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題

新生專區

(BY 林柏均)(不太需要買。)

不太需要買,但大一的時候沒有認證所以除非是上課使用,不然學校不會提供,但也不太需要買,第一是因為同組一定有人有,而且他通常也會想做攝影,第二是老師知道這種情況,就會讓沒相機的同學用手機拍也行,沒遇過說一定要相機拍才可以繳交的作業。

補充沒相機在電影系有的困擾:首先外面很多案子需要自備器材的你都不能接,因為這種案子除非有器材預算,不然你的薪資可能連租器材的錢都不夠。再來就是課外的確會少些練習的機會,不能隨時想摸個機器就有東西,但課上或教學認證的時間很難真的練到掌握好一個器材,最後就是畢竟這也是不算便宜的東西,所以也不是很方便跟同學借來使用。

所以如果可以還是可以努力打工,買一台屬於自己,不一定要多好,但基本功能有的相機。

拍攝

(BY 林柏均)(整組賠)

這題我是照我這三年拍攝班上或學長姊作業的經驗,不論是器材損壞的賠償、攝影師弄丟記憶卡需要重拍的成本,甚至是只有少數人到場的慶功宴,這些費用都是全劇組負擔。我認為是:「因為拍攝導致去器材損壞」,那我覺得大家一起賠也學到經驗:正確使用器材,檢查器材,將來拍片除了要照顧自己也要照顧其他夥伴等等......,真的是大家都有些責任,只讓一人賠真的也是有些不公平,但有些弄丟記憶卡,沒有收或整理好器材或是不正確或粗魯地使用導致器材壞掉,這些是我覺得使用的人應該要負的責任多一點,最起碼要說聲抱歉,但我的經驗是,發生這些事時,常常只有弄壞的人和製片知道這件事,其他人就是賠錢,但也不是很確定這筆錢為什麼要花之類,尤其有時候還是會有很多同儕壓力,就算持有不同意見,也不太願意說出來討論,或是提出來了,也改變不了結果。

總而言之,現行是全劇組賠錢,其實也算很合理,但不應該視為理所當然,不然弄壞器材的同學,可能很容易又重複一樣的事,畢竟成本比自己賠少很多,感覺很多犯錯空間。可是我認為不應將整組賠視為理所當然,其實是有很多討論空間,甚至可以像車禍鑑定那樣,推估出肇責比例,責任大的應該多承擔一些,但肇責誰說了算也會是個問題,因為沒有人可以有真真正正非主觀或是所謂的公正第三者。

雖然無法達到,但我們還是可以努力接近真正的公正公平。

或許吧。

(BY )(合約!若沒有也請好好溝通!)

可以有多種方式,如果事前沒有溝通到這一塊,可以的做法是:

1.  劇組出一部分的錢,剩下由使用的人出

2.  全額使用者出

3.  全額劇組共同分擔

沒有哪一個最好,但建議為劇組出一半,一半使用者出,已經有先前經驗的各位,也請大家在事前就跟大家協調清楚,若可以也白紙黑字寫下來,在外面也會經常需要以合約來確認事項,大家可以在大學就先練習寫合約簽合約,也可以避免較多爭議。


(BY子強)

新店榮獻道具(獻哥)、內湖亞龍道具

學業

(BY 皓)(把握當學生的機會。)

可以選修不同組別的課,我覺得即便是技術畢業的人,都可以去選修一些理論甚至劇本的課,學校的老師們都有很厲害的知識與經驗,從中間你能比別人有更多的知識量(或看片量),在溝通或是拍攝時,就能比別人更順暢。

出學校後要再回來學,會要比別人花更多的力氣,可以把握自己還是學生的機會,多在老師身上挖出不一樣的東西。


(BY子強)(多或少不一定,看談判技巧)

我的畢製總經費12萬元左右,四個人分。也有的畢製總經費超過100萬。導演要付一半這件事在我的畢製是不成立的,在其他地方也有可能成立,端看談判技巧。


(BY 皓)(成為時間管理大師吧!)

要不要跟片取決於你想要在學校學什麼?如果單純想要學技術跟經驗,我敢保證,直接去外面業界一定是最快的,系上有很多老師有非常豐富的知識,如何在他們身上挖到外面學不到的事情,是大學四年一定要學會的事。

但不是叫你完全不要跟片,畢竟人脈在外面還是非常有用的,你不會知道你身邊的哪個人在未來,會對你非常有幫助。適當的跟片拍片,不僅能增加人脈,也能在實踐中,學會課堂上知識的應用

所以我的建議是,抓準老師的個性,適時的跟老師請假去拍片,記得找同學問錯過的課程,並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妥當,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拍片,甚至什麼時候睡覺,安排妥妥的,讓大學變得充實。

(BY子強)

如果無法預測又想跟片,那就跟。但請好好的做日記,詳細記錄今天便當倒掉多少、明天拍了多久、後天誰出車禍、大後天殺青大家的表情是開心還是疲憊的。拍完後你的身體狀態如何。該拿到錢的時候你有沒有拿到錢

從以上很多小細節去與你的課業放在天平上,誰輕誰重就知道了。


(BY志漢)(可以來系辦看之前的考卷)

可以來系辦看之前的考卷,每年會換不同出題老師,基本上出題風格落差蠻大的,也建議多考幾次。

出路相關

(BY志漢)(為就業做準備)

我覺得實習最大的優點,是多認識一些學校體系以外的人,並熟悉業界的工作型態。電影產業的人脈其實蠻重要的,能不能持續接到案子,能力與表現有時不是絕對因素。實習其實不是練功,沒辦法一下子就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但會讓實習的人知道哪些是這個職位的人天天要做的事,工時是不是很長,需不需要熬夜,企劃類的工作對口是業主還是政府?

基本上每年3-6月會開始找暑期的實習,大家可以先想好要找哪個領域的實習職缺,然後在網路上搜尋或到系辦找志漢討論。

(BY子強)

系網、大家庭、台藝人請進、系辦外公佈欄、臺藝影、前景娛樂有限公司、佳映娛樂有限公司、旋轉木馬、藏鏡頭、鏡花園、宏達、立達等等影視公司


(BY志漢)(160HR以上,不限暑假實習)

系上每年會在9月中收大家實習的資料,基本上只要有實習單位願意收同學,實習時數累積滿160HR以上,我們就會在該學期(上學期)幫同學加選業界實習課程,並用廠商評分做為同學的成績,實習單位要有公司統編,所以純劇組幫忙是無法的。

然後實習性質要跟影視相關,一般打工不行。


(BY志漢)(沒有一定)

有些常見的實習,例如聲色盒子,通常會讓同學在4-6月時做報名,但這樣的實習很少,也因為系上並沒有強制大家要修實習課程並跟廠商簽約,所以並沒有特定的合作廠商,多半是依照個別同學需求去詢問廠商有沒有要開職缺。所以如果有想實習的同學,可以自己網路上搜尋或到系辦找志漢助教討論,也可以用系上名義幫同學打電話問廠商有沒有職缺。

碩班

(BY Egg)(平均也都會修9至12。)

一年級必修至少9學分(含)以上,大家一年級的平均也都會修9至12左右,這通常會依據自己選的課有沒有要在當學期拍出短片作品來做調整。要拍出作品的課越多,那當學期通常就不會選到太多學分。

碩班同學大多都是以導演為主,但若是對相關技術有興趣還是推薦可以去學器材,多多利用資源去嘗試看看不同的工作。


(BY Egg)(平均落在4至6年。)

平均落在4至6年,通常都是因為兩短一長的規定,大家都會需要一段時間去籌備資金以及作品的投展,但這都還是取決於個人的規劃及造化了。  


(BY Egg)(不一定。)

不一定,只要是系上老師指導或簽署的作品通常都可以算在兩短內,例如公視學生劇展和高雄拍,但兩短的資格認定還是要先與畢製的指導老師溝通,確認自己的兩短有沒有符合資格。  


(BY Egg)(取決於自己的劇本。)

取決於自己的劇本,不同的預算都有不同的拍法,畢製不會去規定要花費到某個指定的金額才算是畢製。 


(BY Egg)(有興趣可以學。)

碩班同學大多都是以導演為主,但若是對相關技術有興趣還是推薦可以去學器材,多多利用資源去嘗試看看不同的工作。

電影問答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