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地方社區」
台灣是位於太平洋上的小島,屬於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溫暖地形多變化,從平原到高山,有著多樣化的棲地,以及很高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學校位於台北市的士林區,鄰近區域有低海拔的丘陵,以及陽明山國家公園。
◎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台灣的人口密度很大,人類活動改變了原本的自然環境,對台灣的生態系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對兩生類動物感到很好奇,想認識台灣的兩生類現況,所以訪問了從事兩生類保育工作的李承恩老師。從李老師的演講中,我們對台灣的兩生類有更多的認識,也體會到外來入侵種造成的嚴重問題。此外,我們在李老師的帶領下,到學校附近的芝山岩進行夜間觀察。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兩生類,我們舉辦了台灣特有種和外來入侵種的兩生類圖文創作展。希望大家能更認識台灣的兩生類,並一起努力減少外來入侵種的危害。
◎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主要是利用學校的電腦教室製作專題網頁,透過學術網路查詢和搜集資料,在社團時間、午休時間和課餘時間利用個人電腦、iPad整理或收集資料。同學和老師使用利用電子郵件和雲端硬碟傳遞檔案和資料,達到團隊合作最大的功效。
◎ 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困難
在做專題的過程中,我們計劃安排一次夜間觀察,我們在社團時間挑選地點,計劃路線,以及分配要攜帶的物品。因為要配合李承恩老師以及所有參與學生方便的時間,所以能選擇的日期並不多。好不容易做好周全的準備,沒想到夜間觀察當天的天氣非常乾冷,調查地點芝山岩大部分的兩生類都躲起來了,所以我們只看到盤古蟾蜍和兩隻無疣蝎虎。雖然沒有找到很多種類的兩生類,但我們透過這個活動學習到兩生類調查與紀錄的方法,我們學習分辨不同的棲地,包含闊葉林或針葉林,流動水域或是靜止水域,以及記錄不同的動物行為,還有分辨兩生類性別的方法。實地夜間觀察的情形雖然與當初想像的差距很大,但我們還是很有收穫。
◎ 心得箴言
在做專題的過程中,我們從認識台灣的兩生類開始,用網路查資料認識特有種及外來入侵種。透過聽兩生類保育專家李承恩老師的演講以及訪問他,我們不僅對台灣的兩生類有更深入的認識,也深刻體會到外來入侵種可能會造成的環境問題。在一連串的活動中,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夜間觀察,實地到學校附近的芝山岩,觀察生活在我們周遭的兩生類。一系列的活動讓我們更了解台灣的兩生類現況,也知道每個人都能為保護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