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识字教学的课例
- 字音教学
- 字形教学
- 字义教学
识字教学的实施方案
- 低年级
- 高年级
识字教学的课后反思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83-85页
肖艳玲(2019)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以大理州L 小学为例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0~2 岁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2~7 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1 岁以上的儿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处在“6~9”岁,根据这一理论,可知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能够将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但必须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生动直观形象的支持,才能运用抽象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二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主要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这一认知发展特点,要尽可能使用直观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儿童学习汉字,利用图形、图片、实物、动作等形式将抽象的汉字符号直观形象性,使识字教学具象化,调动孩子感知觉,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过程,从而培养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课堂有效注意时长是有效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主要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集中性和指向性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的范围狭小。因此在40 分钟的课堂中很容易注意力分散,走神、讲小话、玩东西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利用儿歌、童谣、游戏、故事、图片、动画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积极的情绪状态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主观期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
此外教师要利用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课下要认真备课积极思考,使最终在课堂上呈现的刺激物(生字生词)的强度、新异性、运动变化性和对比性更加丰富多彩以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尽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变得长久些从而为提高识字效率提供保证。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新知时的位置也尽可能保持在教室里中前方的位置,在此范围进行识字教学能兼顾全班大多数同学,聚焦学生的注意目光,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有效学习时长。并且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频繁的移动位置,以免分散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汉字构形规律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简称“六书”造字规律。这六种造字法是人们为了适应创造汉字和学习汉字的需要总结出来的,至今仍然是全面系统地认识汉字、研究汉字的钥匙。在小学阶段中最常见的是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三种。
(1)象形字造字法就是根据实物的形体,笔画随着物体的形状曲折变化而成的字,字形本身就表明字音和字义。
(2)会意字造字法就是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新字,会合出新字的意义。会意字有两大类型:同体会意和异体会意。同体会意字是用相同的字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组成而成。如“林、从、多、炎、森、众”等字就是同体会意字。
(3)形声字就是用表示事物类别的字作为形符,再选一个与事物名称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组合成新字,来表示这个事物,也就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
小学阶段有一半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剩下的生字中象形字和会意字也比较多。小学识字教学要实现科学化、高效化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汉字构形规律,将汉字造字法最主要的三种即象形、会意、形声与低年级识字教学紧密衔接,恰当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如果教师的识字教学不结合汉字造字规律进行,每个字都采用让学生单独一个字一个字记忆的学习方式,将会使学生学习负担无比沉重,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无从谈起,识字质量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预习:
《刘利影(2020)。浅析低年级和高年级识字教学的异同》后,将主要内容整理成异同表。
https://m.fx361.com/news/2020/0608/6759712.html
课堂讨论: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方法和重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评述这些变化在提高学生识字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影响。你认为这些调整是否合理,为什么?
当进行识字教学后,进行课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改进之处,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进行,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个人专业成长的关键步骤。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学生理解程度:
问题: 学生是否理解了新学的字词?有没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困难或混淆?
反思: 考虑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方法和示例,是否足够清晰和具体。是否有可能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方法效果:
问题: 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对教学方法有积极的反应?
反思: 回顾使用的教学策略,思考它们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方面的效果。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或资源可供尝试?
(三)学生参与度:
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有学生表现出兴趣和主动性?
反思: 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是否有机会增加互动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个体差异:
问题: 是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如学习风格、水平差异等?
反思: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是否需要个性化的辅导或支持?
(五)反馈收集:
问题: 是否收集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感受和理解程度?
反思: 考虑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是否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或其他方式收集有效的反馈?
(六)教学资源和材料:
问题: 使用的教材和资源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
反思: 审视教材的选择,确保它们具有足够的挑战性和适应性。是否需要更多的补充材料或多样性的资源?
(七)自身教学技能:
问题: 作为教师,你在识字教学中的角色和技能如何发挥?
反思: 思考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识字。是否有进修或培训的机会,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通过这些问题的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挑战和机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黄老师在识字教学反思中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如:
识字教学方法单一机械,难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积极性
忽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教学意识不强
识字效果差,学生错别字现象严重
通过反思,黄老师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以下改进。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强化音形义的联系
个性化辅导和错别字纠正
课堂评估和调整
黄老师根据学生的识字问题作出反思并采取了以上方法和策略。试评价黄老师是否能从课后反思中提升其教学素养
低年级识字教学示范(中国)
低年级识字教学示范(马来西亚)
国小识字课(台湾)
低年级识字课(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