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解讀Jim Womack 的精實思想: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4年08月21日
7月3日,自1990年代以來,精實活動大本營之一的英國精實企業學院(Lean Enterprise Academy)發佈了精實倡議者Jim Womack 4月23日在英國做,以Lean Think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為題的開場演講。歷經30多年來的精實活動,且世界的經營環境丕變,新科技、新要求、新需求紛至沓來的情況下,Jim 提出了他對已經持續了30年的精實活動,應有的自覺與願景的看法。詳參考全文連結與YouTube連結(Jim Womack on Lean Thinking: Past, Present & Future)
以下摘錄幾則我覺得有趣的章節
這是我個人覺得重要的一個最終思考。我們正在從我、丹尼爾等人的創始世代過渡,我們並沒發明任何東西。我們只是擅長把人們應該知道的一些事情寫下來,並讓很多人去嘗試很多事情。第一次精實躍進的耗竭是自然的。隨後的躍進必須由下一代完成。我說這些人是維持和改善的人。Dave(Brunt)、Peter(Watkins)和David(Marriott),這些人是維持和改善的一代。我已是吹號角並傳播訊息的一代。
在我看來,我們可以有第二次的精實躍進,這讓我感到非常鼓舞。我認為大家都很幸運地擁有LEA。看!在我所謂的「傳教活動」總是很困難的。我一直把我們視為「傳教士」,試圖讓人們改變他們的信念和實務。但讓人們改變他們的信念和他們實際的行為總是很困難的。所以,從創始世代到下一代的躍進總是困難的,但我認為我們正在取得進展。正如我所說,我對重拾關連性抱有希望,這是我們應該到達的地方。所以,這取決於你們,而不是我。我對大家所做的工作感到高興。這可能比你意識到的更重要,而且你應該去做。
A前輩的回饋:
謝謝李老師。1998年我服務的Delphi公司啟動精實變革,聘請剛剛成立不久的LEI Womack, Shook, Harris 等人擔任精實導師。他們系統性地傳授TPS 哲理,各種現場改善的方法和工具,舉辦改善工作坊作示範等等。Delphi美國境內的工廠都是有UAW工會組織的,縱然如此,勞資雙方能夠密切合作,公司營運績效的改善極為顯著。密西根大學Liker教授在第一版「The Toyota Way 」中對Delphi 一個工廠的進步有詳細的敘述。
現在回想起來,對這些先驅們不由得興起感佩之意。因為他們也是在「做中學」,LEI陸續出版的書籍更是將TPS不傳之秘(例如我珍視的《創建連續流,CCF》公諸於世!他們善於與豐田上下建立關係,善於「格物致知」,善於組織世界各地同好….. 精實運動迄今近30年,有今天的蓬勃發展,他們功不可沒!在此向他們致十二萬分的敬意!我想,精實下一代的傳承應該如同原田先生「流的傳承」的心願一般,將TPS的原意忠實的交代下去。感恩🙏
我的回饋:
前輩的經驗彌足珍貴,精實有30年,源流的TPS有70年,越是景氣低迷,越是被注意到。原因自明。
現在,軟體正在吞噬世界。當你看見AI和GPT與精實社群幾乎沒有互動的事實時,我想,哇!我們也將被吞噬。我們將從世界的記憶中消失。此外,我們對綠色環保是否有關連性?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被認為是那些讓你擁有更多東西的人,但這不是大多數環保人士所想要的。如果你是個真正的環保人士,就會認為多餘的物品是有害的。所以你看我所提到有關精實的所有事情,會說,哇!我們正在失去與環保等大家所關心議題的關連性,我們應該做點什麼。
那麼,這意味著是時候進行根本原因分析了。但等一下,還有一個情況更糟的課題!我忘記組織和員工之間沒有忠誠度的事實。這真的是從雷根和柴契爾時期開始的。股東價值成為一切的終點和目標,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獲利。我們可以突然在世界各地進行套利。任何你無法解決的問題,大多數管理者會認為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可以外包給你從未聽說過的國家的一家公司,而且這不是你的錯。
所以,當你認為我們今天沒有任何忠於任何事物的員工,以及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忠誠時,有多少公司與豐田不同,可以說在過去的70年裡,他們從未解雇過任何人?無論情況多麼糟糕,人們不忠誠是有原因的。
我的回饋:
若從1990年算起,精實活動在全世界已經超過30年,2000年後,因景氣大好而逐漸失去光彩。2023年後,大家對疫後的世界與地緣政治束手無策,而又被回頭注意。這好像與1973年的豐田,因較有能力渡過石油危機而被注意的狀況如出一轍。為何如此?「徹底排除浪費,無止境地追求底線」是豐田的基因。有點自虐,但有如「莫非定律」的信徒,永遠在探索可能的意外,因此能有備(人的能力而非庫存)無患地快人一步。沒有科技,傳統之分,只有是否外觀環境、內觀內省地補足短板而已。
在過去的70 年裡,豐田從未解雇過一名正式員工,儘管在1950年遭遇頻臨倒閉的危機,經歷很多困難,當時他們解雇三分之一的公司員工。他們願意在組織中(排除浪費,消減庫存)以現金的形式創造緩衝。因此在這次疫情中,銷售大幅減少時,當你無法製造汽車時,你該怎麼辦?你就做改善(Kaizen)。當你無法製造任何東西時,就會有員工在做改善,這是他們對員工做出的承諾。
大組織的世界是透過ERP內的MRP運作的,而小公司則仍然使用Excel 安排生產計劃,根本沒有JIT的存在,當沒有JIT時,JIT怎麼可能是短缺的原因呢?我已經反覆的向記者解釋過這一點,但他們誰也不理解,他們不想理解,因為新聞業的一大部分是找出責任歸屬,故事需要一個壞人,所以我們變成了壞人。雖然我們是好人 卻被當作壞人來指責,正如我所說,這感覺像是失去了關連性。
但是 如果我們「回流」,但不「精實回流」的話,你得到的將只是通貨膨脹,在過去的12年裡,我們在精實企業學院(LEI)最有趣的實驗之一就是與GE 家電(現已不再是GE 公司)合作,將家電製造業回流到美國,這是非常戲劇性、非常困難的,我們都在努力,但最終結果是非常驚人的,這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我們有日常管理,我們認為我們知道如何去做,但且慢!除非你有及時的問題解決機制,則日常管理不會奏效。你會看到這些現在遍布全球的「生產管理板,production control boards」這就是我所說的「無聊的散步,bored walk」,每天早晨大家都站在管理板(也許是Power BI的傑作)前,看著上面列出昨天發生的所有問題,但今天這些問題還會再次出現,雖然,我們有一些可能會奏效的笨拙權宜之計,然後我們把它們都列出來,卓越營運(OPEX)團隊每月會來一次,開始他們的柏拉圖分析,尋找唾手可得的成果,但到那時候,果實早已經在地上腐爛了,所以這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網友的回饋:
在許多訪廠的經驗中,我們普遍看到生產管理板的異常管理節拍,距離JIT的精神還有一段距離。好一點的公司,產線上的異常是下班前,或隔天才討論;但多數是一週或一個月幹部或部門會議時,才整體檢討一次。JIT告訴我們,產線的異常要落實「時時刻刻管理」,這是大家共同要努力的目標!
我的回饋:
我們(老闆)很快的PD,就沒下文了,是否落實?全員日常的CA則沒人關注。“JIT”是流向後工程、顧客的「商品、良品」流動,已經內建了「ROA,快速的資產流動率」的內涵。「自働化」是自働報告、凍結「不流動」的現場,人人都可當福爾摩斯,可最少警力的夜不閉戶。
關於精實作為應對短缺的對策,情況是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是無法預測的,無法預測它們會在哪裡發生,幅度多大或者持續多長時間。因此,沒有任何生產管理系統能夠完全保護你免受黑天鵝事件的影響,JIT(及時生產)可以做的是保護你免受正常變異的影響,這正是它的精妙之處,它能非常快速地檢測並頻繁地做出小幅度調整,因此,我們在這裡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值得深思:精實也很脆弱。當我們在1987至1988年於麻省理工學院創造「Lean, 精實」這個詞彙時,有兩個陣營在爭論。我的陣營想稱之為「精實(Lean)」,我是團隊領導者,所以沒有投票,結果我們稱之為精實。另一個陣營(人力資源部門的人)想稱之為「脆弱,有很多問題」(Fragile)或「脆弱穩健」(Fragile Robust)。他們的觀點是,如果人們不相信自己有很多問題,如果你沒有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人員,並且你沒有實踐精實,解決問題的管理者,精實就會消失。的確,它會奇蹟般地消失,我已經見過很多沒有精實實踐的情況。
兩年前我去看了一些公司,你會說那裡「有些精實」,但等我再回去之後,卻看不到任何曾經發生過「精實」的證據,精實就這樣消失了。所以,我認為那些主張脆弱的人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論點,但我也知道我無法到世界各地去試圖讓高階主管接受用「脆弱,你有許多問題」想法,為「脆弱」生產,創建一個「脆弱」企業。這不是一般人能接受並準備去做的。
網友的回饋:
精實的確很脆弱,來自現實世界商業模式的競爭壓力,許多企業不得不妥協,轉而追求短期的利益。但是,真正的信徒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努力,從培育內部人才著手,建立屬於自己「永續」的改善文化。
「精實被西方研究了30年…」TPS似乎已經沒有秘密可言!Jim似乎在擔心Lean的傳承會失去動力而沒落?其實,精實運動的前10年偏重「工具」,那只是TPS這座大冰山的一角,在水面下最重要的「人才培育和每日改善kata 」卻被忽略了!許多實踐者在反思之後,開始強調豐田「尊重人」的內涵,將之發揚光大。最近幾年出版的「提高標竿」、「豐田示範,The Toyota Engagement Equation」、「永不凋零的改善魂」等書籍都是講解這方面好書。
過去的30年一直有很多默默耕耘的精實人在努力,他們的心得也被報導。可以說,精實需要TPS的驗證。感謝李老師和群組中熱心的老師們不斷的提醒和教育。
另一位網友對「數位與綠色雙轉型」的看法
讀到這一段很有感:「大家也許認為對精實已有了解,而無法被繼續吸引。精實已被西方研究了30年,Jim不改其初衷地認為需要下一代來接班。」
之前到大學的工管研究所與中小企業演講,發現年輕學生及準備接班的企業家二代或三代,由於是數位原生世代,對於精實或TPS,覺得是老派與過時的觀念,不瞭解也不想瞭解。但我觀察歐洲企業的做法是,他們是已內建精實,也就是Lean Inside,然後再來推數位與綠色雙轉型。例如BMW的 i-Factory同步推Lean, Digital, Green。我在參觀AZ疫苗斯德哥爾摩廠的現場時,也發現AZ非常重視現場的精實管理與團隊的持續改善。然而,在台灣的現況是,精實逐漸被淡忘淡出,數位綠色雙轉型成為顯學,忽略內建精實的數位與綠色轉型,反而會造成有限人力、資源、時間的浪費,影響台灣產業的長期競爭力。如何讓年輕學生與年輕工程師、二代及三代企業家,瞭解TPS與精實,並應用在實務工作的改善是當務之急。
結論
以上的論點都是Jim與Danel1990年出版的《改變世界的機器》的內容,相對於近30年來,各種論述、方法的起起落落,源自豐田汽車的精實還是不時被提出的濟世良方,足見其歷久彌新的魅力。Jim作為吹起號角並傳播訊息的第一代呼籲第二代接班,吾輩當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