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資訊

2019年演講

沈宜靜醫師

題目 糖尿病足概論

http://www.vghtc.gov.tw/UnitPage/RowViewDetail?WebRowsID=a52affed-04e1-4a08-8251-dedd08209645&UnitID=15a32ebc-e438-45a8-8b7c-e8a45b619887&CompanyID=e8e0488e-54a0-44bf-b10c-d029c423f6e7&UnitDefaultTemplate=1

失智臨床症狀與人工智能學習

邱百誼醫師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甚經內科主任)

演講人:邱百誼醫師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甚經內科主任)

題 目:失智臨床症狀與人工智能學習

時 間: 108年 4月15日(一) 10:30~11:30

地 點:第二教學區 M242

聯絡人 :東海大學應用數系 黃皇男 老師

電 話: 04 -23590121 -32522

網 址: http://www.math.thu.edu.tw

網絡隨機邊界法: 建模與在金融產業之應用

林忠億教授 (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銀行產業的效率研究中,網絡資料包絡分析法的顯著貢獻,在於可處理存款在銀行生產過程所扮演的雙重角色。透過一定比例的勞動與實質資本投入創造出存款,因此,存款先被視為中間產出;在接續的生產過程中,存款這項中間產出又將被視為要素投入,結合其餘的勞動與實質資本,共同再創造出最終銀行諸多的產出組合。然而,網絡資料包絡分析法無法處理在銀行生產過程中關鍵的勞動與實質資本的比例參數。有鑒於此,第一篇網絡隨機邊界分析法的理論研究中,我們建構生產函數、成本函數與成本份額方程式以刻劃銀行多階段生產技術的經濟模型,運用最大概似法計量結合關聯結構,有效地估計聯立方程式中的各項參數,尤其是關鍵的勞動與實質資本比例參數。同時,模型亦將以 2009 年美國銀行產業為例,估計隨機生產與成本邊界的技術效率值,進而闡釋所創計量模型的實用與可行性。在第二篇實證論文研究中,即假設銀行的生產過程包括兩個階段: 吸納存款的階段與創造放款擴張的階段,我們將探討 2002 年至 2015 年中國商業銀行的效率;結果發現中國大陸的商業銀行於存款創造階段,勞動與實質資本的配置約在 59%及 61%;且平均在存款創造階段與放款擴增階段的技術效率值約 68%與 84%。實證結果支持相關文獻的發現:中型合資商業銀行最具生產技術效率,然而,主要大型商業銀行,包括傳統的四家大型國有銀行,則在技術效率上表現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