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超額利潤是流動化的紅利
2023年08月23日
在某輔導公司,提醒TPS可以補助大家缺乏的全局系統觀,但對於各公司的專業內容,仍須由各公司自行投入才能兩全其美。
在寫輔導記錄時修改了《新鄉重夫談豐田生產方式(原書名豐田生產方式的IE考察)》開宗明義刊頭上的這張圖。對我在輔導現場說的話,作了更清楚的表現:
各公司的專業技術,只有靠實際作業的人才能處理。雖是解決「專業」的問題,但豐田的「問題解決(教材)」方法也給了你們「套路」,請熟練A3的流程,解決專業的問題。這是「作業改善」。
TPS的專長是解決大家所忽略的跨部門、工程連結的「工程改善」。
作業改善與工程改善必須同時、且迅速地進行,才能順利完成公司賺錢所需的價值。
工程改善是JIT、團隊合作,作業改善是自働化、個人技術,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參考《豐田生產方式》第一章,個人技能與團隊合作的乘績效果)
庫存造成個人、部門與顧客間的隔閡,弱化了連結。結果準交率低,靠空運挽回交期。
違反直覺的,少了庫存,系統性地促進了溝通與協調、解決問題,讓事情能更順利的進行。
這兩天又把那張圖反覆端詳,再修改成了刊頭上的圖,可以讓大家更清楚1980年8月,出現在新鄉重夫書上,他所謂生產的構造是工程與作業的網狀結構的創見。其中也包括了IE的基本。
縱向是物料在工廠裡的四種狀態—搬運、檢查、加工、停滯。在這裡我加上了也是被作業對象的「資訊與顧客」。它們是表現「被作業對象物」的變化過程。
橫向是各實際、專業部門的「人或機器、道具」的作業。表現「作業主體的人、機器、道具」的變化過程。
這縱橫交織的網狀結構的說法,讓我想到《流的傳承》第二章刊頭的那句話—「利益是流動化的紅利」,紅利是「售價-成本」,正規利潤以外的利潤,它是從何而來呢?如果以豐田為例,它的銷售台數並未比競爭對手高出數倍,但利潤卻以倍計,原因之一就是豐田的「超額利潤」是經(工程)緯(作業)流動化的結果。
参觀包括供應商在內的豐田系統時,最大的特色在於「看不到」的庫存,「看得到」的方法的目的都是在於促進「低庫存、流動化」。學習豐田時,只有清晰了目的,方法才會有意義。
當大家在少量多樣的市場中,仍奢求「量產的邊際效益」時。接受市場條件下,流動化的理想,既是目標,也是找出、消除「不流動、停滯」原因的手段。若仍無視於到處存在「積久的停滯、合理化的庫存」的話,逐漸衰弱的人力、物力將難以繼續服務顧客。
以下是幾則群組裡對此想法的對話▶
Q:訪視的企業,即使是不同產業,其現場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堆積狀況,缺人等問題的現象,看起來都雷同。
A:原物料是自己買來的,半成品、成品庫存是自己做出來的。既然缺人,又浪費人力於顧客現在不付錢的事情。是不知或明知故犯?如何在SDGs目標中競爭?
Q:老師分享的這張圖非常經典!一個產品族群生產線由「經(各工程)」組合而成;而每一個工程則由複數個「緯(作業)」組合而成;每一個作業亦由複數個「動作」組合而成。經過工程、作業、動作之「有形與無形物」能夠流動而不停滯。浪費低減了,總成本就會下降 利潤自然出來。這是基本功也是一家公司的競爭力所在。
A:是的,這是被忽略的,立刻可實行、見效的經營巧勁、紅利!這是經營者的職責!《流的傳承》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