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資訊科成立於民國 75 年,緣起為資訊工業開始萌芽起步,所以從電子科分支為獨立科別,但是其基礎科目如基本電學、電子學、數位邏輯、微處理機、電子電路等學科與實習都與電子科相同,升學學測考科亦相同。但是我們割捨電子科的電子修護、工業電子、視聽電子等科目,而加強軟體應用、電腦硬體裝修、網路架設、程式設計等與資訊相關熱門課程,起初每年級只招收一班,但是課程、設備與師資都與電子科互相整合。民國 77 年,招生擴編成兩班。
教育目標
本科一年級除了一些國英數等必修科目外,主要的專業科目為程式設計、基礎電子實習、及基本電學與實習。二年級的主要專業科目為電子學與實習、數位邏輯與實習、微處理機與實習,此皆與電子科相同,但本科於二年級加強硬體裝修與單晶片實習,期盼每人都能拿到丙級硬體裝修檢定合格證書。三年級除了幫忙學生複習學測必考的基本電學、電子學外,並加強網路與專題製作的能力,期盼每位學生都能拿到硬體裝修乙級合格證書。全國技能競賽、全國技藝競賽年年得獎,檢定及格率、四技二專升學率,均屢創新高。
核心能力
一年級
能操作儀表進行量測
能裝配完成電子電路
認識電腦基本架構
具基本應用軟體操作能力
能設計完成基本的程式
認識網路基本架構
二年級
能裝配完成較複雜的電子電路
能設計完成較複雜的電子電路
能對電腦進行基本修護
能設計完成應用程式
能架設網路
能撰寫網路應用程式
三年級
能以單晶片設計完成較複雜的電子電路
能運用專業技能設計完成應用電路
能完成製作專題
能設計完成較複雜的應用電路
能對電腦進行進階修護
能完成製作專題
能規畫架設網路
能撰寫網路系統程式
能完成製作專題
班級規模 / 111 學年度
112 年 3 月 1 日統計 / 總學生數 201 人
升學進路
各學術型大學及技術型大學之資訊工程系、電子工程系、電機工程系、資訊管理系、光電工程系、電腦與通訊系、多媒體設計系....等。
就業職場
民間企業
程式設計師、通訊軟體工程師、網站程式設計師、系統工程師、資料庫管理人員、MIS工程師、網路系統工程師、網路管理工程師、電腦系統分析師、資訊安全分析師、故障分析工程師、資訊管理人員、資訊產品研發人員、電子商務設計師、多媒體設計師、電腦遊戲設計師、動畫師等。
公職/國營
1.高普考/地方特考:資訊處理類組。
2.調查局特考:資訊科學組。
3.國營事業:國營聯招-資訊類組。
4.中華郵政:營運職-系統分析、資料庫管理;專業職-程式設計、資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