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障礙
導盲犬是工作犬,不是寵物犬。牠帶領視障者避開路上的障礙物,避免交通意外與危險,對視障朋友來說,導盲犬就是眼睛,是非常重要的喔!
王向銘 視障生
南港山縱走有五八二六個階梯,更寮腳山有四〇七四階,中正山有五五〇〇階。這些都是我一階一階數出來的。
我不是真的愛唱反調,我是因為自卑。視障要學點字,做什麼都比別人慢,所以我討厭上學,反正視障生將來就是做按摩。
可是爬山讓我改變了。小五那年,我走完台北市二十條親山步道,拿到「親山護照」。全校四十七屆以來只有三個學生拿過,我是唯一的視障生。我開始相信,看不見也能做很多事情。最近我在學拍照,我把相機貼在耳朵上,拍鳥叫、風聲。我想讓別人知道我心目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我還要參加攝影展。
視障協力車環台 用心看見美麗台灣
九位來自不同背景的視障朋友,各自帶著信念踏上協力車,挑戰九天環台旅程,用身體感受沿途風景。
人生不是只有一種劇本,挫折之後,還有不同的道路可以選擇。
每年的10/15是一個屬於視障者的節日
目前國內約有六萬多名視障人口,當我們看到手持白手杖的視障者時,主動關心與協助他們非常簡單,TDCA中華民國身障關懷協會提供了如何與視障朋友相處的行動語言「四字訣」,分別是: 「問、拍、引、報」
[小小鼓手]
這是一次真實紀錄,紀錄了幫助一個雙眼失明的8歲小孩-呂岳駿成為鼓手,站上大舞台的圓夢計畫。
透過楊力州導演、鼓手緯緯、四分衛樂團和1000名熱情喝采的觀眾,分別用不同方式為岳駿帶來幸福的過程,證明了只要願意為他人付出微小幫助,便能深刻體會,給人幸福 就是幸福。
聽覺障礙
「我不是不理睬,也不是愛分心,是因為我沒有聽清楚。」(影片可開啟字幕)
聽障學童經過聽語訓練學會口語溝通後,仍須面臨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噪音、距離,及任何會影響訊息接收的挑戰。因此,聽障學童在學習聽清楚、說明白之餘,更需要的是能帶得走的溝通技巧!
就讀彰化縣北斗國小的賴辰彥剛出生就被判定極重度重聽,幾乎聽不見任何聲音。
母親跟他說,「這是上天給你的第1個挫折,人生最難的事你都克服了,再沒有別的更難的了」,讓賴辰彥用樂觀去面對困境。
辰彥用畫筆畫出對世界的好奇,屢屢獲得全國繪畫大獎,獲得2020年總統教育獎的肯定。
李先生因小時的一場意外,導致聽力受損;成長的過程靠著助聽器以及閱讀唇語與他人溝通。但隨著年紀增長,在妻子懷孕與日夜加班的壓力下,導致聽力急遽惡化,這樣的日子,讓他的生活更加不便,在逐漸喪失聽力後,他心中一直渴望著聽到一個聲音,那就是......
特殊教育微電影「呼叫少年」
內容圍繞著一位因生活壓力過大而造成暫時性失聰的高中生張芷渝與聽障同學葉子豪,二人在校園的互動情形。 藉由本片拍攝希望能傳達人人都會有不便、不適的時候,如果能學習到理解、接納與包容這群內在渴望被同儕視為「一樣」的伙伴,善與愛的漣漪才會開始,才是拍攝本部微電影的初衷。
肢體障礙
郭韋齊是一位克服身體障礙、勇於追逐夢想的生命鬥士,她在7歲時因感冒併發敗血症而導致腦部受損,被迫截掉四肢,但她不畏身體殘缺,一路成長過程中,學跳舞、學鋼琴,更挑戰單車環島、飛行傘、泳渡日月潭,甚至完成攻頂玉山與雪山的壯舉,擁有不可思議的堅韌生命力。
被稱為「折翼天使」的郭韋齊在失去四肢後沒有被打倒,反而以正面開朗的態度面對,她奮鬥的故事,激勵許多人,更曾獲選2015十大傑出青年,她要用自身經驗鼓勵大家,永遠別放棄!
家住桃園的彰化和美實驗學校學生黃羿蓓雖然罹患腦性麻痺,手腳不靈活,但是老師蔡啟海替黃羿蓓設計特製的帽子,代替雙手固定畫筆,可以像是啄木鳥一樣,前後擺動頭部,一點一點完成畫作。
力克·胡哲(Nick Vujicic),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曾經三次嘗試自殺。10歲那年,初次意識到“人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他16歲,在小型聚會中跟同學分享自己的故事,感動的口碑就從這12個人開始。在決定以“激勵他人”為生命目標後,創設“沒有四肢的人生”非營利組織,實行各種創意行善,至今已在五大洲超過25個國家、舉辦1500多場演講,給予(接受)數百萬個擁抱,自稱為“擁抱機器”。
他散播希望與愛的行動,深受教師及家長讚譽,認為應該把他的故事列入學校課程。至今已有六億人聽說了他的勇氣人生。
自閉症
在星星幼兒園中,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透過繪本故事認識小志和他在幼兒園的生活。
多一點了解,讓我們更懂得包容和理解。
我哥是肯納兒(自閉症患者),只會簡單回答是不是、對不對,爸媽工作忙,姐姐又住校,從小就只有我和他一起長大,他常莫名其妙打我,搶我東西,媽媽每次都要我讓他,我不懂明明是他錯,為何還要讓?
每次寫作文「我的家庭」,我只會寫我有一個哥哥,但不會提到他有自閉症。同學來我家玩,看到我有一個這樣的哥哥,到學校後跟大家說:「劉俊緯家人都是白痴,不要跟他玩。」爸媽把時間給了哥哥,學校又沒有玩伴,我覺得好孤單。
這是英國獨立動畫導演Alex Amelines 的創作,希望能讓7-11歲的兒童,從另一種眼光來看待在學校或家庭生活中會遇到的自閉症孩子。
台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成立十週年,
首支自閉症公益微電影《在路上》,
邀請您花9分鐘的時間瞭解自閉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透過動畫方式,讓兒童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給予多一點的包容及耐心,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值得掌聲鼓勵,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擁有更寬廣的未來。
動畫「星動奇航」讓你我更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如果有相關疑問,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共同討論,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決策及治療方案。
『到底要講幾次!為什麼不能就坐好!』『齁…那個人是不能克制一下自己嗎…爸媽沒在管的喔…』在日常生活中會聽到這些話嗎?
來看看黑啤Beer與 白米Mijo 的過動兒小故事!
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即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病狀有專注力渙散、過度衝動活躍等狀況,可能的病因有基因遺傳、環境因素、社會因素,是否罹病應由專業醫師診斷。
注意力不足過動的治療必須多管齊下,需經由父母、學校、醫療共同攜手合作來幫助孩子,多給與孩子耐心與陪伴,讓他們能適性的成長。
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的兒童智力正常,但因為某種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因此在注意、記憶、理解、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問題,使他們在聽、說、讀、寫、算上遭遇一項或多項的困難。
這些困難導致他們在學校的學習產生問題,有些兒童甚至衍生出自信心不足、學校適應不良、人際關係不佳等情況。
唐氏症
人體正常細胞有46條染色體,構成23對染色體,這23對染色體決定著胎兒的健康。倘若是第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這胎兒通常稱之為唐氏症(Down syndrome),台灣社會稱之為喜憨兒。
30歲,志光,中度身心障礙者,不但是一位烘焙小師傅,也是喜憨兒童軍員,看到一個餐盒,給了憨兒自力更生的勇氣,更讓偏鄉學童在溫暖的呵護下快樂成長…
內容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憨兒與偏鄉學童的故事,在偏鄉中的隔代教養,勾起對於母親的思念之情,面臨挫折時,憨兒又該如何用愛去溫暖對方?
妥瑞氏症
本片根據真人真事(Brad Cohen)改編,敘述患有妥瑞症的男孩努力達到成為老師的夢想,並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小時候的布萊德經常不由自主地抽搐扭動、吠叫鬼吼,他的父親認為他只想引人注目,鄰居則說他被惡魔附身了。其他孩子嘲笑他,小學老師更要他站在教室前面向所有同學道歉,悲慘的人生受盡羞辱。直到某天,校長知道這是一種神經性疾病的症狀,才幫助了布萊德獲得大家的理解和接納。
布萊德.科恩在拍片現場告訴記者,這是一個關於『永不放棄』的故事。妥瑞症是一種身心障礙,科恩卻從不認為自己是殘障人士,他視妥瑞症為他一輩子如影隨形的朋友。他說:「是妥瑞症教我成為我夢寐以求的好老師。」
本來以為那天逸儒的反應是在嗆聲,才想捉弄他、回敬他一下,結果原來是我誤會他了,真的沒想到後來會發生這樣的事......除了說對不起之外,我還來得及做些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