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刊論文
1. 林蘭芳,1989/06,〈資源委員會的特種礦產統制(1936-1949)〉,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林蘭芳,1989/12,〈資源委員會的特種礦產統制與各地之反應〉,《國史館館刊》,復刊第7期。
3. 林蘭芳,1996/03,〈日據末期臺灣「皇民奉公」運動(1941-1945)〉,《中華民國史專題研究第三屆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
4. 林蘭芳,1996/06,〈抗戰時期工業合作運動理論基礎之形成〉,《立法院院聞》,24:6。
5. 林蘭芳,2001/05,〈臺灣早期的電氣建設(1877-1919)〉,《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學報》,第18期。
6. 林蘭芳,2003/06,〈工業化的推手—日治時期臺灣的電力事業〉,516頁,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7. 林蘭芳,2003/12,〈日治末期臺灣電力事業一元化(1940-1944)——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合併東西部民營電力事業〉,《臺灣風物》,53:4。
8. 林蘭芳,2003/12,〈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電力民營事業(1917-1944)〉,《東臺灣研究》,第8期。(實為2004年5、6月出刊)。
9. 林蘭芳,2010/07,〈電力技術者的知識來源與實踐—以《臺電社報》為主的探討(1919-1944)〉,《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3。
10. 林蘭芳,2012/09,〈地方知識的傳承與轉化:劉枝萬先生的「鄉土史」〉,《臺灣風物》,62:3。
11. 林蘭芳,2013〈戰後初期資源委員會對臺電之接收(1945-1952)--以技術與人才為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9期。
12. 林蘭芳,2013,〈日治時期產業組合與臺灣農村〉,收於李力庸等主編,《新眼光:臺灣史研究面面觀》,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13. 林蘭芳,2013,〈木瓜溪水利灌溉與水力發電〉,《臺灣學通訊》,74,頁18-19。
14. 林蘭芳,2013/12/13,〈日記與日記解讀班的學術養分〉,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灌園先生日記》出版完成座談會暨發表會」。後收於2014/6,楊水心著,許雪姬編註,《楊水心女士日記(一)一九二八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頁277-281。
15. 林蘭芳,2014,〈嚴家淦與戰後初期臺灣保險業(1945-1963)〉,收入國史館主編,《關鍵轉型——嚴家淦先生與臺灣經濟發展》,臺北:國史館。
二、會議論文
1. 林蘭芳,2001/12/13-14,〈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電氣建設與產業發展——以民營會社為主的探〉,「國家與東臺灣區域發展史研討會」論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3. 林蘭芳,2005/07/13-14,〈日治時期的產業組合與農民〉,「地方菁英與農民運動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4. 林蘭芳,2005/10/24,〈日治時期臺灣電力技術的學習與實踐——以臺電社報為例的討論〉「1895-1945東亞歷史轉型期中的臺灣學術研討會」。
6. 林蘭芳,2006/10/12-13,〈馴水為用:大甲溪綜合開發計畫(1930s-1970s)〉,「黨國體制冷戰初期的兩岸社會經濟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
7. 林蘭芳,2008/10/18-19,〈地方知識的傳承與轉化—劉枝萬先生的「鄉土史〉,「2008年水沙連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劉枝萬先生與水沙連區域研究」(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主辦)。
8. 林蘭芳,2008/10/30-31,〈戰時體制下臺灣、朝鮮電力事業統合(1931-1945)〉,「日本帝國殖民地史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9. 林蘭芳,2009,〈科技與社會—以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為例(1919-1934)〉,收錄於侯坤宏等主編,《社會經濟史的傳承與創新—王樹槐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10. 林蘭芳,2010/5/20,〈數位檔案與臺灣史研究--以新高製糖株式會社為例(1909-1935)〉,「數位時代下的臺灣研究」(國立暨南大學圖書館.漢珍數位公司主辦)。
11. 林蘭芳,2010/8/21-25,〈被忽略的故事:戰後資源委員會對臺電之接收(1945-1952)〉,「海峽兩岸近現代政經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當代中國研究基地主辦)。
12. 林蘭芳,2011/8/20,〈日治時期東臺灣的信用組合與產業發展〉,「現代中國金融與產業國際學術研討會」(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當代中國研究基地主辦)。
14. 林蘭芳,2012/12/8,〈一個公司兩個時代:朱江淮與臺電〉,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舉辦之「2012年:戰後臺灣歷史的多視鑲嵌瓦主體創造工作坊(三)人脈篇」會議為邀稿,有評論人。
16. 林蘭芳,2013/12/21-22,〈鎢砂交易與戰時廣東地方社會〉,「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經濟歷史研究學術論壇」,珠海:廣東中山大學商學院主辦。
17. 林蘭芳,2014/10/2-3,〈臺電與南進:以廣東省為中心的電力人才派遣〉,「日本帝國與殖民地:人流與跨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18. 林蘭芳,2014/10/10-12,〈大倉商事與臺灣初探〉,「2014年中國經濟史學會年會暨『經濟轉型與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封:河南大學經濟學院主辦。
19. 林蘭芳,2015/09/11-2015/09/12,〈日治末期大型水力發電事業之推展:臺灣與朝鮮的比較〉,發表於「韓國與臺灣植民地經濟史比較研究學術會議」,韓國高麗大學。研討會未對外徵稿,有會議評論。
20. 林蘭芳,2016/5/13-14,〈戰地琅嶠的後勤補給:大倉組與牡丹社事件〉,發表於「變動中的東亞:跨域視野的觀察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主辦。
21. 林蘭芳,2016/6/25,〈文本、實作與歷史知識:課程教學經驗談〉,發表於「文本、閱讀與歷史教學學術研討會」,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主辦。
22. 林蘭芳,2016/10/1,〈大宅院裡的女性情誼—以楊水心女士為中心〉,發表於「紀念楊水心女士逝世六十週年暨楊水心日記發表會工作坊」,臺中: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聯合主辦。
23. 林蘭芳,2016/10/21,〈跨域仲介:日治時期大倉商事與臺灣工業機械之引進〉,發表於「日本帝國與殖民地:人流與跨境(二)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24. 林蘭芳,2016/11/18,〈戰爭時期臺灣的夜間生活:以燈火管制為中心〉,發表於「第六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的時代轉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聯合主辦。
25. 林蘭芳,2017/06/02,〈戰後政治事件中的臺灣女性:以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為中心〉,發表於「第12屆『濟州論壇:分享亞洲未來願景』『濟州4.3、東亞女性、弱勢者的人權與和平』」。地點:濟州島國際研究中心。
26. 林蘭芳,2017/08/11,〈殖民近代化的建造——大倉土木與臺灣〉,發表於「臺灣與韓國殖民地經濟史比較第四次小型工作坊:戰時體制與日常生活(1949-1960)」,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27. 林蘭芳,2017/08/17-18,〈筆談與口傳——牡丹社事件中異民族的訊息交流〉,發表於「帝國邊緣與流動:清代下淡水溪平原暨山腳、恆春半島社會秩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28. 林蘭芳,2017/11/29,〈日治時期的日月潭之旅〉,發表於「印象水沙連紀錄片放映暨文史講堂」,故宮博物院、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聯合主辦。
29. 林蘭芳,2018/12/13-15,〈筆談與口傳:牡丹社事件中異民族的訊息交流〉,發表於「帝國、邊區與流動:18、19世紀臺灣沿山社會秩序」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主辦。
三、專書
1. 林蘭芳,1998/02,《資源委員會的特種礦產統制(1936-1949)》(政治大學史學叢書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2. 林蘭芳,2005,《續修澎湖縣經濟志》,馬公:澎湖縣政府。
3. 侯坤宏.林蘭芳主編,2009/12,《社會經濟史的傳承與創新—王樹槐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4. 黃紹恆.陳鴻圖.林蘭芳編著,2012/08/01,《臺灣社會經濟史》,蘆洲:國立空中大學。
5. 李力庸、張素玢、陳鴻圖、林蘭芳主編,2013/8/13,《新眼光:臺灣史研究面面觀》,臺北:稻鄉出版社。
6. 林蘭芳,2011/05,《工業化的推手—日治時期臺灣的電力事業》(政治大學史學叢書2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7. 林蘭芳,2020/10/1,《暨南之心‧懷抱千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二十五年校史》,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四、書評及其他
■ 翻譯
1. 林蘭芳,1991/05,翻譯短文:皆見於《歷史月刊》,第40期。
2. 林蘭芳,1991/05,〈日本稻從那裡來?〉,取材自渡部忠世〈イネはどこからきたか─雲南と江南を經た道のり〉,《歷史月刊》,第40期。
3. 林蘭芳,1991/05,〈吳越文化對彌生文化的影響〉,取材自桶口隆康〈江南文化の日本への流入─彌生文化に影響與えた吳越文化〉,《歷史月刊》,第40期。
4. 林蘭芳,1991/05,〈徐福帶給日本彌生文化嗎?〉,取材自內藤大典〈傳說と真實の狹間─徐福彌生文化をもたらしたか〉,《歷史月刊》,第40期。
■ 書評
1. 林蘭芳,1998/09,〈李盈慧:《華僑政策與海外民族主義(1912-1949)》〉,《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6期。
■ 計畫案
1. 林蘭芳,94 年度國科會計畫,赴日參訪,計畫編號:NSC94-2411-H-260-001,執行起迄:2005/01/01-2005/03/31。
2. 林蘭芳,2005/08/01-2006/07/31,94年度國科會研究計劃,「大倉財閥在臺灣(1/2)」,計劃編號:NSC94-2411-H-260-002。
3. 林蘭芳,2006/08/01-2007/07/31,95年度國科會研究計劃,「大倉財閥在臺灣(2/2)」,計劃編號:NSC NSC94-2411-H-260-002。
4. 林蘭芳,2007/08/01-2008/07/31,96年度國科會研究計劃,「近代化的建構——大倉土木與臺灣」,計劃編號:NSC96-2411-H-260-001。
5. 林蘭芳,2007/08/01-2008/07/31,教育部96年度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經典研讀活動——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經典文獻研讀(第一年)。
6. 林蘭芳,2008/08/01-2009/07/31,教育部97年度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經典研讀活動——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經典文獻研讀(第第二年)。
7. 林蘭芳,2008/08/01-2009/07/31,97年度國科會研究計劃,「大倉財閥在臺灣」(學術專著),計劃編號:NSC97-2420-H-260-29。
8. 林蘭芳,2012/08/01-2013/07/31,101年度國科會研究計劃,「臺灣總督府土地放領政策之形成與執行—以「豫約賣渡」為中心—劉銘傳清賦事業、臺灣總督府退官者」,計畫編號:NSC101-2410-H-260-040。
9. 林蘭芳,計畫共同主持人,2013/06/01-2014/05/31,〈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臺灣與周邊國家〉,國科會獎助的圖書採購計劃,編號NSC 102-2420-H-260-004-2E。
10. 林蘭芳,2016,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尋求歷史座標點計畫」歷史辭條撰寫計畫。
■ 其他
1. 林蘭芳,2004,參與許雪姬總纂,《臺灣歷史辭典》之撰寫。
2. 林蘭芳,2000/09,〈學人簡介:王樹槐〉,《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三十期。(與侯坤宏、李宇平合寫,負責部分為王先生之電業研究)。
3. 林蘭芳,2001/09,〈「清代檔案與臺灣史」學術研討會紀要〉,《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三十二期。
4. 林蘭芳,2001/12,〈「國科會臺灣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研討會紀要〉,《國史館館刊》復刊第三十一期。
5. 林蘭芳,2006/03,〈說我霧峰林家〉(林博正主講,林蘭芳紀錄),《臺灣文獻》,第57卷第1期。
6. 林蘭芳,2015/05/08,〈檔案中的故事:恆春圍城〉,收錄於歷史學柑仔店網站:https://kamatiam.org/。
7. 與近史所同仁合編,林蘭芳擔任訪問人,2015,《近史所一甲子:同仁憶往錄(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8. 林蘭芳,2016/09/30,〈從返臺到自行遣返:戰後初期日僑塩見俊二〉,收錄於歷史學柑仔店網站:https://kamatiam.org/。
9. 林蘭芳,2018/04/13,〈漢拿山.冬柏花—濟州島4.3事件及其反〉,收錄於歷史學柑仔店網站:https://kamatiam.org/。
10. 林蘭芳,2022/01/14,〈馬偕與新店教會(1874-1901)—以《馬偕日記》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