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研究計畫與教學課程的結合
1.語文領域:從設計訪問稿到採訪過程,以及最後的紀錄整理,都由學生和老師共同討論完成。在整理紀錄時,文句和語意必須通順,可以增進寫作能力。
2.數學領域:使用SurveyCake調查大家對兩生類的觀念,並進行兩生類圖文創作的作品票選,並用圓餅圖和長條圖表示統計結果,讓複雜的資料一目瞭然。
3.綜合領域:我們透過這次的人物訪問,認識了保育工作者的工作內容,以及相關的工作單位,對規劃未來的生涯發展有幫助。此外,藉由野外觀察活動,更認識我們身旁的生態環境。
4.社會領域:在學習兩生類的生存環境和條件時,我們更認識了台灣的地理環境特色。為了減少外來入侵種對台灣的危害,我們也思考個人、社區甚至主管機關可以採取的實際行動。
5.藝術與人文:為了跟大家分享兩生類的知識,我們查資料並繪製圖片,並舉辦台灣特有種和外來種入侵種兩生類的圖文創作展,且在校內舉辦票選抽獎活動,吸引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兩生類動物。
◎ 如何透過線上或個人、團隊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
我們用同學親手繪製的圖片,製作介紹台灣特有種和入侵種兩生類的海報,在校園的布告欄展出。同時舉辦網路問卷填寫、投票以及抽獎,吸引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兩生類。此外,我們也在教室裡上台報告,跟同學分享我們夜間觀察時,學到的調查和紀錄方法,以及我們所觀察到的動物。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能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兩生類,一起關心生態環境以及外來入侵種的問題。
◎ 學校的協助與配合
學校很支持專題社,校方給予我們非常多具體的協助,讓我們使用電腦教室搜尋整理資料,使用樓梯間的公布欄進行圖文創作展覽,並贊助我們進行抽獎的獎品。另外也借給我們所需要的設備,如ipad和錄音筆。
◎ 地方人士的支持
我們製作了介紹台灣特有種和入侵種兩生類的海報,張貼在校內大家必經的樓梯間公布欄,大家可以用掃描QR code的方式參與網路問卷填寫和投票。我們會分析問卷的調查結果和舉辦抽獎。許多老師、學生、家長和校友都踴躍填寫問卷,大力支持我們的活動。此外,有許多家長及老師陪同我們一起去夜間觀察,協助我們並保護我們的安全。
◎ 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與衝擊
參與這次的專題,讓我們學會如何深入了解一個主題,並透過資料蒐集,學習單、海報繪製及採訪完成完整的報告。在去夜間探訪並蒐集蛙類資料時,我們發現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與故事,不管是台灣特有種及外來種的現況,以及在野外調查動物可能遇到的困難。在過程中,我們不僅學會統計數據,還培養了訪問他人的勇氣以及方式。此外,我們也體會到兩生類保育這門課題真是充滿挑戰。
◎ 發現、教訓和驚奇
我們在製作專題的過程中,了解到和兩生類相關的工作,不只有學術研究工作,還能從事教育推廣、生物保育、環境評估,以及創作相關產品。在生涯發展與規劃上,這是很吸引人且有許多發展性的工作。此外,台灣雖然是孤立的小海島,但許多外來種生物可能因為人為引進或隨貨物運輸來到台灣。我們從訪問保育工作者的過程中學到,原來外來種不等於入侵種。只有少數的外來種會變為入侵種,但這些入侵種會對生態和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在夜間觀察時,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兩生類不是說想看就看得到,天冷時他們都躲起來了,所以那天我們只見到幾隻蟾蜍和小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