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簡介:
科目簡介: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不同的媒介聽到經濟學的一些術語,例如「經濟好、經濟差」、「經濟增長」、「代價」、「誘因」、「社會成本」、「機會成本」、「通脹/通縮」、「匯率」、「貶值/升值」和「貿易順逆差」等等…,這些名詞既熟悉又好像很陌生,這些生活中常遇到的現象,你有觀察到嗎?當中的意思你懂嗎?
根據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其著作《國富論》(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所下的定義說:「政治經濟學作為政治家或立法者的科學的一個分支,有兩個清晰的目的:第一,對人民提供豐富的收入或生存資源,或者更適當一點說,使人民自己能夠自我提供這樣的收入或生存資源;第二,供給政府或國家足以提供公共勞務之用的收入,即它打算同時使人民與統治者富庶。」
經濟學大師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 在其知名的教科書《經濟學》(Economics) 中整理式的定義說:「經濟學研究人們和社會如何做出選擇,不論有或沒有用到貨幣,以運用具有多種不同用途的稀少性生產資源,以生產和分配各式各樣的貨品為社會中各個不同的人們與團體的現在或未來的消費。」
現在一般經濟學家會這樣定義經濟學—「經濟學,一種選擇的社會科學或選擇的藝術,研究如何分配稀少性資源來滿足互競的慾望」
換句話說,經濟學是一種選擇的藝術或方法;經濟問題就是選擇的問題。經濟學就是研究和分析人們在社會裡進行生產、消費、交易時的選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