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张振忠《书法教学论——怎样教书法》
书法是运用传统工具和材料对汉字进行合规范、合技巧、合规率、合精神书写的表现性艺术。(张振忠《书法教学论》)
学写字/ 用科学的方法对书写汉字进行传授和训练的教育活动。
书法教学的基本特性:谁教?教谁?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
DSKP (一年级至六年级)
认识五种字:
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甲骨文到大、小篆的三带文字和草书字
通晓中国书法史:
文字演变史、书写传承史、应用发展史、艺术创造史
具备欣赏和鉴别能力:
欣赏——发现书法的美,能用语言系统地表达出来
鉴别——知其好,知其不足(明品味、定优劣、识真伪)
书写能力:
至少会写两种以上的字体。
示范能力:
根据学生的需要、课程的需要、指导需要、解决问题需要所进行的书写。
守正
坚守正确的
正态、正路、正法
知谬
发现错误
告诉学生什么是不对的
**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
指导——解决之道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学习者在事件中解决问题。
有时指导的是微观的、细节性的问题,有时则可能是方向性的问题,要区别对待
训练——入道之法
提供一种系统的训练方式,旺旺需要十分具体。
知识传达
体悟性表达
思想性交流
语言要求:
正确确切
简洁明白
生动形象
原则: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例子:理论问题、方法问题
需具备以下条件:
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
掌握研究方法
碑拓是古代书法墨迹传承的重要形式、手段和载体。所以书法老师应有拓本研究、鉴石的基本常识。通过拓本的比较研究得见书法史的发展过程和演化
例:
金文、汉碑是鉴金刻石的拓本
王羲之的《兰亭序》及一些书礼是唐人的模本
古代的碑刻、摩崖石刻以及出图的墓志都是后代的刻贴
书法理论中的古代书论——史论、法论和评论
文化修养中的书法精神——敬、合、悟、美
综合修养中的文学水平——属对、写诗、填词、为文、作赋、阅读
综合修养中的艺术通感——黑与白,知白守黑、——讲究布局,计白当黑——以静为动,阴阳交换
故书法必须从其他艺术品品类中汲取营养。
书法教育是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书法教育是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
书法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书法教育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教育体系的科学尝试
书法基础
执笔之法
运笔之法
结字之法
篇章之法
用墨之法
书艺基础/书业基础
保持兴趣
成为爱好
发展特长
成为专家
书道基础
通过学习、训练、感悟的过程,悟到人生之道。
书法的基础原则:功底扎实、提高品位、拓展视野、深入领悟
器具文化(笔墨纸砚、印章、碑帖)
书体文化(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楷书、行书、篆刻等)
载体文化(甲骨、钟鼎、摩崖、帛书、简书、尺牍、砖文、写经、绢本、纸本等)
书写文化(执笔、运笔、结字、用墨、篇章、用格、临摹、篆法、隶法、草法、楷法等)
应用文化(中堂、条幅、对联、斗方、横幅、匾额、条屏、扇面、圆、手卷、册页、书稿、批注、信笺、拜帖等)
鉴赏文化(论述、鉴赏、批评、著作、语汇等)
看示范
读帖
访人访碑
参观展览
参加书法比赛活动
自身加强练习——写
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
书写的个性——个人风格特点的追求
书法教育从平正开始、从普通入手、终于个性
个人特点——个人心性、个人理解、个人追求和自我表现
从本质上说,书法教育中的个性化标准,是一个学习者自我实现、自我表现的过程。
临帖是学书法的必经之路
如何着力、如何用锋、如何调整笔墨、轻重缓急、以求笔画的弹性、刚性、活性和柔性,是临帖学习的深层次内容
文字素养
文学修养
文化学养
用笔是书法的核心能力,解决笔画的问题
用笔能力——控制笔的能力,让手中的笔听使唤。
用笔的三种境界:
意在笔先、得心应手
随心所欲、心手双畅
无间心手、心手两忘
控制——起落、方向、速度、幅度、力度、变化
解决笔画关系的问题
结构能力也成为结字、结体能力
正奇
疏密
松紧
方圆
错落
黑白
要学会欣赏书法作品,应从艺术的基本特征入手欣赏,如形象、情感、风格、韵味等
因形味象
练态见情
以韵体味
以格品位
讲授是以讲为授,授首先是要讲,而且要讲全、讲通、讲透。
讲法——注重书法教学的知识性(执笔法、用笔、字体、书体……)
讲理——讲道理
讲史——介绍书史
讲事——对书法学子有启发、借鉴意义的故事
讲人——讲一个人、一个典型、一个学有成就的榜样,起到学习、借鉴的作用
讲书——展示不同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碑帖作品
针对书法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多发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供引导性方法,提供解决之道。
1. 运笔之法种得用腕问题
2. 书写过程中的笔力问题
3. 结字布排中的取势问题
点评——发现学生的书写问题,老师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所在,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予及时的纠正和解决。
讲评——从普遍性问题入手,抓出典型问题,从具体的事例出发
综评——综合性评论,不针对一个小问题或小细节,而是从无数个个别现象中归纳、概括、总结出来的,是阶段性的讲评。
评论——理论性的评说。
朱批——老师用红色墨,学生用黑墨,为区分师生的笔墨。是传统、实用的课业点评方式。
批改——指出不该如何,又书写改正
示例——针对一类问题举例子,除了点评之外,还要写出来,以实例纠正问题
在教学中,教者为示、学者为范
示——老师演示、展示
范——本义是规矩、模型、模范。学生按照老师展示的样子、方法去实践。
辅助性展示——老师展示别人临写的作品(书本、挂图、多媒体)
过程性展示——老师为学生还原书写的过程
参照性展示——对所应展示的书写内容寻找一个更有说服力或启发意义的新方法
针对性展示——教学中发现学员的书写问题时,教师示范该如何写。
对比性展示——
(动态)老师写、学生看、学生比、学生悟
(静态)老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对比、学生的习作与碑帖对比、学生写错的与写对的字对比、学生初学和学后的习字对比……
隐秘性展示——当语言很苍白,表达很无力的时候,老师把文字中隐秘难言之处,尽用具体的行为、过程示范出来
崇德
敬畏文字、谨守师门、爱惜字纸、勤谨志学
不随波逐流、莫不懂装懂、莫妄讲人短、休贪图名利
师道
师道不师人
学艺先学做人
转益多师
提倡书法精神(静、悟、和、美)
修身
一修寂寞心
二修淡泊心
三修坚忍心
悟法
悟于学(学习过程对技法、技术之悟)
悟于非学(对自然事物之悟)
EQ3:如何成为一名具备书法素养的华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