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拔牙
惠主任曾向榮總針灸科(現傳統醫學科)鍾傑主任學習針灸,後以針灸拔牙而聞名,吸引許多外國賓客前來觀摩。1972年於臺灣省醫學會學術演講大會代表榮總報告「針灸麻醉技術」的研究情形,當時國內研究針灸麻醉的醫院包含臺大和三軍總醫院 。榮總將針灸麻醉應用於牙科手術多年,到1976年已累積超過一千個病例。
惠慶元主任1925年生於浙江省杭州縣,歷經抗戰,隨政府撤遷至臺北水源地。畢業於國防牙醫學系第4期,專長為牙周病,並首創針灸麻醉拔牙。1957年赴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醫學院及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牙醫學院進修,返國後於國防牙醫學系任教,並於小南門廣州街陸軍總醫院牙科部(現為三軍總醫院)兼任 。
1959年擔任榮總牙科首任主任,1969 年與忻元惜、朱栗醫師首創臺灣牙齒移植。惠慶元相當重視醫療衛生,與趙守一醫師進行牙科門診室落塵含菌研究 ,並推廣醫師配戴醫療帽及下班後更換工作服,大幅改善牙科醫療衛生環境 。1976年兼任陽明牙醫學系首任系主任,在榮總牙科同仁支援下,推動陽明牙醫學系系務,包含購置設備及籌建系館。1979年退休赴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牙醫學院任職。後來參與榮總援助沙烏地阿拉伯新吉達醫院,回國後任職中心診所,熱心於國防校友會的服務工作。
詹主任雖外表嚴肅、做事嚴謹,實則內心溫暖,且酒量驚人!聚餐時,他能逐桌敬酒後仍神色自若。無論是對抗感冒,還是保持青春,詹主任的「喝酒哲學」已深深烙印在眾人心中。
詹兆祥主任1931年生於江蘇省宿遷市,因戰亂隨家人輾轉遷徙臺灣。1950年考入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第9期,專長為贋復牙科。畢業後分發至南投縣埔里榮民醫院服務,1961年調至臺北榮民總醫院牙科。任職期間獲院方推薦赴美國紐約林可植牙中心進修,成為臺灣首位林可氏Blad植牙專家。1979年接任臺北榮總牙科部部主任及陽明醫學院牙醫學系系主任,致力推動牙醫專業分科制度、提升牙醫教育及醫療品質,為牙醫專業人才培育功不可沒。
1981至1985年連任中華牙醫學會理事長,維繫七校牙醫界情誼。1989年創立中華民國贋復牙科學會,建構完整贋復專科訓練制度。1997年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牙醫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召集中華民國齒模製作協進會、中臺醫護技術專科學校及中華民國齒模技術員協會等,共同協商牙體技術師士法草案,協助牙體技術師專業發展。1998年獲頒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金質獎。2006 年當選國際牙醫學院(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Dentists, ICD)理事長。2021年獲頒中華牙醫學會終生成就獎。
林院長在芝加哥大學進修時曾學習如何製作眼、耳、鼻等面部器官的假體,精細程度甚至可以假亂真。是當時國內牙醫教學不會碰觸到的領域。
林子淮院長1937年生於浙江省鄞縣。1964年畢業於國防牙醫學系第16期,專長為贋復牙科。退伍後曾在外開業,並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1977年返國後進入榮總擔任主治醫師及兼任陽明牙醫學系講師,1979年前往沙烏地阿拉伯新吉達醫院支援服務,後又赴美國西北大學擔任訪問學者。1996年擔任陽明牙醫科學研究所所長,1997年接任榮總牙科部主任、陽明牙醫學系系主任及牙醫學院籌備處主任,並於2000年成立牙醫學院。2004年成立育群牙醫教育基金會,長期提供牙醫學系優秀學生獎助學金。2005年創立中華民國醫院牙科協會,促進醫院牙科權益,並提升醫院牙科醫療品質。2023年獲頒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特殊貢獻獎金質獎。
張院長交遊廣闊,在榮總服務時,與運動醫學部主任吳濬哲、外科部主任魏拙夫、胸腔外科主任黃敏雄三人為摯友,因此被合稱為榮總「四大金剛」。
張哲壽院長1942年生於臺北市,1968年畢業於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21期,專長為口腔顎面外科。畢業後於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任教,1975年任榮民總醫院牙科獨立後首任住院總醫師,1976年於陽明牙醫學系兼任教學工作,期間協助惠慶元主任規劃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以及陽明牙醫課程。1979年赴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醫學中心(UAB)進修,1981年返國。
1992年任牙醫科學研究所首任所長,2001年任牙醫學院首任院長兼系主任,任內與醫學系推動醫牙整合的PBL小班教學教改,並因應此改革進一步整修、完善陽明牙醫教學空間及設備。2007年將榮總牙科部更名為口腔醫學部,擔任更名後首任部主任。2008年牙醫學院首位榮譽教授。1999年獲頒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金質獎。2021年獲頒中華牙醫學會牙醫教育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