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月書室
松月書室
一、松月書室乃本校創辦人之先祖所創立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林氏家族有感於台中樹仔腳地區目不識丁者眾,而「教育乃百年樹人之大計」,遂有意興學,藉以提昇樹仔腳的文化水準。故於務滋園東側蓋一棟兩層的樓房,作為家塾,取名為「松月書室」。「松月」二字,靈感來自唐太宗於聖教序中所載「松風水月」一詞,用以標明家塾週遭境的「清靜幽雅」;置身其中的吟詠詩文,沈浸在古籍濃郁的書香中,咀嚼聖賢智慧的結晶,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再則悠遊於務滋園內,遠離塵囂,享受閒情逸致,更足以將人世間一切煩憂,暫時置之腦後。松月書室就此誕生,並成為樹仔腳地區教育的搖籃。
「松月書室」業以成立,當即延聘良師,課以四書五經等漢學,以嘉惠地方莘莘學子。由於入學年齡不限,既是啟蒙教育,也是成人教育。耀亭先生幼而敏慧,七歲就學於家塾,孜孜不倦。弱冠應試,果然不負重望,脫穎而出,榮登茂才。本擬再接再厲,更上層樓,以光耀門楣:無奈登科後,越明年,由於清廷的顢頇無能,在強權槍砲下,竟然訂定馬關條約,將臺灣與澎湖割讓給日本;最後清廷亦廢除科舉制度,故夙願難償。從此摒棄八股文試帖詩,而專研唐近體詩。日據時代,漢學式微,適逢友人創「櫟社」,以宣揚中國固有的文化為宗旨,耀亭先生乃欣然加入;而中部的騷人墨客聞訊,亦翕然從之;一時之間,我華夏子孫,齊聚ㄧ堂,吟詠詩文,切磋漢文堂奧,蔚為風氣。而公於返抵樹德居後,興到神來,輒騁懷賦詩;情意真切,淋漓盡致。所作仿唐近體詩計五百餘首,編纂成書,取名為《松月書室吟草》。「松月書室」不僅培育當地子地,對於家境貧困而有意受教者,亦補助其學費,甚至經濟拮据,欲遠赴國外求學的青年才俊,籌措盤纏,使其如期成行;因而造就不少賢達雅士。逮二次大戰接近尾聲時,日軍節節敗退,美軍軍機開始日夜轟炸臺灣;松月書室終究難逃浩劫,在彈藥的投擲下,毀於一旦;松月書室的頹圮,令人不勝唏噓;惟不久美國又分別於廣島和長崎扔下原子彈,日本被迫無條件投降;臺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舉國歡騰。而肩負「復興中華文化,推動地方教育」,如此艱鉅任務的松月書室,七十年來的輝煌歲月,也就此功成身退。
二、熱心奔走地方教育耀亭先生不遺餘力
回顧日據時代,臺灣六百萬人口中,卻只有一所大學;不僅如此,尚且嚴格限制臺籍青年的出路,規定所能研習者,唯獨醫學而已;其他各系一律拒收臺籍學生。臺人如欲深造,則必須遠渡重洋,負笈東瀛,然而家境有此能力者,屈指可數;日本的「愚民」政策,以昭然若揭。務滋園的主人耀亭先生有鑑於此,為了力挽狂瀾,乃積極投入振興臺人教育的重任。先是捐贈私人土地,創辦樹仔腳公學校,即今和平國小。爾後又出錢出力,籌建梨頭店公學校,即今南屯國小。除此之外,當耀亭先生眼見台北與台南均設有可供臺人就讀的中學,反觀位居於臺灣心臟地帶的台中,竟然付之闕如時,不禁憂心如焚;竟日奔走,大聲疾呼。當臺人自辦中學的意願,如火如荼的展開後,霧峰縉紳林烈堂先生率先捐出校地,耀亭先生亦積極參與其事,慷慨解囊,共襄盛舉,卒有今日台中一中的創立。旋又極力鼓吹女子教育,並於台中女中成立之後,擔任學務委員一職。耀亭先生為人謙沖自牧,稟性樸實淳厚;但求陶淵明的「守拙歸園田」,故自號守拙。其畢生獻身教育,為人古道熱腸,而愛鄉愛國的精神,尤足以為後人典範。
<哲人斯已遠,書香永流傳>-林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