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闡述12棵老樟樹吸引大量鳥兒棲息,豐富的鳥類生態產生排泄物造成公司同仁諸多困擾;科技廠「逆向思考」將之拍攝成紀錄片,讓我們認識鳥故事,以及如何與自然生態共融的同理心,保護「生物多樣性」環境。期望將生態保育和環境永續觀念從你我開始,祝福台灣的未來更永續與美好!
《地球的孤兒》團隊耗時五年,記錄台灣最後的原生貓科動物~石虎,帶觀眾走進台灣的淺山精靈,最真實的世界;並且參與台灣第一次的跨縣市虎力復育計畫,完整記錄石虎寶寶從出生、移地訓練到野放的珍貴歷程。台灣生態界總動員,目標只有一個: 石虎不能成為台灣下一個雲豹。 但是殘酷嚴峻的生存威脅,正在讓石虎,從台灣的山林消失,從區域性滅絕,擴大為全島性滅絕。 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留住台灣的精靈離去的腳步。
小黑啤拜訪家裡在澎湖從事養殖漁業的同學白眉,恰好遭遇強烈寒流的故事。透過奇幻手法,講述小黑啤與白眉和氣候精靈打交道,體會極端氣候對生活的影響,人們又該如何適應氣候變遷。
一場再平常不過的雨,位在北極的格陵蘭卻相當罕見。」 2021年8月14日凌晨,北極冰蓋落下有史以來第一場大雨,高達70億噸的雨量已足以作為水力發電。根據NASA資料指出,格陵蘭現今的融冰速度相比研究初期已經增加到七倍,氣候變遷已是事實。 「解凍格陵蘭」採訪紀錄團隊,由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親自帶隊,造訪11個城鎮,與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當地各行各業居民深度訪談,透過記者採訪,紀錄格陵蘭島因急遽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民生等議題,面對氣候變遷,沒有人是局外人。 我們期待這部紀錄片,可喚起世人對日益嚴峻氣候議題的重視與關注。讓世人目睹氣候變遷的事實,從環境教育著手,帶來改變的力量,將台灣綠色永續的影響力擴及到國際。
《我家不見了》繪本是由綠色和平員工與設計師耗時9個月創作而成,特以小孩喜歡的動物為故事角色,深入淺出地教育人類發展與氣候變化、地球環境的關係。 做這繪本的起心動念是,對小朋友來說,氣候變遷會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大問題,因此綠色和平希望透過繪本的方式,教育小朋友認識氣候變遷,了解除了北極熊之外,氣候變遷如何影響自己,和氣候災害的關係。更希望傳遞解決氣候變遷的方法和正確觀念,教育小朋友成為有影響力的氣候領袖。 綠色和平一直力求提高公眾對於緩減氣候變化的意識,加速能源轉型的推動。今年地球日,期望透過兒童繪本,以淺顯易懂的故事型態,讓幼兒也可以了解到氣候危機的急迫性,同時也在繪本當中放入氣候小教室,去學習更多環境知識,感染到行動帶來改變的核心精神,讓重視氣候危機的觀念可以由小培養。
狐狸、北極熊與鵝開心的來到海灘準備玩耍, 卻發現沙灘上充滿了#海洋廢棄物, 還有一隻被魚網纏住受困的海龜爺爺... 他們該怎麼做呢?
空氣汙染的影響真的好無形! 這一次狐狸、北極熊與鵝一行人一起去登山, 路途上巧遇了一群黑色的"大烏鴉", 牠們真的是烏鴉嗎? 還是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呢? 帶您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空汙防治的知識
小雯對於貪圖一時的方便卻不知道造成環境傷害的丁丁,告訴他我們以為方便用了的塑膠用品對於海洋、鳥類都造成的傷害,這些傷害最後也會透過食物鏈回到我們身上。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
今年暑假,《台灣的精靈II》持續關心台灣的海洋生態,了解更多海洋生物。 拍攝團隊全程記錄三隻糙齒海豚集體擱淺的緊急救援過程,其中一隻還是懷孕的海豚媽媽,而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照到的海豚寶寶超音波影像,也首度曝光。海豚寶寶可愛的小腦袋,脊椎骨和尾巴,清楚可見。 除了糙齒海豚,節目亦記錄台灣第一隻活體收容的青少年偽虎鯨。牠展現極大的求生意志,救援團隊驚嘆,從沒見過這麼努力想活下來的鯨豚! 而去年六月中油外海油管的漏油事件,造成台灣綠蠵龜的最大棲地:小琉球,嚴重汙染。拍攝團隊在第一時間前往小琉球,全程記錄全島總動員清汙的過程,並且持續關注當地的生態變化,以及綠蠵龜的生存現況。
飛鼠和黃喉貂是台灣特有生物,但是在台灣,牠們的生態資料幾乎空白。 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地球的孤兒」《台灣的精靈》系列,2022年選擇以這兩個謎樣物種為主角,帶觀眾走進未知的領域,解開生態謎題,並傳遞一個重要訊息:地球上,每一個動物都重要,每一個你,也都重要。 這是台灣第一次,或許也是全世界第一次,24小時記錄飛鼠家族的生活。長達250天,多達一百八十萬筆的相機影像,詳盡記錄居住在台北公寓的飛鼠母子,牠們戲劇性的生命歷程,以及適應都市生活的過程,包括爬鐵窗,過馬路,用人類的紙屑抹布築巢;此外,也完整拍下野生動物照顧年幼手足的細膩情感。這些珍極其貴的紀錄,不僅是台灣生態研究的重要資料,更改寫動物學家過去的調查結果,結局令人震驚意外。
攝團隊跟著台灣第一支攀爬玉山群峰、用無線電追蹤黃喉貂的科研團隊,在三千多公尺的山巔,苦尋黃喉貂的蹤跡,深入調查牠們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結構,並獲得重大科學發現: 黃喉貂組成的公貂男團,是幫派結黨!公貂集體狩獵,就像相約打群架! 由於黃喉貂移動快如閃電,活動區域比部分台灣黑熊還大,體型不到三公斤,爆發力卻超強,還很勇腳,一日單攻玉山都不是問題。 黃色閃電奔馳在台灣的屋脊,要追到閃電,研究員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和氧氣,拍攝團隊也是…。這是台灣第一次完整記錄黃喉貂的調查研究,節目見證台灣研究黃喉貂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是全球黃喉貂研究的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