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由海洋公園保育聯盟主辦
全港第一個中學生以蝴蝶為主要調查目標的公民科學家計劃
希望藉著簡單又有趣的生態調查方法,透過較吸引及易見的蝴蝶品種去引起全港師生對香港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從而提升學生對探索周邊環境及公民科學之興趣,並希望透過此計劃提升學生對社區之歸屬感。
探索、 觀察並紀錄校園附近市區公園的動植物以蝴蝶為引子
了解 蜜源植物與蝴蝶之關係
學習 生態 普查技巧
沿樣線數算:學生沿著提供之路線,以均速於15 至20分鐘內行走約200米,將路上見到的蜜源植物、蝴蝶品種及數量紀錄於蝴蝶卡上。
定點數算:學生可於剛調查完之樣線上選擇一個多蝴蝶出沒之地點,並於該地定點觀察30分鐘,將觀察到的蝴蝶品種及數量紀錄於蝴蝶卡上。
請勿觸碰任何動物
進行活動時請保持寧靜,以免打擾附近的動物及其他市民
留意天氣情況,安排防曬、防雨及防蚊裝備 (防曬及防蚊用品請預先塗上,避免於公園內使用化學噴劑)
帶備考察路線 (可儲存於手機)、蝴蝶卡、鉛筆等
建議於陽光普照的中午進行,每次考察不多於10人參與。
安排最少一位學生作紀錄員,先填寫蝴蝶卡下方的調查資料,包括日期、開始及結束時間、天氣等。
學生沿著地圖提供之路線,以均速於15 至20分鐘內行走約200米
將所發現到的蜜源植物及蝴蝶物種紀錄於蝴蝶卡上,植物用「」便可,蝴蝶則以「正」字數數量。
學生可於剛調查完之樣線上選擇一個較多蝴蝶出沒之地點,並於該地定點觀察30分鐘,清楚紀錄開始及結束時間,將觀察到的蝴蝶品種及數量紀錄於蝴蝶卡上(建議「樣線」及「定點」方法以兩張蝴蝶卡作紀錄,因為兩個調查方法之結果需分開填寫)。
以「正」字紀錄見到的蝴蝶品種及數量。
完成後將調查結果上載至Google Form,蝴蝶卡可重覆使用。
老師可按課程進度及學生年級,調整活動內容及時間。
此活動亦適用於其他地點,如郊野公園、市區公園及校園。
老師可有計劃地定期、定時、定點以以上方法進行蝴蝶調查。
除了於蝴蝶卡紀錄後上載Google Form,學生亦鼓勵以手機或相機拍下見到的蜜源植物及蝴蝶,上載至iNaturalist作更詳細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