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學學台灣文化色彩」引領的探索之旅,帶領孩子們用雙腳走出教室,用眼睛捕捉屬於我們家鄉的獨特色彩。這次,我們將探險的觸角,延伸至書香與音樂交織的殿堂——三重圖書館南區分館,讓閱讀不僅是文字的旅行,更是一場深刻的在地文化巡禮。
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們參與了極富意義的「學學台灣文化色彩」計畫。這不只是一堂美術課,而是一場引導孩子們與土地深度連結的啟蒙。課堂上,我們從學校的地理環境出發,熱烈地討論著:「什麼顏色,最能代表我們的家鄉——三重?」是晨曦中,河堤邊那抹溫柔的灰藍?是老街巷弄裡,切仔麵攤透出的暖黃燈光?還是宮廟慶典時,那喧騰的、充滿生命力的豔紅?
孩子們的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答案在一次次的討論中逐漸清晰。於是,我們踏上了一段「尋色」的旅程。孩子們人手一台相機,化身為城市的觀察家,穿梭在熟悉的街道,實地探查、拍照,將那些稍縱即逝的「家鄉色彩」一一捕捉。這不僅僅是按下快門的瞬間,更是讓孩子們學習用全新的視角,去感受、去理解自己成長的這片土地。
旅程的高潮,我們來到了全新改造、充滿驚喜的三重圖書館南區分館。這裡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一座承載著在地文化記憶的博物館。
一踏入館內,獨特的「黑膠唱片」主題設計便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原來,在民國50至70年代,三重曾是台灣黑膠唱片的生產重鎮。圖書館巧妙地將這段輝煌的歷史融入空間設計中,不僅典藏了上萬張黑膠唱片,更設有舒適的聆聽區。當悠揚的樂聲從唱盤中流淌而出,我們彷彿穿越了時空,觸摸到屬於三重的黃金年代。
孩子們在這裡發現了家鄉的另一種「色彩」——那是時間的顏色,是文化的聲音。他們在寬敞明亮的兒童閱覽室中,找到了描繪鄉土的繪本;在別具特色的「明星化妝間」體驗區,感受了那個時代的風華。圖書館的每一個角落,都與我們正在進行的家鄉色彩探索,產生了奇妙的共鳴。
這次的圖書館參訪,不再只是單純的借書、還書。它成為了一場生動的文化體驗課,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原來我們的家鄉,有著如此豐富而深刻的故事。從捕捉街道的色彩,到聆聽黑膠的旋律,孩子們對「家鄉」的認識,從平面的想像,變得立體而有溫度。
透過這次的閱讀推廣活動,我們希望讓孩子們明白,閱讀的形式是多元的,圖書館也不僅僅是存放書本的地方。它可以是一個起點,引導我們走出戶外,深入探索;也可以是一個載體,濃縮了地方的文化與情感。讓我們一起,繼續用色彩和閱讀,描繪出更多屬於這片土地的美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