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先來逛逛線上書展,並去離你最近的圖書館借來讀讀吧~
🌟大年初一回娘家-習俗文化與性別教育
✏️作者: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策劃;蘇芊玲、蕭昭君 主編
✏️出版社:
女書文化
✏️簡介:
無論在婚喪喜慶、祭祀送終,或是慶典節日,其中的儀式或禮俗規範,以及它們背後的觀念,在在都有性別!《大年初一回娘家》分為五個篇章─「生育的習俗」、「婚姻的習俗」、「年節的習俗」、「送終祭祀的習俗」,以及「教學資源篇」。前四篇多是個人經驗的紀錄和反思,最後一篇是提供給老師教學用的點子和素材,包括了與性別有關的廟宇慶典、地方建設案例、鄉土歌謠和閩南語諺語。可將本書做為推動性平教育的參考素材。
🌟瀕窮女子:正在家庭、職場、社會窮忙的女性
✏️作者:
飯島裕子
✏️出版社:
大塊文化
✏️簡介:
本書採訪了日本十六歲到四十七歲的四十七名女性,分別就家庭安全網、職場現況、結婚生子問題、政府政策等面向,探討女性瀕臨貧窮的風險:女子貧窮為何不易被看見?雖然討論的是日本的女性處境,但在許多情景中也讓人反思。
🌟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
✏️作者:
凱特・考夫曼
✏️出版社:
網路與書出版
✏️簡介:
本書作者考夫曼是位嘗試生育未果的「非媽媽」,她爬梳諸多文獻,訪問跨越五個世代、24 至 91 歲的數百位無後女性,寫下她們與自身的人生故事,交織成這本「無後生活百科」,記錄這些女性如何成為「非媽媽」,以及她們對事業、家庭、社交、健康、理財、臨終安排等等的體會與看法,試著向關切探問的眼光說明:女人是怎樣不當媽,不當媽會怎樣。
🌟為什麼男人有老婆?女人卻只能當老
✏️作者:
亞莉.霍希爾德
✏️出版社:
群學
✏️簡介:
《第二輪班》首度出版於1989年,書名第二輪班意指雙薪家庭中的女性,除了白天上班,晚上還要輪家務的「第二班」。在當時的美國,已婚女性一年要比男性多出整整一個月的工作時間。本書作者加州柏克萊大學社會系教授亞莉。霍希爾德想進一步探討:夫妻雙方如何看待家務的意義?如何感受對方對家庭的貢獻?如何發展出不同的「性別策略」來維持婚姻生活中的權力平衡,並協商符合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性別特質?作者訪談了50對來自不同社經地位的異性戀配偶,並且觀察了12組家裡有年幼子女的雙薪家庭,在書中將問題攤開來,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平等的實現方式。
🌟為什麼男人有老婆?女人卻只能當老婆
✏️作者:
安娜貝爾.克萊柏
✏️出版社:
晨星
✏️簡介:
為什麼我們每次討論到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問題時,通常都只把重點放在婦女身上呢?我們只關注女性在職場中面對的種種阻礙,但似乎忘記男性若想要離開職場,也會面對很多困難,而且男性往往沒有任何彈性工作的空間。作者探討這個議題的用意並非想引起性別戰爭,也不單只是為了發洩怒氣,要談的不只是女性,而是「女性+男性」的問題,希望以引人深思的方式,讓兩性可以進行等候已久的深入對話,試圖釐清夫妻要怎麼做才能平衡彼此的角色。
🌟82年生的金智英
✏️作者:
趙南柱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簡介:
本書以1982年生的金智英為主角,偶爾引用了統計資料、文獻報導來支持金智英的故事,像在看紀錄片般將她的人生刻畫得更為寫實。從金智英這個菜市場名字開始,到其經歷的人生故事,在她身上彷彿每個人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讀來感同身受。本書在2019年改編成了同名電影,透過女主角金智英的人生探討了社會對於性別的不公與偏見......搭配台韓兩地種種女性在社會上的處境,值得討論與思考。
🌟做爸媽的一百種方式
✏️作者:
梁莉芳
✏️出版社:
大家出版
✏️簡介:
本書帶大家打破完美媽媽爸爸的迷思,拋棄單一樣板的親職想像。沒有可供破關的育兒祕笈,也不是權威的教養聖經。而是藉由觀察自己、旁人、整個社會甚至其他國家,從更寬廣的脈絡,理解在每個親職現場遭遇的困境,從而創造出自己的出路。
🌟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
✏️作者:
藍佩嘉
✏️出版社:
行人
✏️簡介:
本書作者以數年時間,訪談超過百位的印菲幫傭和台灣雇主,探索勞雇雙方在家庭屋簷下所面臨的權力關係、結構困境。書中用「跨國灰姑娘」的比喻彰顯東南亞移工的處境。她們或為了擺脫貧窮與壓力,或為了擴展人生視野及探索現代世界而跨國工作,來到異鄉卻發現自己坐困雇主家中,被視為「用完就丟」的勞動力,灰姑娘的美滿結局仍如童話般夢幻。藍佩嘉提出「畫界」理論,來詮釋並檢視勞雇雙方如何跨越國族與社會界線來認同自身與「他者」。
🌟我是兒子,我來照顧
✏️作者:
平山亮
✏️出版社:
台灣商務
✏️簡介:
本書以男性角度切入,深入訪談28位兒子照顧者的經驗,剖析他們所面臨的長照困境,在家庭照顧者當中,兒子照顧者往往最容易失去內部支持,並與外界隔離而孤立。作者從不同面向深刻梳理,探討物理與心理層面的差異與糾葛,在邁向高齡化的台灣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的情況下,終將面對的課題。
🌟當育兒變成一種「懲罰」?:如何改變這個不婚不生,生了還被冷漠對待的社會?
✏️作者:
末富芳, 櫻井啟太
✏️出版社:
遠流
✏️簡介:
本書指出,日本是個「育兒懲罰大國」,剖析政府企業,甚至你我每個人,是如何懲罰有小孩的家庭,又是為何造就出如此惡劣的環境,包括低薪工時長、家長壓力大、世代對立嚴重等問題。更進一步從政策制度、職場文化,到社會潛規則與大眾價值觀,提出具體案例與改善方法。
🌟女大當家
✏️作者:
李瑟娥
✏️出版社:
寂寞
✏️簡介:
聽到一家之長的時候,腦海中會出現哪位家庭成員呢?這本小說顛覆了傳統設定,由「女兒」成為了當家的一家之長、開了一間出版社、雇用母親與父親擔任員工的劇情,呈現權力翻轉的家庭新結構。不明講父權體制下的性別困境,而用這樣的故事讓讀者看見每個人都能自由表達意見,專注自己的生活,追求彼此互助的新幸福關係。
🌟我是男性,我請了一年育嬰假
✏️作者:
背包Ken
✏️出版社:
時報出版
✏️簡介:
作者以一位男性的角度,用輕鬆有趣的文字記錄一年育嬰假的點點滴滴。細數職場爸爸跟全職爸爸的不同、育兒及家務工作的挑戰…。其中許多的掙扎、酸甜苦辣的情緒,用幽默的切入點,期望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也反思育嬰假、育兒工作中的性別議題。
🌟家庭劇本:教育、婚姻、勞動……思辨支配世代的家庭制度與不平等陷阱
✏️作者:
金知慧
✏️出版社:
台灣東販
✏️簡介:
本書沿著性少數議題造成的裂痕,追溯韓國的家庭制度。人們嘴巴上說著「不可以歧視性少數」,實際上卻很難百分之百接受。假如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是來自與既有的家庭制度產生的衝突,那麼反過來說,衝突點也就意味著家庭劇本的存在。作者認為如果能順著環環相扣的脈絡去質疑這種不舒服的情緒究竟從何而來,或許就能找到支配我們生活的那部劇本。
🌟我是媽媽,也是一位女性主義者!:從懷孕到哺育,化解母親身處父權體制的兩難處境,找回女性主義中失落的母職實作
✏️作者:
奧蕾莉.布蘭克
✏️出版社:
臉譜
✏️簡介:
身兼母職的記者奧蕾莉.布蘭克集結母親們的見證與專業人士的分析,在本書中抨擊母親們經歷的偏見與不平等,並整理出多種方式,為母職提供更好的環境。本書以自然、幽默的文筆,協助母親們在日常生活中結合母職和女性主義。作者打破完美母親的形象,層層解析導致女性在母親角色中感到孤立無援的機制,幫助母親重新找回自信與自尊。
🌟兩個女人住一起: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
✏️作者:
金荷娜, 黃善宇
✏️出版社:
時報出版
✏️簡介:
多元成家,其實還有這一種可能!作者們拒絕套用公式人生,在本書中呈現兩人四貓,加上一群鄰居摯友所組成的家族,突破以婚姻或血緣結合的傳統家庭形式成為彼此最完美的人生伴侶!
🌟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
✏️作者:
瑪莉.霍夫曼
✏️出版社:
維京
✏️簡介:
這本圖畫書帶著我們認識各種不同的家庭,從住所、假期、學校、寵物,到家人們的感覺和族譜……繪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溫暖的畫筆探索了家庭生活的各個面向,挑戰成見、激發討論,是本適合分享,也適合靜下心來慢慢思考的「家庭大書」。
🌟媽媽, 琦琦, 和她們的女兒: 突破性別身分與家庭風暴, 迎向愛與療癒的自學課
✏️作者:
李詣琦
✏️出版社:
果力文化
✏️簡介:
本書以第一視角分享同志家庭的同與不同:透過幽默的日常故事,分享兩位同性伴侶和她們的孩子,如何重新定義家人、家庭角色、性別特質與親密關係。打破主流家庭/非主流家庭的二分法,也用真實故事示範如何跟孩子談論同志身分,討論親密關係與喜歡同性對象的對話,提供閱讀者跳脫性別框架的反思。
🌟生氣的男人
✏️作者:
格羅.達勒
✏️出版社:
維京
✏️簡介:
這是一本探討家庭暴力的繪本。從小男孩內心獨白描寫受暴者的恐懼、自責及求助、母親的無奈、寬容和體恤,以及施暴父親的無助和悔恨。全文以詩的文體呈現,以拼貼、象徵物的構圖,呈現內心變化與轉折。
🌟我的家人超級棒
✏️作者:
金應
✏️出版社:
維京
✏️簡介:
獻給所有努力活出自我,並且實現自我價值的每一個人。這個溫馨且有趣的家庭,奶奶是一位警察,騎著警車帥氣的抓小偷,爺爺喜歡烹飪,用愛烹煮美味佳餚。還有……孩子說,別人都說我家很奇怪、異於平常……推薦評語:看見一個充滿愛與尊重個人的家庭,打破了傳統性別和職業的刻板印象,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
🌟朱家故事
✏️作者:
安東尼.布朗
✏️出版社:
英文漢聲
✏️簡介:
1986年初版的經典繪本,書中以獨到的諷刺手法,探討人類長久以來對性別角色的看法。故事裡描繪了一個看起來樣板的幸福家庭,但只見朱媽媽一個人每天忙得精疲力竭,其他人則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一天,媽媽留了「你們是豬」的字條後離家出走了…朱家及朱家人會有甚麼變化呢?作者藏在畫面中的許多細節與巧思,不論大人小孩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樂趣。而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也能解讀出不同的心得。
🌟被隱形的女性
✏️作者:
卡洛琳.克里亞朵.佩雷茲
✏️出版社:
商周出版
✏️簡介:
本書揭露在這個主要為男性打造的世界裡,人們總是系統性的忘記納入一半人口的意見與經驗。自由人權活動家佩雷茲首度融合全球跨領域的案例分析、故事,以及研究,揭露性別分析資料不足所造成的嚴重偏誤,說明女性以哪些隱而不顯的方式遭到漠視,以及此種現象對女性的健康與福祉所造成的影響,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一代女科技人的婦運路:植物化學家吳嘉麗
✏️作者:
曾憲政
✏️出版社:
女書文化
✏️簡介:
本書收錄了植物化學家吳嘉麗四十年婦運路的點滴心路。身為一位女科技人,她在苔蘚專業與植物化學開創台灣女科學家先路,影響台灣女科技人共同創辦了台灣女科技人學會,讓女科技人不再孤軍奮戰;身為一位婦運家,她與一群姊妹共同創辦了婦女新知雜誌社、婦女新知基金會、女書店、女學會,並在婦運路上在姊妹的支持下進了考試院,讓性別議題在國家政策裡有更深遠的落實。
🌟哇!原來這是性別與科技
✏️作者:
蔡麗玲
✏️出版社:
巨流圖書公司
✏️簡介:
本書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介紹我國學界的研究成果;且多數文章由學者自行執筆推廣,使內容更具專業度,適合與各階段的學生作為延伸教材。本書希望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以有趣的方式收穫國內學者生產的新知;讓讀者察覺「無處不性別」、連「科技也可以很性別」。如此有助於改變科技的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也讓科技領域更加性別友善。
🌟女性主義改變科學了嗎?
✏️作者:
朗達.施賓格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
✏️簡介:
在這本書中,作者爬梳了那些進入傳統陽剛領域的女性發展史,並討論她們的出現如何改變了科學的思考方式與認知。她的結論是,女性主義觀點目前雖然對物理科學與數學的影響不大,但女性參與程度提高所帶來的影響卻已經在醫學、考古學、靈長動物學以及演化與生殖生物學顯現出來。
🌟顯微鏡後的隱藏者:改變世界的女性科學家
✏️作者:
劉仲康、鍾金湯
✏️出版社:
台灣商務
✏️簡介:
你不該只知道居禮夫人,更不該只認識愛因斯坦,有更多的女科學家讓我們不再受天花的威脅、了解DNA的重要、能運用抗生素對抗病毒……,她們的堅持才可以推動世界的前進。本書收納從15世紀至近代的16位女科學家,包括微生物、病理、疫苗、放射線或教育等領域,她們不僅是科學的創新者,更是性別平權的先驅。
🌟愛因斯坦的太太:百年來女性所遭遇的挫敗與建樹
✏️作者:
安茱兒.蓋博
✏️出版社:
足智文化
✏️簡介:
從1900年到現在超過百年的時間,女性背負著艱鉅的傳統包袱,步履蹣跚地行過一整個世紀。即使在當前婦女已佔勞動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即使是那些前衛的、有才華的已婚婦女;仍不免要過著一種被分割成兩半的生活,在家庭與事業之間擺盪。在本書中,作者選擇了五位天才女性做為典範,探索近百年來女性所遭遇的挫敗與建樹,希望能找出一種較為平衡的生活方式,提供那些努力在愛情與事業,工作與婚姻之間追求更和諧境界的青年男女作為參考。
🌟愛達的想像力: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
✏️作者:
費歐娜.羅賓森
✏️出版社:
維京
✏️簡介:
愛達的母親擔心她長大以後像父親一樣瘋狂不羈,堅信以數學為核心的教育 能使愛達保持理智和穩定。可是愛達的想像力不受漫長課程的禁錮。數字支持她夢想許多瘋狂的發明,例如用蒸汽驅動的飛馬。她的想像力和數學技能引起發明家查爾斯.巴貝奇的注意,他當時正在研究發明一臺超級計算機,需要有人幫忙設計程式……。這本關於世界上第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的書,非常適合小電腦迷、發明家和夢想家,當技能加上無限的想像力,就會創造出許多美妙的可能性。
🌟與十九世紀傑出女性科學探險家相遇: 因為她們, 世界變得更好
✏️作者:
張文亮
✏️出版社:
字畝文化
✏️簡介:
科學研究不分性別,但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科學家卻以男性為主,很少有女性參與其間。本書講述10位傑出的十九世紀女性科學探險家的故事,有改革自然科學教育的生物學家、世界第一位女醫生、保育瀕臨絕種植物的先驅、建立精神護理制度的先鋒、近代食品安全的推手、工業毒害學開創者、醫學院第一位女教授……。本書作者張文亮教授透過動人的科學家傳記,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表達科學的發現,其程序以及理念如何影響全世界的重要故事,是一篇篇動人且發人深省的傳記,有深刻的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她們更是激勵近代女性投入科學及相關研究的重要推手。
🌟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
✏️作者:
瑞秋.伊格諾托夫斯基
✏️出版社:
小熊出版
✏️簡介:
本書說的是五十位傑出女性的故事,她們有的活在古希臘時代,有的生於現代,但面對旁人因為是女性而說「不可以」的時候,她們都這麼說:「看你能不能阻擋我。」每一位女性的故事都搭配了精緻的插畫,更增加閱讀的興趣與印象。
🌟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上)(下)
✏️作者:
吳嘉麗總策畫;林以加編著;江長芳繪圖
✏️出版社:
女書文化
✏️簡介:
這系列的繪本是倡導性別平等的女科技人吳嘉麗教授有感於傳統性別觀念對女性在追夢上的設限而籌劃的,在書中我們看到了建築師賴永恩、生藥專家楊玲玲、景觀設計師郭中端、獸醫師林長青、工程師曾馨嬅與蔡佩雯、神經外科醫生陳琬琳、熊類專家黃美秀、化學教授吳嘉麗與李紫原、太空科學研究者郝玲妮、環境工程博士張芳淑、單車旅行家林存青、從理工專業走入性別和科學教育的蔡麗玲與蔣佳玲等人,不僅顛覆了傳統認定的女生比較不獨立,將結婚、生小孩擺第一,工作永遠只是附屬價值等刻板印象外,更重要的她們所展示給孩子的其實是未來的多元及可能性。
🌟築夢飛翔,我的世界宇宙大
✏️作者:
莊淑靜/編著
✏️出版社:
女書文化
✏️簡介:
本書開拓學童對於女性跟科學、科技領域的認識。台灣輸血醫學之母林媽利、泌尿科醫師張美玉、昆蟲老師吳沁婕、理化老師林理化、高科技研發主管劉麗雲、環保運動者施月英、機械工程董事長魏貞利、電機教授黃寶儀、攀岩高手易思婷,從她們的成長故事中,女孩可以真實的看見前輩的阿姨、姐姐們如何突破種種因為性別的限制,進而成長,以及如何進出科技領域,自在的成就自己。這本書也可以協助男孩看見科學、科技領域裡面在地女性的眾多身影,男孩從小學習如何與不同性別的人平等相處,甚至因為理解社會無所不在的性別刻板,而學習反省男性不勞而獲的特權,進而願意一起行動,不管是在學校或是在工作場所,一起協力開創平等的空間。
🌟女力科學家系列套書:物理天后吳健雄、祕密通訊女神海蒂‧拉瑪、程式語言女王葛麗絲‧霍普
✏️作者:
Laurie Wallmark
✏️出版社:
親子天下
✏️簡介:
本系列繪本精選主角的兒時片段與生命歷程,並描述其科學研究與科技設計,讓讀者能學習到科普基礎知識;甚至扣連成長中的生涯選擇,呈現在不友善的大環境中,如何戰勝偏見的經歷。不論是誰,任何人都不應被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框住想像而畫地自限,並在探索未知的歷程中,發現自己未來的更多可能。
🌟不簡單女孩套書(共五冊)
✏️作者:
茱莉亞‧摩斯卡
✏️出版社:
字畝文化
✏️簡介:
本系列繪本故事,帶出自閉症、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受教權、女性職涯選擇與發展等重要議題。五位女科學家,人生的限制與挑戰各有不同,奮鬥歷程及專業領域也不同,她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克服限制的故事,能讓小讀者認識人生的多元面向,也提供小讀者更多元的生命思考。充滿激勵性,點燃我們對人生的熱情。提供學習典範,以及超越的視野。
🌟SAFE&OUT堅持與自己對決的勇氣
✏️作者:
林建宇
✏️出版社:
三采文化
✏️簡介:
本書收錄了五位棒球裁判的精采生命故事,其中也包含臺灣第一位女性國際棒球裁判劉柏君的故事。不論是不是棒球迷,都可以從這本書中一窺球場上裁判這個腳色的心路歷程。
🌟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
✏️作者:
陳子軒
✏️出版社:
聯經出版
✏️簡介:
《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的評論觸及國族、性別、文化、媒體、教育、體育政策等面向,涵蓋的運動項目以及體育名人不勝枚舉。立足台灣、放眼國際的體壇大小事,陳子軒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社會學與文化研究等學科觀點帶入運動評論中,既平易近人又充滿知識性。讀者可藉由陳子軒提供的多元視角,批判性地省思體壇世界包羅萬象的議題,以及運動與現代生活的關係。
🌟郭婞淳: 舉重若輕的婞念
✏️作者:
郭婞淳等口述;葉士弘採訪
✏️出版社:
遠見天下
✏️簡介:
郭婞淳的金牌之路是一條自我挑戰的旅程,充滿考驗與挫折,如同我們的人生。她首度分享舉重與人生相通之道,歸納出突破自我的信念、把壓力轉換為動力的方法,獻給每個在生活中努力的人,找到可以依循的成長軌跡與力量,讓人生也能,舉重若輕。
🌟女傑:女子運動員紀實
✏️作者:
郭穎慈/劉雨婕/黃馨儀/吳建勳
✏️出版社: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簡介:
本書訪談了七位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以文字及圖片紀錄這些在各自運動領域努力,展現豐沛能量的女子運動員們,永遠正向傳遞著對運動的付出與執著。回到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或酸或甜、或苦或澀,在成為職業運動員的道路上,面臨各種考驗與自我淬鍊。請拋開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忘掉媒體給的「漂亮寶貝」、「運動甜心」這類與外表相關的封號,翻開本書,專注於她們投注的熱情與努力,發現更多你不知道的「女傑」面貌。
🌟女足世界盃歷史與球星
✏️作者:
大頭製作
✏️出版社:
台灣東販
✏️簡介:
相對於發展迅速的男足賽事,女足賽事沒有商業化的「銅臭味」,至今依然給人「純粹、原始」的氣息。單從進球數量計算,女足通常較男足更富娛樂性,從文化角度看,女子世界盃見證女權崛起的時代變遷。足球,不止在改變女性的命運,也正在改變世界的走向。
🌟1.6秒決勝奧運金牌: 跳水王子湯姆.戴利的彩虹人生
✏️作者:
湯姆˙戴利
✏️出版社:
時報文化
✏️簡介:
在這本充滿個人色彩的《1.6秒決勝奧運金牌》中,湯姆探討了成長經歷如何形塑他的個人特質,以及他的成功。從他在世界級比賽中培養出的韌性,到他發現自己的性取向時所展現的勇氣,這都是源自於家庭生活為他帶來的視野,以及家人給予的支持。原生家庭、同性配偶、孩子,都是他人生重要的養分。他在書中訴說自己的真實人生,讓我們得以從獨特的視角觀看這位跳水時帥氣、打毛線時萌翻世人、為了愛情勇敢出櫃、為了孩子堅毅向前的迷人運動員。這本書既坦承又具深度,湯姆分享了一個對生命的獨特觀點與正向心態。
🌟愛與熱情的網球史:從布爾喬亞的花園派對到大滿貫頂尖對決
✏️作者:
伊莉莎白‧威爾森
✏️出版社:
木馬文化
✏️簡介:
本書以文化史的犀利眼光回顧網壇,綜觀每個世代的代表人物,凝結百年文化的經典時刻。並且細膩陳述其時歷史文化與經濟背景,深刻描繪網球如何從維多利亞時期的男女聯誼,成為決鬥競技。
🌟大力士女孩
✏️作者:
姜義村
✏️出版社:
巴巴文化
✏️簡介:
"以帕運健力金牌選手林資惠的生命故事為藍本,投射在古希臘女大力士戈拉芙的身上,她們同樣擁有與你我不一樣的身體,
同樣歷經艱辛訓練、克服困難,也同樣藉由「健力」找到目標、開心做自己!"
🌟打造動畫王國的女王們:從Disney到Pixar、《白雪公主》到《冰雪奇緣》,改變迪士尼、寫下美國動畫電影傳奇的關鍵女力
✏️作者:
娜塔莉亞.霍爾特
✏️出版社:
臉譜
✏️簡介:
本書作者除了訪談相關人士,也挖掘私人手稿、畫稿、老照片、書信紀錄,乃至於公司內部會議逐字稿等珍貴歷史資料,還原了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自20世紀草創期,一路發展到本世紀的曲折歷程。並且將一群藏於迪士尼電影銀幕後的女性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重見天日。
🌟藝術怪獸:女性主義藝術中那些張狂不羈的身體
✏️作者:
蘿倫・艾爾金
✏️出版社:
網路與書
✏️簡介:
數百年來,女性藝術家面臨各種困境。除了受父權和厭女社會的壓迫,還須抵抗身旁與心中的「家中天使」,這種端莊賢淑、渺小安靜的女性典範要求她們溫柔奉承、成就丈夫,即使犧牲自己的創作也在所不惜。本書作者展現了文化評論家的實力,巧妙地串連不同領域的作品:從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小說到車學敬的《聽寫》、從凡妮莎.貝爾的肖像畫到伊娃.海瑟的繩索雕塑。看見這些女性藝術家用身體與想像力挑戰社會中的嚴格界線,探索、創造她們的美、溢踰、理想、情感。
🌟走出閨閣:再探陳進之藝術實踐
✏️作者:
殷寶寧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
✏️簡介:
陳進細膩典雅的作品在畫壇中獨樹一格,其藝術實踐之過程亦可窺見國家統治暴力、父權體制、殖民歷史現實、多重權力支配框架等課題。過往對陳進藝術的研究不在少數,大多從閨秀畫家角度切入,本書作者殷寶寧回到陳進所處歷史時空,以多元權力支配架構的論域為其藝術實踐建構不同的觀看與詮釋視角。全書以6個篇章探究畫家陳進生命經驗,觀察其創作歷程的軌跡變遷,試著解析其不同階段作品再現的價值與意涵,包含戰前陳進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藝術創作、統治結束時期,再到戰後正統國畫之爭對藝術家創作心靈的衝擊,以及步入家庭後生命的變化。書中亦聚焦博物館、美術館的女性主義藝術行動策展,探討以機構展覽重新詮釋藝術家與作品,進而促成社會變革、成就公共價值。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作者:
殷寶寧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
✏️簡介:
修澤蘭是臺灣戰後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作品具高度表現性與雕塑性。設計作品類型多元,包括學校、教堂、火車站等,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為陽明山中山樓、花園新城與衛道中學聖堂。本書以文獻、圖面資料和訪談為基礎,建築學者殷寶寧歷經十多年書寫,從修澤蘭的個人生命史詮釋其建築實踐的表現形式、建築風格與意義內涵,並試圖在以男性建築師為支配性地位的建築專業領域裡,尋覓女性建築師的身影與作品軌跡,重新檢驗歷史觀看角度,並重構其作品之歷史性與時代意義,同時提出對臺灣當代建築現代化論述貧瘠的反思。
🌟游擊女孩床頭版西洋藝術史
✏️作者:
Guerrilla Girls
✏️出版社:
遠流
✏️簡介:
在這本書裡,游擊女孩帶領您輕鬆愉快地漫遊過去兩千年來的西方藝術,了解美術史裡「何人」、「何事」、「何時」、以及「為何」的真相:是誰將所有裸體男性放在美術館的古典部門?身為「文明」歐洲的女性藝術家,有什麼是「可以做」(do\’s)和「不可以做」(don\’ts)的?為什麼中世紀的修女會在藝術領域裡過得比較有趣?這個詼諧且智慧的藝術故事保證能夠顛覆歷史──說不定也能顛覆許多美術史學家所堅持的論點呢!
🌟建築女帝:札哈.哈蒂的故事
✏️作者:
維多利亞.田得樂-克里洛芙
✏️出版社:
字畝文化
✏️簡介:
札哈.哈蒂1950年生於伊拉克巴格達,2004年以臺中古根漢美術館設計圖,成為首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也是歷來最年輕的得主(這個案子因故並未建造,但傑出的設計讓她聲名大噪)。她曾獲英國建築最高榮譽-史特靈獎,也因傑出的成就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爵位。她透過充滿創造力、未來感、前衛造型的建築,傳遞她獨特的建築美學,展現她永遠馳騁向前的實驗精神,帶給人們啟發。札哈.哈蒂活出傳奇的一生,樹立了勇於逐夢的典範。她的故事,不只啟發這本圖畫炫麗的繪本,也鼓勵我們不要停止對世界好奇,不要害怕世俗成見,大無畏的開創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穿芭蕾舞裙的老虎
✏️作者:
菲比‧聖地亞戈
✏️出版社:
三民
✏️簡介:
麥克斯是一隻有夢想的老虎。他想要成為一位耀眼奪目的舞者,在舞臺上閃閃發亮!但隻穿芭蕾舞裙的老虎,真的有機會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嗎?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追求夢想,發揮所長。
🌟變裝的藝術
✏️作者:
傑克˙霍爾
✏️出版社:
大塊文化
✏️簡介:
在迷人的假髮、亮片和睫毛膏之外,本書揭開了「變裝」和戲劇、電影、性別、政治與時尚的交匯,繽紛奪目的插畫分別由三位酷兒藝術家操刀,顏色對撞,表情浮誇,意圖奔放,每一頁都刺激著視覺,洋溢著多元又令人激賞的敢曝之美,引燃人人心中的變裝魂。
🌟小芙烈達:芙烈達.卡蘿的故事
✏️作者:
安東尼.布朗
✏️出版社:
維京
✏️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墨西哥知名女畫家芙烈達.卡蘿的故事……一個成天夢想飛行的孤單小女孩,只能在想像中拋開自己所有的難處,在超自然的國度中恣意遨遊。那裡有個朋友在等她,那是一個陌生卻又熟悉的朋友……
芙烈達.卡蘿的畫作充滿生命力,給了英國童書桂冠獎得主安東尼.布朗靈感,創作出這個關於創造造力、希望和歸屬感,獨特又動人的故事。"
🌟天鵝-安娜.帕芙洛娃的舞蹈人生
✏️作者:
蘿拉・史奈德
✏️出版社:
維京
✏️簡介:
本書打破名人傳記過往以大量文字敘述的形式,用畫面說故事,隨著優美細膩的畫面與文字,跟著小安娜成長,深入安娜.帕芙洛娃精彩的舞蹈人生。在音樂、舞蹈、故事、繪畫等藝術交融中,共同串起讀者對芭蕾舞的熱情。
🌟什麼顏色,都行!
✏️作者:
忠正亮
✏️出版社:
水滴文化
✏️簡介:
簡單故事傳達豐厚的意義:人生而平等、族群各異,如何消弭偏見、擁抱彼此的差異是需要學習的課題。作者以簡短的對話與輕鬆的故事傳達出豐厚的多元意涵。
🌟我是黑天鵝
✏️作者:
劉清彥
✏️出版社:
親子天下
✏️簡介:
舞蹈可以是一場華麗的表演;也可以是一個孩子假日早起的原因。故事中的主角阿民,是一個愛跳芭蕾的男孩,因為喜愛跳芭蕾而日日雀躍,但他可能要面對他人異樣眼光。一起看阿民如何勇敢為了所愛堅持吧!書末附「阿達叔叔說藝術小故事」與「藝術名人」漫畫專欄。
🌟無框身體
✏️作者:
烏烏醫師
✏️出版社:
高寶
✏️簡介:
本書是以專業婦產科醫師角度寫給女生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大小事。當了解月經週期的奧秘、賀爾蒙的波浪,就懂得靈活地運用各種資源緩解疼痛、不適,就可以溫柔地找回身體主導權,大膽擁抱無框的身體,勇敢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
🌟亞洲第一:尤美女和臺灣同婚法案的故事
✏️作者:
陳昭如
✏️出版社:
春山出版
✏️簡介:
同婚法案的推動可說是台灣多元性的展現與發展的經典案例。本書以推動同婚法案的關鍵人物尤美女立委為核心,從她的婦運經驗談起,進而爬梳她與同志運動的因緣,及至日後擔任立委期間堅持推動同婚法案的跌宕起伏。
🌟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東大教授寫給女孩與女人的性別入門讀本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
這邊出版
✏️簡介:
上野千鶴子教授長年投身性別研究與女性運動,在本書中,她著眼於家庭、校園、感情、職場與社會等面向,透過淺顯易懂的筆法,以一問一答的QA形式回答44道乍看單純卻十分值得深入討論的性別議題,囊括女孩子在成長路上與出社會之際會面臨的各種困境,令人對性別意識有更多的認識和啟發,既是一冊性別教育的入門讀本,也可以視為一門女性主義的先修課,從學生、教師到家長,人人必修的性別學分。
🌟您已登入N號房
✏️作者:
追蹤團火花
✏️出版社:
時報出版
✏️簡介:
2020年,「N號房事件」震驚世界,加害者手段殘忍,其匿名性使得受害者求救無門,網路性暴力犯罪的滲透力、擴散力,更加深了人們的恐懼。即便事發至今N號房主嫌落網,但此時此刻在網路上,類似的犯罪行為仍持續發生。杜絕性暴力與網路性犯罪,無法單靠一時的新聞熱度,追蹤團火花為使大眾持續關注類似事件,寫下本書,不只為了紀錄重大案件,更希望凝聚力量,讓獨自受苦的「我」成為團結在一起的「我們」,迸發出改變社會的火花。
🌟「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
✏️作者:
傑佛瑞‧羅森
✏️出版社:
麥田
✏️簡介:
露絲‧拜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不僅是美國史上首位民主黨兼猶太裔女性身分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最受人民歡迎的一位大法官。本書作者傑佛瑞‧羅森藉由書中多年來一系列與金斯柏格的對談,呈現了最有血有肉的RBG,讓人一覽這位不平凡的女性平易近人且不為人知的一面,以及她在法律執行面向上無比縝密、超越時代的思索。
🌟有毒的男子氣概:從希臘英雄到現代新好男人,歷史如何層層建構「男人」的形象
✏️作者:
盧省言
✏️出版社:
網路與書出版
✏️簡介:
本書從政治、宗教、服裝、文學、娛樂與文化等角度切入,討論男子氣概在古希臘至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時間的長河中,是如何被建構、被學習並展現。從歷史看見男性的掙扎與困難後,才能看見父權體制對兩性的迫害,並釐清今日兩性各自承受的壓力從何而來。期許在喊著進步平權的當代,能解放各自所受的性別期待。
🌟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第三版)
✏️作者:
黃淑玲/游美惠/主編
✏️出版社:
巨流圖書
✏️簡介:
本書探討21世紀臺灣性別關係現況,以紮實的本土經驗研究與案例為基礎,以女性主義理論與概念為骨架,逐章拆解一個社會制度或一個文化現象中的性別歧視、性別排除與厭女文化,並針對不平等現狀提出政策改革與個人行動策略。透過作者們的性別批判之眼,我們看到臺灣社會的權力、生產、情感與象徵等四種性別關係相互交疊的圖像、結構與演變,以及未來如何朝向更性別平等方向的發展。
🌟台灣性別100+問
✏️作者:
黃長玲/李佩雯/主編
✏️出版社:
巨流圖書
✏️簡介:
書中蒐羅生活中常見的性別問題,包括父權體制、習俗文化、親密關係、多元性別、數位性別暴力、障礙與政治等主題。透過來自各領域27位學者淺顯易懂的回答,刺激讀者跳脫習以為常的思考,試圖一次一小步,鬆動及改善臺灣社會可見的性別不平等。
🌟台北家族, 違章女生
✏️作者:
李屏瑤
✏️出版社:
麥田
✏️簡介:
本書以作者李屏瑤其成長切面、生活感思及各種閱讀軌跡,從家族和校園順著生理男運轉的烏托邦,自便當、躲避球等細微物事,直擊性別被標籤禁錮的現場。那些上不了主桌、沒有菜色選擇權且時時負罪的女孩與女人,從文字泛出成為你我周遭一張張寫實臉孔。作者以「大家族中的違章建築」定義自己、質問社會並勇於衝撞出答案,並在書中溫柔的對每一個違章少女少男說「要好好長大,會有人愛你。」
🌟這是愛女, 也是厭女: 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
✏️作者:
王曉丹/主編
✏️出版社:
大家
✏️簡介:
厭女,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最新課題。本書集結了多位學者專家論述台灣厭女現象,剖析了厭女網絡的成因與運作機制,以及那些關於困惑、猶疑、折損的故事,並尋找可能的突圍之道。
🌟致未來的男孩們 : 掙脫「男子氣概」的枷鎖
✏️作者:
太田啟子
✏️出版社:
城邦文化
✏️簡介:
本書從一位律師母親的角度切入,利用作者在與兒子相處的日常裡感受到社會傳遞的訊息,討論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社會期待的性別歧視價值觀或行為模式等現象。即使父母沒有將「男子氣概」或「女人味」強壓在孩子身上,社會(包含學校生活)依然會潛移默化,而我們該如何打破這些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與偏見,進而獲得「被指出偏見後能夠修正的勇氣」?
🌟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
麥田
✏️簡介:
本書訪談了七位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以文字及圖片紀錄這些在各自運動領域努力,展現豐沛能量的女子運動員們,永遠正向傳遞著對運動的付出與執著。回到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或酸或甜、或苦或澀,在成為職業運動員的道路上,面臨各種考驗與自我淬鍊。請拋開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忘掉媒體給的「漂亮寶貝」、「運動甜心」這類與外表相關的封號,翻開本書,專注於她們投注的熱情與努力,發現更多你不知道的「女傑」面貌。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作者:
Allan G. Johnson
✏️出版社:
群學
✏️簡介:
我們每一個人都住在違建的父權房子中,身上被千千萬萬纏雜不清的性別絲縷牽引著、束縛著。換言之,我們活在打結的性別關係中,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也不知從何解套。我們或許意識到自己深受社會制度與無所不在的文化承傳的限制,卻只能嘆息人微言輕、無力改變。若你對這種處境感到似曾相識、心有戚戚焉,那麼,你就非得好好翻翻這本書不可。
🌟大叔之牆:掙脫男性優位主義的枷鎖,日本首位全國大報女性政治部長的奮鬥實錄
✏️作者:
佐藤千矢子
✏️出版社:
EZ叢書館
✏️簡介:
作者為日本全國性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以自己在男性主導的政治媒體中,身為女性面臨的種種「職業困境」與「性別歧視」為主軸,徹底揭露日本政治界的荒唐、政治媒體界的實態。身為女性又是政治記者,不僅時常受到歧視、排擠,還得忍受不合理的工作時數,天還沒亮就出門、忙到沒時間洗澡都是日常。看作者如何在「大叔們」之中奮力生存,打破玻璃天花板爬上頂端的過程,是一本精彩絕倫的職業女性奮鬥記。
🌟女性生活設計:看見真實需求,以設計思維打造性別友善的創新服務,開創女力經濟
✏️作者:
串門子社會設計
✏️出版社:
果力文化
✏️簡介:
即便生活周遭已有琳瑯滿目數之不盡的消費性商品,真實生活中的女性,仍有許多隱性需求、服務缺口尚未被滿足。作者「串門子社會設計」團隊具有豐富社會關懷、公共倡議、服務設計等跨界實戰經驗,《女性生活設計》導入「社會設計」思維,帶你看見女性各個生命階段的真實需求,積極打造友善支持系統,開發各種創新服務。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
✏️作者:
凱特‧曼恩
✏️出版社:
麥田
✏️簡介:
在《厭女的資格》裡,哲學家凱特‧曼恩則延續前書《不只是厭女》的論述骨幹,將觸角探入女人日常,不僅深入前作尚未提及的多重面向,並更進一步清晰描繪出厭女情結與其他壓迫體系交織運作的內在邏輯。透過不同領域的案例分析,曼恩犀利地指出在家務勞動、男人說教、性暴力與身體自主權等議題上,父權機制如何暗中運作,並造成實際壓迫。
🌟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
✏️作者:
朵思.伊斯頓、珍妮.W.哈帝
✏️出版社:
游擊文化
✏️簡介:
《道德浪女》為非典型親密關係的經典指南,書中提供了豐富的關係經營與溝通技巧,引導讀者認識自己並強化親密關係,更全面地理解人類的情感世界。本書將帶領讀者展開一場自由的冒險之旅,教你如何透過坦誠溝通、接納並掌握自身情緒、公平且健康地吵架、建立安全感與支持系統、共同設立界線等方式,嘗試進入開放關係、多重關係,以及任何性與愛的自由關係。本書也為浪女新手提供調情與追求、「說要」與「說不」,以及安全性行為的入門技巧,並教導浪女如何運用法律及各種協議保護自己與伴侶,進而養兒育女。
🌟女神自助餐
✏️作者:
劉芷妤
✏️出版社:
逗點
✏️簡介:
"八篇珠玉短篇小說,折射出女性被社會拒絕、侵擾的千百種遭遇:在同學會遇見當年性騷擾犯的OL、被嫂嫂po上「靠北婆家」粉專痛罵的小姑、擁有仙人千年之軀卻依舊遭受約會強暴的嫦娥、和相差十七歲的小鮮肉過夜卻膽顫心驚的女性主義教授、因為體型被嘲笑而學會迎合愛人的女孩……
故事中所有的主角與配角,都是活生生的、你我身邊的女性,我們所熟知、幾乎是反射性思考的「那種」社會常識與價值,是她們頸上血跡斑駁變形的項圈。一本血淚斑斑,讀了卻無比舒暢的痛快之作,祝福每一位別人家的女兒,都能平凡又自由地活著。"
🌟紅線:我的性紀錄
✏️作者:
洪承喜
✏️出版社:
游擊文化
✏️簡介:
《紅線:我的性紀錄》書寫了某位韓國女性近乎所有的「性」事。從關於墮胎經驗的證詞開始,到第一次性行為、第一次自慰、第一次高潮、性工作、多邊戀等經驗,以及遭受約會暴力、性騷擾、性侵害等等因太過私密而遭掩埋的故事。作者之所以將種種私密經驗公諸於世,是為了讓人們意識到禁錮自身的「紅線」,並給予人們掙脫束縛的勇氣。
🌟認錯:性侵受害人與被冤者的告白
✏️作者:
珍妮佛‧湯姆森; 羅納德‧卡頓; 艾琳‧托尼歐
✏️出版社:
游擊文化
✏️簡介:
暢銷排行榜的真實故事,講述性侵倖存者珍妮佛,與被她錯認為強暴犯、並因此入獄11年的羅納德,兩人之間超乎想像的友誼,以及兩人各自從難以抹滅的創傷中漸漸長出力量,攜手踏上修復、寬恕之旅的故事。
🌟性公民權
✏️作者:
珍妮佛.赫希, 沙姆斯.康
✏️出版社:
麥田
✏️簡介:
「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阿媽的女朋友: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
✏️作者: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出版社:
大塊文化
✏️簡介:
這是台灣第一本中老年女同志口述歷史一書,也是華文世界中的第一本中老年女同志故事通俗讀本。透過本書,看見過去的歷史之中,存在著這群女性為情為愛而努力的身影,應該被看見、也應該被理解。書中在每篇受訪者的故事結束後,都放上該篇撰文/訪談者的自白,使得這本共同書寫的作品別具意義,將不同世代的同志生命經驗,串成集體的故事。
🌟性別多元宇宙:跨性別生命故事集
✏️作者: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出版社:
大塊文化
✏️簡介:
"本書是熱線的跨性別小組呈現的二十一篇跨性別真情告白,透過自述或訪談,瞭解跨性別者的真實生命,從內在的心理變化、自我思辨過程,到外在的社會規訓、法律制度、醫療資源取得、人際關係、職業選擇的影響與調適。
書中的真實故事從年輕到年長,經歷不同時代社會處境、不同職業背景的跨性別生命軌跡。故事中廣泛觸及跨性別遭遇的各種生命議題,展現跨性別突破性別框架的各種思考與衝撞。"
🌟隱性歧視
✏️作者:
法律白話文運動
✏️出版社:
麥田
✏️簡介:
生而為人,我們真的平等嗎?
男女平權不能只是口號,但現實生活該怎麼做?
本書企圖用人權實踐平等,消弭藏在生活、文化之下的性別歧視
帶你讀懂《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一本全民都該看的平權讀本,落實平權,從你我做起!
🌟How to Love:圖解戀愛關係與心情的非典型指南
✏️作者:
亞利克斯‧諾瑞斯
✏️出版社:
臉譜文化
✏️簡介:
這是一本愛的百科全書,作者用繽紛童趣的筆觸,結合幽默風趣又深刻獨到的見解,提供另一種觀看愛、思考愛、表達愛、體驗愛的方式,閱讀的過程常讓人會心一笑,或是陷入深深的思考中。看起來是一本漫畫書,卻探問著古今中外最多人的疑問How to Love?
🌟我是卡蜜兒:跨性別認同不是病,更不是弱點或問題!世上會有人理解你真實的樣子
✏️作者:
尚-盧‧費利喬利
✏️出版社:
讀書共和國
✏️簡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一個裝在男孩身體裡的女孩,一段觸動人心的跨性別故事,關於自由、友誼、自我肯定以及寬容。
🌟我的媽媽是公車司機:職業性別平等,展現自己的優勢,就是職場達人!
✏️作者:
鄭博真
✏️出版社:
五南
✏️簡介:
這是一本臺灣本土的原創繪本。
媽媽為什麼想當公車司機?
當公車司機需要哪些條件?
媽媽當公車司機有哪些辛苦的地方?讓這本繪本為我們,打破女生不能擔任公車司機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