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不覺得自己浪費?』
主婦聯盟說:『因為大家只看自己的生活的領域,看不見前端產地和後端販售的浪費。』
其實,台灣的浪費超乎大家的想像。天下團隊從產地到餐桌,地毯式的調查,找出台灣浪費的環節。請參與『台灣的剩食之旅』,一起發現問題,進而用行動,加入『新良食運動』 ,吃在地、選當季、不浪費。
【廢棄食物保衛戰】
廢棄食物到底怎麼再使用?
廚餘到底怎麼種出有機青蔥?
日本有種回收模式,竟能種出居民能吃的安心食材。
「廚餘不是垃圾,而能變成寶物!」日本民眾說。
提廚餘來能換花苗,也能種出美麗花田。
到底日本民眾是怎麼支持回收運動呢?
只要放對地方,廚餘不但是資源,也是能源,除了養豬與堆肥,台灣每年產生80萬噸的廚餘。先進國家用廚餘發電已經越來越成熟,台灣廚餘的能源化,能不能盡快跨出第一步?
十多年前,民間開始推動廚餘回收,各地方政府也跟進,廚餘回收成為民眾普遍的習慣。但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廚餘回收率只有10%,近幾年始終無法提升,大部分廚餘依舊被送進焚化爐。廚餘回收為何卡關?該如何打開廚餘再生之路?
糧食危機正在發生,受到疫情和戰爭的影響,去年全球有7.83億人面臨飢餓的狀態, 聯合國更警告,有1.48億的兒童生長遲緩,台灣雖然糧食充足,卻也是亞洲製造最多「廚餘」國家,為了讓糧食能夠物盡其用,現在也有業者將剩餘的邊角料,透過精湛廚藝,再次烹飪後上桌。
廚餘處理搭配黑水虻養殖,竟也可以發展成一套循環經濟模式?來看看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的黑水虻自動化養殖場,小幫手們如何去化廚餘,成為永續發展的一大功臣吧!
全台灣一年有將近360萬噸的廚餘,在浪費的背後,還有60萬個家庭無法溫飽,就有一群年輕的新創團隊,開發APP,與麵包店、餐廳合作,會員可以先預約排隊,店家就能先知道有多少人在等待剩食,讓消費者可以用親民銅板價購買,,,,另外也有超商、超市等等也都設有惜食專區,要來減低食物浪費。
台中 惠文高中的同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起了「聖食計畫」,將學校多出來的營養午餐分享給人安基金會照顧的街友食用,不過這個「不浪費食物」的構想,推動過程可沒想像中容易!到底同學遇到了什麼困難?趕快來看一看吧!
有量販業者捐出即期食品,成立餐廳,廚師每天都會將快過期的食物,做成各種美味料理,一餐只要花20元,另外餐廳外還設有愛心冰箱,滿滿的食材,有需要的民眾,都可以免費取用。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餐飲業也往綠化、零剩食努力,英國倫敦有家餐廳「SILO」早在2015年就開始實踐零浪費,這家餐廳沒有垃圾桶,從食材的選擇與運送、菜餚的烹調方式,都依循環保理念,就連桌椅、餐具、廚具等,不是用再生材料製成,就是二手物品。
在現代飲食型態下,了解生產端如何透過「食品加工與保存方式」、及消費端可以透過那些行動秘訣,以減少食物耗損及浪費,達到減碳,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引導孩子透過日常消費及飲食選擇,認同並落實珍惜食物、減少剩食,實踐永續飲食。
深入建立「資源回收及循環利用」知識,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物盡其用、落實回收分類,也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行動之一!最後,總結第一集至第五集影片所學、並結合3R3E綠色消費原則,邀請孩子們一起從日常行動守護腳下美麗的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