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的精神在於:「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教學」。包括識字、詞彙和理解,依照年齡的發展,各年級都有其不同的學習成分、符應的策略運用,協助學生在閱讀理解上能更上一層樓。所謂「以課文為本位」則是指不捨近求遠地另外設計補充教材,也不需花費額外的時間教學,而是以現行的各版本教科書為文本,融入各年級相應學習策略的教學主張。

CIRN優先收錄具有官方或準官方性質之網站,以發揮政策導引及推廣的功能,並確保平臺收錄資源之品質,其收錄原則如下:

  1. 主題符合:網站主題符合本平臺構面理念

  2. 內容豐富:網站內容豐富並對目標閱聽對象具參考價值

  3. 資訊正確:網站提供之資訊內容嚴謹且正確,避免錯誤或偏差的價值觀

  4. 點閱率高:以網站連結與網頁點閱次數、資源下載次數為評估指標



「課程綱要」、「新課綱推動」、「教學」、「標竿典範」、「閱讀」、「學生學習」、「評量」、「學習扶助」、「輔導團」、「特色創新」、「行政專區」與「教育資源」之十二大構面的建置理念,說明如下圖。若同一網站具備多重構面特質,則採重複收錄,便於資源交叉檢索。


傳播科技日新月異,網路與社群媒體的發展無遠弗屆,國人在學校教育之外,隨時隨地可透過報紙、電視、電腦、手機等媒介或裝置取得各種資訊,並進行資訊的交流與討論。此種數位資訊生態系統的形成雖然極有利於訊息的傳播,卻亦衍生不少問題,近年來,日益氾濫的假訊息更對資訊品質構成重大挑戰,不僅悖離溝通基於事實的本質,更是戕害民主相互信賴的基礎,無聲地掀起一場「無煙硝」的資訊戰爭。

面對這波趨勢及挑戰,許多國家透過訂定法規、推動網路平臺業者及媒體組織之自律、建立民間事實查核機制、研發創新打假訊息科技、鼓勵優質新聞業者、強化公民媒體素養等措施,以資導正與因應。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已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列為9大核心素養之一,並於108學年度正式實施,希望從小培養媒體識讀素養,建構成熟的資訊生態與公民社會。

為讓學生、教師及一般民眾瞭解媒體素養,並可容易擷取相關資源,做為自我學習或教學資源之用,教育部以分階段方式投入資源逐步建置本網站以及擴充網站功能及內容,除持續彙集相關政府單位所研發之學習或教學資源外,更積極以網站連結方式與民間單位、第三方事實查核組織、網路平臺業者等相關資源相結合,透過公私協力方式共同推動媒體素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