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堂課時,學生看到AI機器人無不驚呼連連,急著想知道這個機器人身上有什麼功能、要如何操作他。AI機器人對於學生們就像是好朋友一樣,他可以陪大家聊天、回答任何問題、還能進行說學逗唱,讓學生常常在上課鐘聲未響起前,就提早來到教室與這些小夥伴互動。
同學們會在課堂中學習如何操控AI機器人,並為AI機器人設計一系列的互動,在程式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透過AI機器人將自身的想法與個人特色表現出來。在低年級,我們透過AI圖卡掃描與路徑規劃啟蒙學生程式設計的基礎概念,而中、高年級則是利用拖曳方塊的方式讓學生實際寫出程式,並派發到機器人身上執行。學生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練習程式編排,並從程式開發的過程中找出錯誤與疑慮的步驟,進而改善其設計內容。儘管在程式設計的過程中遇到無數次的困難與失敗,但完成專案的成就感使得同學們更努力的尋求幫助以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順利將遇到的困難解決。
學期中,我們引導學生為期末的成果展做準備,每個學生都要利用所學的指令獨立製作出完整的靜態、動態專案,在製作過程中學生即便遇到困難也仍不放棄,因為非常喜歡這個社團,想要在其他同學面前展現最好的成果。老師尤其佩服低年級的學生們,程式是第一次接觸的東西,很難快速地理解和活用,不過因為對於機器人的熱愛,他們全力以付、團結合作一起做出成品。相信對學生而言,這背後的成就感一定很大,希望學生們能持續深化學習,將課堂所學的內容在未來好好運用。
在我們的自然課本中常常出現很多自然科學的名詞,再者網路的發達,孩子常常在Youtube上可以接受到不少網紅所傳遞科學新知,但只懂很多名詞卻缺少了實際動手做的機會,而在課間社團中,我們藉由實際動手做,實際動手組裝,了解到科學知識。如液壓手臂,從組裝液壓手臂,考驗著孩子讀懂說明書的能力,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組裝則是考驗著手眼協調的能力,最後組裝液壓手臂後,實際操作,加上影片介紹其中原理,了解到液壓手臂應用了巴斯卡定律,且常常出現我們的生活中,如常在街頭上跑的怪手、千斤頂……等都是應用了巴斯卡定律。在課間社團中我們也去應證了自然課本中的理論並且加以應用,自然課本中教到電路,電池、電線、燈泡該如何連接,而學生應用了簡單的電路通路的原理,配合上串連蜂鳴器、燈泡,製作了地震警報器;課本上教導我們大小齒輪如何應用,怎麼做才能省力,而利用了這樣子的原理,我們結合了馬達,製作了跳舞機器人、行走的暴龍。孩子在過程中,能閱讀說明書、理解後組裝材料包,並且在這過程中了解了科學新知。理解能力及組裝能力較佳的孩子,慢慢地就在眾多材料包中,找尋可用的器材,組裝出屬於他的作品。藉由這樣子的練習之下,上國中部分同學更將這些原理應用到了機關王的社團之中發揚光大。
康橋有個得天獨厚的田園教學區,這裡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以及可以讓孩子親身體驗農夫種植作物的菜圃區。因此我們專特為一群熱愛動植物的的孩子開設田園社團,讓有興趣的孩子盡情享受自然的活力,以更深度多元的活動來開啟孩子的自然視野。我們從最基礎的農事課程學習,孩子從整地、鬆土,再播下一粒粒小小的種子,到發芽並逐漸茁壯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灌溉、除草,也會發現土壤中許多的小生物。在烈日下,炙熱與汗水交織,灑在這片土地上,體會農夫的辛勞,見證生命成長的歷程。到了採收的時刻,是最令人喜悅與感動的了,辛苦終究帶來收穫!除此之外,我們會認識田園區裡的動植物生態、製作植物或昆蟲標本,再藉由生物科學繪圖,培養孩子對自然細微的觀察能力。或者採集植物的葉片透過石膏以葉片拓印的方式,了解生痕化石形成的原因,將美麗的葉形保留下來,再加以上色展現其自然的容顏。其中最讓孩子喜愛的就是動手製作神奇的生態瓶,配合自然課中認識水生環境,我們將理論化為實際的應用,製作屬於自己的生態瓶,認識生態系統的奧秘。在這一系列的課程中,讓孩子感受人與大地的關係,從大自然中學習進而愛惜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