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不經不覺間孩子已踏入高中階段,回想起過往我們相處的日子,兒子漸漸長大, 我們好像朋友一樣,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勉勵。我認為任何年齡層也有機會做錯事,為何小朋友就不能錯呢?只要他誠心改過,他們一定會知道悔改的,好像「神愛世人」一樣,祂愛我們,我們亦要愛錫身邊人,珍惜身邊人。
我認為聽音樂可以幫助孩子放鬆,唱詩歌亦可將情感帶出來,鼓勵自己及身邊人,亦可以榮神益人 ; 或者任何興趣,看書,畫畫,運動等等,亦可陪伴孩子一起做,我相信在家人陪伴之下可以讓大家互相了解。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能和強項,所以不要氣餒。「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 17:22)在此祝福每一位同學和家人們,主賜恩典,喜樂平安,福杯滿溢。謝謝大家。
大家好!我的女兒幸運地在基朗上學一年多了,當我以為一切漸入佳境,想不到她的性格和態度忽然起了變化。她就像老闆,而我就是她的下屬,當我以為已經做好母親的角色,供給她一切最好的,老闆偏偏萬般不滿意。我偶爾也會感到氣餒,面對這困局,我會給大家一些冷靜的空間,讓大家放鬆一下緊張的情緒,不要使關係進一步惡化。這方法很湊巧,通常過了一兩天後,孩子會反思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而家長也可以退一步地反省:作為父母,終身也有責任教導自己的孩子,我不求她長大後高薪厚職,但求她做一個光明磊落而且有禮的人,還經常想引導她凡事要多角度分析,不隨波逐流。
最近女兒需要準備鋼琴升級,她曾經嚷着要放棄,當時我心裏很生氣「恨鐵不成鋼」!當我心裏面的原子彈即將爆發時,我去洗一洗面然後靜一靜,跟著我行到鋼琴面前,自己也試試彈奏那些樂章,才發覺一點也不容易!使我更明白女兒平日要趕做功課、溫習、補習……她還要準備升級試,壓力也不少。當天之後,我陪着她練琴, 她在彈,我在唱,藉此給予支持和鼓勵。最後,我沒介意考試結果,我只在乎過程中女兒有付出、有進步,而父母也跟她攜手走過每一難關。
為人母親經廿載,跟孩子走過了不同的成長歷程。現在,兩個女兒都分別已經或快將踏入成人階段了。回望過去,自己亦為著孩子的不同時期需要,去學習不同的知識:兒童心理學、健腦操、珠心算、3P親子等等,務求更了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我。
面對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我時常提醒自己,最重要是「尊重」。透過尊重他們,讓她明白到自己是個重要的個體,從而建立自己。當她們有信心時,就能獨立地處理問題,以至成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人。另外,我喜用「陪伴」來支持孩子,常作她們的聆聽者,讓她主動分享自己的事 - 這絕對是勝於家長“盤問式”的關心。 感恩!我多年的努力,創造了極佳的親子關係。
這二年疫情關係,女兒面對很多不同學習上的進度,例如鋼琴試,令到女兒惶恐、不安及不愉快。她一直希望能在中三前趕及完成鋼琴試,最終經過各家人鼓勵、溝通、協調下完成及達到超出期望的成績。
我的經驗:
1. 專心聆聽她的傾訴、給她時間去抒發及平伏自己的情緒 : 有一天她主動向我傾訴,我便立即放下手上工作,細心聆聽和她好好溝通,怕她過後可能不願再談。
2. 給予正面反應 : 起初女兒的態度表示由於疫情沒有上課,自己沒有能力完成琴試,因此表示會放棄考鋼琴。當下我聆聽時給了她反應,例如:點頭說「然後呢?」、「原來這樣!」讓她感到被重視。她便一路訴說她的狀況。
3. 當中我有表示明白她的想法和感受 : 我有適當地作出簡單的分析及表示全家上下人都會樂意在時間上配合她,過程中亦有引導她分析問題及後果,嘗試大家一同尋求解決辦法。
個人總結:
如果家庭成員有任何問題,大家都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彼此坦然分享個人內在的惶恐、不安、焦灼,維持良好溝通、互相鼓勵、協調,危機便可能化為轉機,使家庭能夠平衡,甚至更強而有力。
很感恩孩子可以加入基朗的大家庭, 而我亦有機會加入家教會成為委員, 為促進家校合作貢獻一分綿力.
談到正向教育, 我認為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孩子由小學升上初中,校園/同伴/老師/科目所有東西都是陌生的,難免會感到既緊張又興奮!
這是每個學生成長的一部份, 相信孩子能從成長中學習才不致過份緊張,給他多餘的壓力. 我採取的方法是給時間讓他自己經歷成長, 從旁去協助他, 而不是硬繃繃地把自己的一套推給他, 告訴他要這樣做那樣做.
擔心當然是有的, 但父母要表現信任才能幫孩子建立信心.
打從小學開始, 我便知道他壓根兒是一個「拖延症」患者.儘早幫他建立時間表並切實執行幫了很大的忙. 到了現在, 已經不需要再三催四請他去完成作業. 當然, 遇到他不喜歡的功課, 他還是會衝死線, 但情況已大大改善. 他更清楚自己的能力, 知道要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
孩子已經不是當初的「橡皮圖章」, 他開始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 適當的信任的確幫我減少很多與他不必要的磨擦, 增進彼此的感情!
感謝有機會在此分享!作為一個在職媽咪,要在忙碌快速的工作節奏後,帶着疲累回到家中,繼續和上半日學的升中兒子討論學習、功課和玩手機的時間分配,大家會有很大分歧和爭執。
由從前每日放學會事事接到手軟的電話到現在發生事才接到求救驚嚇電話。也證明自己對兒子的相處漸漸變小時間。榮幸的是和兒子間的「愛」,「尊重」和「承諾」守則下,令大家爭執時能放下堅持,達成協議。只要是他守下承諾,就會得到家裡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為守在家的他,星期日早上我們也會按季節安排户外活動,如獨木舟,行山和露營,從中有不少交談的機會,不止如此,更意外地從中欣賞不少香港的不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