,當中逾55.89萬人為「非經濟活躍人士」,較2019年急增42.9%;且貧窮獨老住戶數目大幅上升47.2%,達13.17萬戶;貧窮雙老住戶亦升55.3%,達到13.28萬戶。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指,貧富差距擴大源於本港人口老化,不少長者為獨老或雙老,收入不多,亦沒有太多積蓄,部分更無子女供養,致生活普遍困難。另外,樂施會又建議,政府應重新考慮訂立貧窮線,以訂立「精準扶貧」策略,且應針對獨老及雙老長者建立資料庫,以掌握其情況;同時亦應降低長者申請「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門檻。
參考:星島網 2024年10月3日
千名內地、香港及澳門年輕人身穿華服共賀國慶75周年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今日(十月四日)晚上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千人華服賀國慶」晚會。約1 000名來自不同機構及團體的內地、香港及澳門年輕人,均穿上華服或具華服元素的服飾參與這場盛會,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晚會開幕典禮致辭時指,「華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優美精湛的工藝蘊含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會繼續全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並發揮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特點,向世界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年10月4日
張家朗領銜眾港將出席海洋公園祝捷活動
巴黎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今晚(6日)於海洋公園舉行祝捷會暨同樂日,其中5名巴黎奧運港將活動期間與在場市民進行互動問答。
今屆巴黎奧運港隊分別在劍擊及游泳上共奪得2金2銅,創下歷屆奧運會最佳隊史成績,其中衞冕男子花劍金牌得主的張家朗、「跳馬王子」石偉雄、滑浪風帆隊的馬君正、鄭清然及單人帆船代表的貝俊龍今均有現身,與在場市民進行互動問答及拍攝留念,其後一眾港隊運動員到位於海洋公園中央的人工湖觀賞夜光音樂匯演,配合港協暨奧委會的標誌,光影更展現出各個港將在巴黎奧運上的英姿。
參考:明報新聞網 2024年10月6日
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管制本月22日起實施,環境保護署在首六個月適應期內會集中宣傳教育,不會對違規業務執法。環保署強調,管制從供應方面着手,不針對一般市民,市民無須擔心。
環保署助理署長鄭健今日在簡介會上表示,新法例實施後,環保署會採取循序漸進的執行模式,在適應期內安排人員主動巡視本港兩萬間餐飲食肆和兩萬間零售店和酒店、賓館,集中宣傳教育,並提供建議和資訊。
對於未符合規定的業務地點,環保署人員會嘗試了解他們面對的問題和困難,並提供適切協助。
環保署建議商戶盡快在適應期內把受規管產品的存貨用完,避免浪費,並盡早預備合適替代品。
適應期過後,環保署仍會安排人員巡視,如發現個別商戶仍未合規,會先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和困難,按情況作適當宣傳教育、勸諭或警告。針對屢勸不改的業務,當局會採取執法行動。
為方便業界選購合適替代品,環保署2022年委聘香港品質保證局設立綠色餐具平台,鄭健指,平台現有逾60間餐具供應商和逾720款經確認合規的非塑膠即棄餐具產品供業界選擇。
參考:政府新聞網 2024年4月12日
政府今日(十二月二十七日)推出「情緒通」18111熱線,每日二十四小時一站式支援受情緒困擾的人士,為他們提供即時的精神健康支援及轉介服務。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在「情緒通」熱線啓動禮上致辭時說:「政府一直以全方位的策略去提升市民的精神健康。為了更及時向有情緒困擾或精神健康疑難的人士第一時間提供支援,政府首次全資設立這條精神健康支援熱線『情緒通』,統籌現有由政府和非政府機構提供的輔導服務,讓有需要人士撥通一個簡單易記的號碼便能得到協助。」
「情緒通」年中無休,每日二十四小時由專人接聽電話,為來自任何背景、任何年齡的市民提供即時的支援、輔導,並因應個案性質,轉介求助者往最適切的服務機構。「情緒通」統籌了約二十間相關服務機構,為巿民提供全方位的精神支援服務。
盧寵茂教授說:「我們希望市民遇有精神健康需要,第一時間就會想起18111這個電話號碼,將『情緒通』作為他們求助的第一站。大家身邊若有家人或朋友有精神健康需要,請鼓勵他們致電『情緒通』,照顧者本身同樣也可致電,尋求適時支援。我們一定會『陪你傾 聽你講』。」
「情緒通」熱線是《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內為加大力度促進精神健康,提升巿民「幸福感」的其中一項措施。從其構思至落實,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一直給予大量建議,讓熱線能最切合有精神困擾人士的需要。
立法會議員、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和多個非政府組織及精神和情緒支援服務團體的代表今日也有出席啓動禮,表達對提升精神健康的支持。
參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23年12月27日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宣布,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法定生效日期改為8月1日。4月1日起,政府會先行先試,安排部門實地操作,以期讓市民更容易、清晰了解垃圾收費的實際操作和細節。
謝展寰今日會見傳媒時說,社會各界在本周對於垃圾收費有很多討論,不少人向他反映很多市民不了解垃圾收費的執行方式和實施細節。
他指,要成功推行垃圾收費,市民對於計劃的充分了解和積極參與十分重要。為幫助市民和業界了解計劃,他向行政長官李家超建議延後垃圾收費生效日期,以及由政府先行先試,透過實地展示進行宣傳教育。
兩項建議均獲支持,李家超已指派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協調跨部門合作。當局下周一會就建議諮詢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其後按法律程序修改垃圾收費生效日期。
謝展寰指,先行先試對於政府而言具演練作用,可預先理順或會在磨合期出現的各種小問題,有助更順利推行垃圾收費。當局會在政府部門拍攝實地操作影片向市民展示。至於原定指定袋的發售時間表不變。
美斯昨日在TATLER XFEST:香港隊VS國際邁阿密CF表演賽中未能上陣,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政府多次跟進美斯出場情況且要求主辦方Tatler Asia採取補救行動。他認為主辦方有責任向大眾交代事件。
楊潤雄今日會見傳媒時說,港隊球員昨日表現出色,但由於美斯未能參賽,令政府、廣大球迷和遠道而來的旅客感到十分失望。
他指出,賽事獲政府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M」品牌計劃贊助,贊助條件要求美斯必須出場至少45分鐘,除非出現安全或健康問題。
昨日開場前,Tatler仍確認美斯會在下半場出場,惟下半場開始後,美斯仍未出場,當局隨即跟進。其時主辦方才說,美斯因傷未能上陣。當局再次向主辦方提出,美斯必須出場。
完場前十分鐘,Tatler再次確定美斯不能出場。隨後,當局要求主辦方採取補救行動,包括由美斯向球迷親自交代情況或代表球隊接受獎盃,但都不能成事。
楊潤雄表示,主辦方有責任向公眾和廣大球迷解釋美斯為何不能出場,以及與國際邁阿密之間的各項安排。
他又說,昨日的球賽大眾矚目,政府也全力推動,既出資贊助,又提供場地、人流管理等協助,因此對球迷失望之情深有體會。政府會繼續努力推動盛事落戶香港,帶動文化、體育、旅遊以至經濟發展,並會汲取經驗,與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進一步改善日後工作,落實好盛事經濟。
楊潤雄指,當局會收集資料並與Tatler商討,再決定如何處理贊助事宜。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本學年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除廣東省行程,也新增省外行程,遍及上海、重慶、福建、陝西、貴州等省市,預計逾50,000名學生和5,500名教師參與。
教育局今日舉行公民科研討會暨內地考察學生學習成果巡迴展覽啟動禮,分享公民科的課程發展、學與教實踐經驗,以及學生在內地考察的學習成果。蔡若蓮致辭時表示,教育局一直積極推動公民科發展,全面開展課程規劃、教學資源、教師培訓等工作,與學界齊心合力下,令公民科有序落實。
她指出,公民科內地考察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全方位認識國情、欣賞中華文化和了解國家最新發展和成就,從而建立文化自信和國民身分認同。參與的師生對考察活動評價相當正面,認同能夠從多角度認識國家,培養家國情懷。
蔡若蓮也感謝國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廣東省教育廳和相關省市教育部門的指導和支持。
公民科內地考察學生學習成果巡迴展覽本月至7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展城館、屯門大會堂和荃灣大會堂舉行,讓公眾了解學生的考察情況和成果。
衞生署公布轄下學生健康服務2022至23學年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的主要檢查結果,顯示學生的視力近年有所下降,超重檢測率則持續高企。
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為合資格中小學生提供免費周年健康檢查服務,其中包括身體檢查,與生長、營養、視力、聽覺、脊柱側彎、心理健康及行為等方面的檢查,以及個別健康輔導、健康教育和疫苗注射。如發現學童出現健康問題,會轉介他們至學生健康服務轄下的健康評估中心、醫院管理局轄下專科診所或其他合適機構接受進一步評估或治療。
在2022至23學年,共233,000名小學生和97,000名中學生接受周年健康檢查。
數據顯示,需要佩戴矯視工具的小一學生比率由2015至16學年到2019至20學年維持於11%,升至2020至21學年的15%,並一直維持至2022至23學年。
2022至23學年需轉介至學生健康服務視光師作進一步視力評估的中小學生整體比率為13%。
在新冠疫情前,小學生和中學生於2018至19學年的超重檢測率分別為17.4%及19.9%,於2021至22學年分別上升至20.6%及22.1%,於2022至23學年輕微回落至19.5%及20.5%。
衞生署指出,疫情期間,學校停課、網上授課、戶外體能活動減少,以及使用屏幕時間增多,均增加學生超重、肥胖和視力下降的風險。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會轉介在體重管理上需要更多支援的學生至健康評估中心,由營養師為他們提供個人飲食建議。
因心理及行為問題而需要轉介到健康評估中心、專科診所或其他機構的學生比率由2018至19學年的1.1%升至2022至23學年的1.8%。
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於2022至23學年收集到訪學生的自我評估問卷顯示,過往12個月內有計劃自殺或曾試圖自殺的學生整體比率分別為2.8%及1.3%,其中,中學生的比率較高,分別為3.7%及1.6%。
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及健康評估中心的醫護人員已加強留意學生的情緒及心理健康需要,並會為學生提供個別輔導及建議。
衞生署表示,部分學生周年健康檢查服務曾因疫情影響而暫停,12間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本學年已恢復為中小學生提供周年健康檢查服務。該署呼籲中小學生參加本學年的健康檢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