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食農教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綠食育,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一、目標:

(一) 讓學生除了課堂知識學習外,培養實作及科學觀察能力。

(二) 學生定期照顧班級園圃,養成學生做事負責任的態度。

(三) 藉由觀察動植物生長、開花結果過程,體悟生命演進間各有其奧妙及差異,並能搭配生物課程內容,讓學習更也成效。

(四) 校園菜圃的建置,讓學生親自動手除草、整土、育苗、施肥等耕作步驟,體驗農民的辛勞並親近土地,進而能惜物、愛物、感恩的良好品格。

(五) 實踐綠色校園暨可食地景,學習有機種植與健康全食材,實踐分享與造福的愉悅。

(六) 認知食物與食品的不同,搭配家政課程從種植農獲中進行簡易料理的製作。

(七) 學會有機堆肥及液肥製作,並了解不同蔬菜間成長所需營養素不同。

(八) 設置魚菜共生模具及系統,提供教學使用,讓學生了解生態永續的概念。

二、承辦單位:

(一)學務處:招募班級小園丁、成立食農田園社、暑假作業~新生種植體驗、教職員一同 參與。

(二)總務處:協助永續校園的建置~雨水回收系統供菜園水源、魚菜共生系統。

(三)教務處:生物、童軍、家政研發課程與小田園結合。

(四)輔導室:進行綠療癒。

三、協辦單位:(包含公家機關、民間單位等)

(一)農有園藝公司。

(二)有為農藝公司。

(三)台北市農會。

(四)教育局。

四、 辦理時間:107年1月1日~107年12月31日

五、參與對象:

(一)本校七年級各班園丁、食農田園社學生、開放八、九年級班級於班級走廊申請種植。

(二)有意願參加之教師、職工及家長。

六、 實施內容:(課程實施、栽種方法、資源整合、精進田園技能、維護管理及注意事項,包含屋頂平台種植安全規範等)

(一)課程實施:

1.學會與大自然為師,陶冶良好性情。

2. 向有農作經驗教師請益,學習各種農藝技巧。

3. 認識各季節性蔬菜及烹煮方式。

4. 養成惜福、愛物良好品格。

5. 認識植物所需氮、磷、鉀肥用途。

6. 學會將生活中各種有機質製成有機肥料。

7. 結合學校領域課程:生物課(植物生殖、分類、生態系元素循環)、童軍(野炊、食用植物辨識)、家政(烹飪)

(二)栽種方式:

1.選定季節性蔬菜及較低病蟲害蔬果種植。

2.配合植物屬性以直播、育苗或阡插法種植。

3.以土耕及水耕(魚菜共生)為主。

(三) 資源整合及精進田園技能方式

1.校內資源:總務處、教務處、輔導室、家長。

2.校外資源:臺北市農會、社大、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四) 維護管理及注意事項

1.平日:班級管理澆水及病蟲害防治。

2.假日(含寒暑假):環保小義工輪值及服務學習學生。

七、田園成果與運用:

(一) 參與校園或教育局舉辦義賣活動,所得捐贈予弱勢團體。

(二) 農穫利用社團及家政課進行食農教育。

八、永續發展:

(一)魚菜共生系統建置:生態動植物間物質循環。

(二)雨水回收系統:利用系統作為植栽水源。

(三)建置綠色永續校園,並透過觀察、農獲,達療育親、師、生身心靈功能。

九、預期效益:

(一)融合自然領域生物科教學觀察。

(二)融合家政科健康料理概念。

(三)融合童軍課食用植物認識。

(四)體驗做中學的樂趣。

(五)惜物、愛物及關懷弱勢的良好品格。

(六)藉由小田園計畫申請凝聚校園教師、職工間對學校的向心力。並營造共同而正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