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取自「教育部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2024年1月12日《生成》手冊,頁67-70。完整《生成》手冊電子檔:點擊此連結(由教育部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提供)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劇場策展與藝術行政」課程今(14)日在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舉辦「多重宇宙鐵道旅」成果展,由成大藝術研究所副教授馬薇茜帶領跨學程及跨校的 13 位學生藝術家,展出以臺灣鐵道為主題,運用 AI 生成技術推出的虛實整合作品。精彩內容 12 月 19 日起將陸續移展至臺南知事官邸、臺南火車站,預計走出校園,產官學攜手共同帶給臺南市民、旅客豐富多彩的數位人文創新能量。
14 日上午,展覽開場活動延伸出鐵道人文記憶,以扯鈴表演與傳統戲曲跨域演出「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的故事。動態表演結合展覽現場由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臺南車站提供的文物展品,以及學生藝術家聯合展出的六大平面展區作品,為現場與會者帶來一場集合藝術、文化和交通基礎建設的跨界盛宴,也希望透過藝術視角,引領觀眾以「鐵道相聚」,重新挖掘臺灣鐵路的獨特意義。
成大副校長陳玉女表示,歷史文物館原本人文氣息豐厚,今日作為鐵道主題展場,又展現不一樣的氛圍,呈現成大跨領域教學研究的多元風貌。AI 是跨世代溝通的重要平台,很高興看見學生透過 AI 科技呈現臺灣鐵道多面向、跨領域的歷史記憶;明(2024)年即將迎來臺南 400 年,期待未來透過更多的跨域合作,讓臺南的文化、產業、技術變得更加不可取代。
「多重宇宙鐵道旅」展覽由成功大學文學院藝術研究所暨戲劇碩士學位學程、戲劇學分學程主辦,為 112 年度第一學期「劇場策展與藝術行政」課程成果展演,也是教育部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及高教深耕計畫。課程旨在透過系列規劃與引領,讓學生了解鐵路的背景歷史並產生共鳴,發想創意,並運用科技讓學生學習創作創新的思考。藉由課程學習與AI結合,學生創作出平面、攝影、刊物、影像、投影、裝置、AR 互動、展演及 App 等設計,也為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提供豐厚的成果和展示。
參與本次展覽的 13 位學生分別來自成大藝研所、成大戲劇學程、成大科藝所以及臺南藝術大學影像美學研究所,包含:陳湣玲、許家綺、袁丞揚、蔡為奐、楊宸溥、陳姝瑾、吳婉綾、謝於安、蔡沛辰、池雯雯、譚詠心、張琬旖、王翡宸。六大平面展區作品有對於無人車站的關懷、鐵道地方周邊產業鏈的好奇;也有同學以留學生身份串起鐵道與不同時期的心情;還有同學從自身經驗出發,帶領觀者回到自身經驗的場景;更多的同學是發揮對鐵道的想像,延伸出對鐵道周邊的鄉野奇譚、美食小吃、文學作品、戲曲角色皆融了展覽之中,並對臺灣人民豐富的鐵道生活留下紀錄。
授課教師馬薇茜副教授表示,此次展演學生在學習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結合多元思考與 AI 實務推展,不僅達到自主學習與溝通領導、組織綜合領域管理流程來完成其策展製作,相關經驗也成為學生們的重要養分,進而能對社會發展之面向理解產生關懷且培養宏觀的文化視野,與符合潮流的國際觀,並延伸表演藝術相關學生進入數位科技與文創產業。
來源: 國立成功大學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12-14
https://news-secr.ncku.edu.tw/p/406-1037-261841,r81.php
結合藝術、戲劇與 AI 科技 成大「多重宇宙鐵道旅」即日起到 12 月 17 日在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跨域展出臺灣鐵道記憶,12 月 19 日起將陸續移展至臺南知事官邸、臺南火車站
延伸鐵道人文記憶,今(14)日上午展覽開場活動結合扯鈴表演與傳統戲曲,跨域演出「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的故事
成大「多重宇宙鐵道旅」六大平面展區作品關注議題豐富,包含:對於無人車站的關懷、鐵道地方周邊產業鏈的好奇等
結合動態表演、臺南車站文物以及學生藝術家作品,成大「多重宇宙鐵道旅」為與會者帶來一場集合藝術、文化和交通基礎建設的跨界盛宴
生成式AI,能自動生成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它改變了教育,協助創建驚人教材、提供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內容,並為教學增添趣味。10月14日上午,本校教務處推廣教育中心主任辛致煒老師蒞臨禮賢樓演講「生成式人工智慧融入教案製作」,示範如何使用生成式AI與設計思考製作教案,並介紹最新的圖文/影音生成工具,手把手帶著同學實作,探索教育的未來!
ChatGPT可以輔助我們面對設計思考的不同階段。在發散思考階段,透過向ChatGPT提出適切的問題來創造選項,接著人工審視其正確性並從中挑選適合的項目,再回到ChatGPT進行歸納(收斂)。過程中找到要點並加以整合、修正,與重新提問。
辛老師說,使用電腦之前,不妨先在紙上動筆。他先讓學生用紙筆寫下教案資訊,按照「人事時地物」(5W)轉化成的ChatGPT咒語來提問,最後在ChatGPT中得到相應的回覆並加以修正。咒語一「針對(who)學習者,規劃(what)內容,並嘗試發展出(why)課程」;咒語二「我是(who),請規劃(what),時間總共(when),請針對(where),正在執行(why)」。
prompt,在AI領域中是指你提供的文字提示,它決定了AI 輸出的品質。那該如何提出準確的prompt呢?ChatGPT可以扮演AI圖片生成的prompt生產器!辛老師教大家運用參考圖片,丟進ChatGPT進行圖像描述,並製作詞性分類表格 (攝影用語、繪畫用語…),所得到的資訊可作為繪圖指令(描述、人物、場景、風格、參數、風格…),讓我們得以製作類似風格或元素的圖片。
辛老師示範了如何使用不同引擎(Stable Diffusion, Tome, Playground ai, MidJourney, DALL-E3 等等)和Prompt generator來創造各種不同風格和主題的圖像。在這個AI時代,老師鼓勵同學多多嘗試與餵養自己的生成式AI工具!
辛致煒老師,成功大學醫學系寄生蟲學科教授,現任成功大學教務處推廣教育中心主任,曾獲109年「全國開放教育優良課程-優等獎」,教育部107、108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5年度「磨課師課程推動計畫」肯定,並善運用科技工具導入數位教材製作。
本次活動為成功大學文學院藝術所陳佳彬老師「戲劇文學研究」課程及「成大密集微學分課程-數位人文資料庫與AI運用」系列講座。由成功大學文學院、成功大學臺灣學計畫、教育部苗圃計畫、教育部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主辦;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碩士學位學程、戲劇學分學程承辦。10月13日至15日在成功大學藝術所禮賢樓舉行。
圖片擷取自「教育部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2023年6月29日《初念》手冊,頁40-43。完整《初念》手冊電子檔:點擊此連結(由教育部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