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Parenting Education

允许孩子说出内心话,你准备好了吗?

文╱陈志恒咨商心理师

有许多父母,特别是青春期阶段的家长,正烦恼着孩子不愿说出内心话,或者根本不愿意开口讲话,不知道孩子心里头到底在想什么。

我曾经在一次家长读书会中,问现场的家长:「为什么希望孩子能说出内心话呢?」得到的回答不外乎:

「这样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这样才知道孩子的烦恼!」

「这样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

「这样才知道身为父母的可以做些什么!」

「这样才会比较放心吧!」

我又接着问:「如果孩子今天开口说了内心话,你们承受得了吗?」也就是,如果听到孩子吐露内心的真实想法,有可能激起我们更多的忧虑、担心、恐惧、愤怒、失望、难过、挫败、无助、自责等情绪,而不是「比较放心」呢?

你准备好要听真心话了吗?

我们常对身旁的人说:「有什么事情,就要说出来喔!」

可是,如果对方真的要说,我们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好要听一件会引发你不舒服感受的事情了吗?听别人分享心事,特别是那些痛苦或挫败经验,我们也会感到不好受;一般人很难在情绪上免疫,或完全不受影响。

就好像,一个孩子若回到家,鼓起勇气告诉父母,今天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同学把他的作业藏起来,害他被老师骂;下课又被同学关进厕所,被反锁在门外。如果是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肯定百感交集!一方面,你心疼孩子被伤害,你感到椎心刺骨;另一方面,你气愤不已,同学怎么可以做出如此可恶的事情;再来,你挫败无助,想着自己怎么无法保护孩子;以及,你担忧焦虑,不知道孩子是否还会继续受害。接着,你会这么问孩子:

「老师知道吗?你有向老师说吗?」

「没有」孩子摇摇头。

「怎么不报告老师呢?」你不解,语气有些激动。

「我不敢……」

「怎么会不敢?我不是告诉过你,在学校遇到事情,要和老师说吗?」

 孩子低下头,没说话。

「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怎么不懂得保护自己呢?」

你可知道,孩子说的每一句,都是内心话!但之后,孩子可能就不再愿意说了。为什么?因为,他感受到的是指责、批评、否定,而非关怀、理解与被保护。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准备好听真心话,事实上没有。而当我们听完了感到很难受时,我们难以招架,便透过指责、说教或忽略的方式来响应,像是:

「别理他们就好了!」

「你一定是做错什么,惹到他们了!」

「会不会是你误会了,他们只是在和你玩!」

这些惯性的响应方式,有时候只是想让我们的心情,不要被难耐的负面讯息给淹没,而急着帮对出主意、解决问题,或归咎对方没做好。当我们这么说时,正在把孩子给推开,下一次,你可能就听不见内心话了。

其实不是孩子不说,而是你没准备好要听。于是,你不允许孩子说出内心话;因为你根本不希望听到这些,但你却没有意识到。

孩子用隐藏内心话来照顾父母的心情

另一方面,孩子也会为了体贴父母,而隐藏心事。像是,在学校犯错或遇到困难,要求学校老师千万不要告诉家长:「老师,我怕他们会担心!」

之前,有个孩子因为考试作弊而被转介到我这儿来谈话,我发现,他的手腕上有伤疤,认真问他,怎么回事?一番犹豫后,他招认,是他拿美工刀割自己的手,已经两三个月了。

「我的功课大幅落后,上课听不懂,总是倦怠无力,晚上又常睡不着,半夜就拿刀子割自己的手,割下去心情就好多了。」

「老师,你会告诉我的爸妈吗?」

「怎么啦?你好像很担心?」

「嗯!老师,可以拜托你不要让他们知道吗?我觉得我妈精神压力太大了,我觉得我好不应该,我不能再让我妈承受更多痛苦了!」

原来,这孩子的父亲,三前因为车祸瘫痪,卧病在床。母亲既要照顾父亲,又要工作赚钱,还要照料孩子的生活。嘴里对孩子说没事,但孩子总能从母亲的脸上,读出母亲似乎快要撑不住的讯息。

「我怕我妈知道,真的会崩溃!」

这孩子的心情长期低落、课业挫败,生活不如意,早该让父母知道,但他怎么也不能说。就这样每天上学、放学,装作一副很正常的样子——就像他的母亲一样。

牢牢接住孩子的内心话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开口说出内心话?」

其实,孩子一直都在说出内心话,有时候用言语,有时候用肢体或表情。只是,我们接收到了吗?而我们听到了,是否认真听懂,并且牢牢接住?

只有我们先准备好自己,把心境归零,才能在孩子吐露出一些负面情节时,保持冷静,而知道首要之务是同理孩子,而非责难孩子。

大人也得觉察,是否无意间让孩子承接了大人的苦,而不断释放出:「我已经够烦了,最好别惹事!」这类讯息。否则,当孩子身陷困境时,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他不能再添麻烦了。但如果又不能不说时,便常会出现这类响应:

「吼!很烦耶!可不可以别管我呀!」

「拜托,我没事,好吗!」

「离我远一点,我很好,ok!」

这正是孩子体贴与照顾父母心情的表现,只是,再一次把父母给刺伤了。


出处 https://listenpsy.com/10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