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百年簡史
細說龍山
本校歷史悠久,人才輩出。設立於日據大正十年(民國十年)五月二日,當時校名為「新竹第一公學校埔頂分離教室」。草創之初沒有自己的校舍,借用埔頂聯合保甲事務所的部分空間來上課,隔年才遷入埔頂二四七番地的兩間新校舍,再隔一年即大正十二年(民國十二年)改稱為「新竹第一公學校埔頂分教場」。日昭和三年(民國十七年)獨立為「新竹第三公學校」,昭和十六年(民國三十年)校名又改為「新竹市高丘國民學校」。光復後,胡春塗校長奉令接收本校,於民國三十五年改名為「新竹市第五國民學校」,民國三十六年又改稱為「新竹市東區龍山國民學校」,至此「龍山」二字始出現。後來又改為「新竹縣新竹市龍山國民學校」和「新竹縣新竹市龍山國民小學」,直到民國七十一年才定名為「新竹市東區龍山國民小學」。
在日據時代「分離教室」時期的首任主任為胡春塘先生,其後共換了六任日籍校長。當時的學區和埔頂派出所的管區一致,包括東勢、赤土崎、埔頂、柴梳山、金山面;如今學區則改為龍山全里及科園、新莊、仙水、光明、立功、埔頂部分鄰別。光復後至今一零七學年度,歷任十六任校長:胡春塗校長、林錦添校長、劉番校長、劉清本校長、羅阿南校長、彭玉財校長(代理)、溫安谷校長、陳玉球校長、蔡江波校長、張俊達校長(代理)、許天眷校長、林礽能校長、劉秀美校長、楊家倫校長、陳思玎校長、陳彩文校長,歷任校長皆戮力於教育,認真辦學,使龍山校務蒸蒸日上,有口皆碑。
學校因緊鄰有「台灣矽谷」之稱的新竹科學園區旁,大量的就業人口也帶來年年增加的學生及班級數,因應校舍不足的問題,於89~91學年度實施「新生入學總量限制」以控管班級數,歷史悠久的「中正堂」也在民國92年改建為多功能的「勵學堂」綜合大樓,之後101年又興建教學大樓-龍山樓,以解決教室不足之窘境及提供更多元的學習空間。但因群英樓老舊必須拆除重,本校再次面臨校舍嚴重不足困境,於106學年度一、三、五年級以上限35人進行編班已增加教室空間;107學年度重啟「新生入學總量限制」,並於一、二、四、六學年以上限35人進行編班。現今班級數共計六十班及幼兒園二班,教職員人數約132名,學生數1737人。
本校非常重視活潑、創意的教學,同時發展社團不遺餘力,目前社團有國樂團、合唱團、直笛團、羽球隊、田徑隊,師生利用平日課餘時間認真練習,參加比賽屢獲佳績,成果豐碩!全校師生在現任陳彩文校長的引領下,本著「自律合群、健康快樂、多元學習」的學校願景之理念及一步一腳印的踏實精神,打造龍山為永續的學習樂園,我們深信龍山的未來是充滿無限的活力與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