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Parenting Education

有了安全感,孩子才能独立

培养孩子独立,要先想想孩子多大年纪、能不能听得懂你的教诲、具备了哪些基本能力。放手让孩子单飞之前,爸妈必须先确定孩子能飞。


文╱洪兰  国立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

最近连续发生幼儿从高楼坠下死亡的事件,起因都是大人不在家,孩子睡醒后,惊慌找人,不小心掉下去的。


被抛弃的恐惧,胜过危险警告

很多人看到孩子熟睡,不忍心叫醒带着一起出门,心想:反正送老大去上学,一会儿就回来了,或是反正去巷口买个早餐、反正去银行缴个钱……,就把孩子留在家中,以为把大门反锁,他跑不出门,不会有事,结果孩子醒来,大声呼唤而没有人回答时,在一剎那之间,他是极端恐惧的,他以为被大人抛弃了(这不是杜撰,研究发现,「被抛弃」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恐惧,我们常看到孩子被罚以后第一件事便是要确定父母还爱他,所以常看到哭得一脸鼻涕的孩子急着要亲吻刚刚惩罚他的人,因为他要确定父母没有不要他),因此他会全家搜寻,找不到人时,他一定会不管父母过去的警告,跑出阳台、开窗探头……,悲剧就发生了。所以父母不管有多快会回来,都不可把孩子单独一个人留在家里,因为他心中被抛弃的恐惧比父母所告诫危险行为的恐惧还更大。


人不可低估机率,墨菲定律(Munpheys' law: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是屡试不爽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对父母来说,这「万一」的代价太大了,绝对不可以赌一下。

父母及时回应,孩子才有安全感

很多人抱怨说他不知该怎么带孩子,每个长辈给的建议都不同。其实尽信书不如无书,每个孩子个性不同,只要把握住教养的原则,依情境变通,就不必担心。例如:有位妈妈说,她刚会走路的孩子去试着爬楼梯,才爬三阶便呜呜地叫了起来,因为他发现自己爬高了,心中害怕,又不知该如何倒退回来,便很自然地叫妈妈来帮忙。她刚要走过去,家中的长辈便一致挞伐她,不许她过去,说她会宠坏孩子,告诫她:「要让孩子学独立,让他自己走下来。」「要让他怕一次,以后才有自知之明,不会去做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


这位妈妈衡量了一下情况,便走过去,想去抱他下来。想不到,孩子一见母亲来了,就在身后,便放胆继续往上爬,一直爬到了二楼顶,站起来,高兴的手舞足蹈,好像攻下了百岳,这位妈妈说很高兴她作了对的选择。


孩子需要安全感,常看到孩子全神贯注地在玩一个新玩具,但是嘴里会经常的叫一声:「妈!」只要母亲应一声:「干什么?」他甚至连头都没有抬,就继续玩;但是叫了没有回应时,再好玩的玩具这时都不要了,他会立刻爬起来,先大哭再寻母亲。有时大人会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你拚命叫,我懒得应;我就在厨房,你哭什么!

放手之前,要确定孩子有能力向前

训练孩子独立,不是把他丢进社会看他能不能生存,没有准备好就逼孩子上阵,是孔子说的「不教而杀谓之虐」。要训练孩子独立先要看孩子多大,他了解你说话的意思,能听得懂教诲吗?要放手让孩子单飞之前,父母先要确定孩子能飞,不然岂不摔死孩子?


这位妈妈说,如果那天对孩子的求助相应不理,任他害怕地哭喊,以后孩子可能再也不敢爬楼梯,而且对父母会不信任。这一点其实是最大的代价。最近网络有个新名词「BJ4」——不解释,为什么孩子会叫不应、不回答、不解释呢?因为反正我讲你也不懂,你只会批评、泼冷水,我就省点力气,不讲了。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是青春期叛逆的开始。

对父母信任,孩子才会勇于挑战

马友友的母亲说,她从来不曾因为马友友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打他。她说,打了他,他就对大提琴恐惧,就不喜欢碰琴,不喜欢练琴又怎么可能成为大提琴家呢?


同理推之,我们希望孩子学习,却常常使他对学习恐惧(例如:少一分,打一下),这岂不是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吗?多年前,有位妈妈要训练孩子独立,让她念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独自搭公交车去上学,结果孩子个子小,看不见公交车窗外的景色,错过了学校,他坐到了终点站,举目无亲,害怕地坐在街上放声大哭,后来连续一个月晚上睡觉作恶梦。像这样的独立训练,只会使孩子不敢去试新的东西,每天紧紧地黏在母亲旁边,反而更糟。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给的东西孩子会毫不犹疑地吃下去,这种信任是宇宙最美好的感觉,千万不要因为别人似是而非的话破坏了孩子对你的信任。


本文出自《情绪和品格》(信谊)出处:https://parents.hsin-yi.org.tw/Topic/Index/27?TopicID=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