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鐘響後,學生到班級書櫃挑選幾本喜歡的書,然後快速地回到自己座位上,翻開其中一本書閱讀,教室儼然變成了圖書館。
老師坐在教室的前面(即學生最容易看得到的位置),與全班學生一起閱讀。在這段閱讀的時間裡,教室像圖書館一樣,所有人包括老師在內,都坐在座位上閱讀著自己喜歡的書。教室必須維持安靜無聲,不能交談。即使老師不得不跟個別學生說話時,也必須降低音量,只能小小聲地,讓對方聽到就好,絕對不能大聲到讓全班都聽到,以免干擾閱讀進行。
老師身體力行,安靜地閱讀自己想看的書,無疑告訴學生:「我是閱讀者,你也是閱讀者。我正在讀我想看的書,你也在讀你想看的書。大家都像在圖書館裡:各自專心看自己的書,不打擾別人。」
如果這樣,教室很快就會建立起圖書館的情境。
就像圖書館是看書的地方一樣,當教室裡全班都在安靜閱讀的時候,可能偶爾有一位學生的眼睛離開書本,四處張望,但當他看到周遭的同學都在看書,教室前方的老師也在看書,沒有人理睬他,他也就只能低下頭來,繼續看手中的書,或是換另一本書來看。
這種全班進入安靜閱讀的氛圍,無形中建立了大家都要閱讀的規範。學生能維持安靜閱讀的時間,一開始大概只有十分鐘,甚至更短,然後視學生的閱讀情況,循序漸進地把時間增加到十五分鐘、二十分鐘,甚至到三十分鐘。學生慢慢就有一段安靜、不中斷、持續閱讀的完整時間。
這就是在教室進行的「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簡稱教室MSSR」的情境。
MSSR: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
M(Modeled) S(Sustained) S(Silent) R(Reading)
身教的(M):老師在教室前面,陪著學生一起閱讀
持續的(S):閱讀必須每天不中斷的進行
安靜的(S):閱讀的環境安靜無聲
閱讀(R):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書籍閱讀
●本文章敘述部分出自 - 教室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陳德懷、陳雅惠、簡子超(中央大學 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教室成為圖書館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