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科

經濟學人

經濟學之父 亞當-史密斯

( Adam Smith , 1723 - 1790 )

《國富論 》一書是 史密斯 最具影響力的著作,這本書對於經濟學領域的創立有極大貢獻,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西方世界,這本書甚至可以說是經濟學所發行過最具影響力的著作。

國富論一書的重點之一便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表面看似混亂而毫無拘束,實際上卻是由一雙被稱為「看不見的手」( invisible hand )所指引,將會引導市場生產出正確的產品數量和種類。

史密斯 也大力批評過時的政府管制,他認為那些管制將會阻撓產業的擴展。事實上,斯密反對絕大多數政府管制經濟的行為,包括 關稅 在內,他認為關稅最終將導致長期的效率低落以及價格的居高不下。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 John Maynard Keynes , 1883 – 1946 ), 英國經濟學家 。

凱恩斯可謂經濟學界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發表於 1936 年的主要作品《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引起了 經濟學 的革命。這部作品對人們對 經濟學 和 政權 在社會生活中作用的看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凱恩斯發展了關於生產和就業水平的一般理論。

他的思想為 政府干涉經濟 以擺脫經濟 蕭條 和防止 經濟過熱 提供了理論依據,創立了 宏觀經濟學 的基本思想。凱恩斯一生對經濟學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曾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

佛利民

( M. Friedman, 1912 - 2006 )

佛利民是現代經濟學的領軍人物,被視為芝加哥經濟學派泰斗,以主張經濟自由放任聞名。

香港因為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一直被佛利民視為「資本主義的模範生」,多次點名稱讚。

此外,他亦主攻貨幣理論,強調貨幣供應在政府政策、經濟周期及通貨膨脹上的重要。

1976 年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等範疇的貢獻。

除了學術界的經濟名人對全球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外,有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經濟政策的人物,也不可不識:

朱鎔基 - 中國國務院第九任總理

朱鎔基九二年任常務副總理,九八年正式擔任總理。回顧上任初期,鄧小平南巡,令市場轉趨活躍,但帶來通脹加劇,朱鎔基硬是將通脹壓了下來,並實現了軟著陸。

自九八年出任國務院總理後,適逢亞洲金融風暴,人民幣面臨衝擊,出口倒退。朱鎔基及時提出宏觀經濟調控,控制了經濟滑坡,國內生產總值連年保持快速發展;著手進行國企改革和國務院機構改革,還主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艾倫·格林斯潘 ( Alan Greenspan ) - 美國前任聯邦儲備局主席

格林斯潘擔任主席 18 年來,一直運用貨幣政策,希望為美國創造一個通脹和經濟增長穩定的理想狀況。他曾引導美國經濟度過了 1987 年的股市暴跌、兩次衰退、 199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

但同時,亦為美國留下史無前例的經常帳盈餘、低於零的家庭儲蓄率、國家負債等經濟問題。

本·伯南克

(Ben Shalom Bernanke)

美國經濟學家,美國聯邦儲備局 主席。

溫家寶 – 中國國務院總理

曾俊華 — 前香港財政司司長

名人學經濟不少香港名人都是曾經讀經濟科的,你又知道多少呢?

鄭海泉

匯豐亞太區的首位華人主席

雷鼎鳴教授

科技大學香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香樹輝

香港著名商人銀行家,

現為新城財經台主持人

陳坤耀博士

前嶺南大學校長

劉遵義教授

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