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專欄
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捨本逐末」還是「捨末逐本」
2023年06月07日
每週一總會收到陳重光先生的指教,這回他首先提到「原有ERP/MRP資訊系統與現場的斷點發生在派工後,要等入庫後才又連結上,這中間現場的人、機、料、法過程動態失聯,需要靠數位MES進一步串接。」
我的反應是在國瑞沒有學過ERP、MES、PLM等高深學問,但生產計畫卻是每天使命必達,為什麼呢?
豐田的講義中,在前面幾頁一定有「將亂流改善成整流」。所有的製造系統都類似於一條輸送帶,只要管好「一件流」的入口與出口就好了,這也是TOC的方法,管好瓶頸工程,非瓶頸工程跟著瓶頸工程的速度就好了。
「亂流」模糊甚至故意忽略工程間的能力不平衡的問題與異常,需要高水準的管理能力,反之,「整流」明確問題,可以促進改善。少數的複雜高價設備無法每條線一台,結果促進了亂流。根據機能別佈置設備的現場也有這個問題。
豐田用簡單、平價設備設置多條,甚至可根據需求移動設備的整流化生產線,讓現場管理簡單、容易正確作業,發現、改善異常而滿足顧客需求。
豐田的ERP系統僅用於上端的名符其實的規劃階段,下端的日常實行計劃是用眼睛看即可正確作業的看板、貼紙等指示道具。因此容易作業、容易正確、容易發現作業異常、容易管理、指導,而讓大家都有成就感。
下圖是豐田用了幾十年的預測、接單、計畫、生產系統,多年來,頂多只是工具、精度、效率提高了,但原則、流程不變。我常以這圖詢問:「為何周遭看到的公司,用的是比豐田還複雜、高級的系統,卻還不夠呢?」
也許我們可以修改刊頭「紀念碑」的定義,任何具有「批量」要求和冗長轉換時間的設計、調度或生產技術,需要將設計、訂單、產品或「作業」帶到該需要專業能力的軟硬體技術,並排隊等待處理,。
黑岩惠在豐田IT部門的發展沿革的文章中,提示了「專業的職能部門」是吸收了「實務的現業部門的經驗」。兩者持續地相輔相成,而非從屬關係。週日在Lucy老師對她在豐田HRD經驗的發表中,也看到了豐田可以落實於現場的HRD內容,有別於傳統的專業HRD,其原理原則是在有長久現場實務經驗的人參與的狀況下,所歸納出來的,因此容易落實於現場的日常。這是兩個「讓實際業務者參與、主動、尊重人」的實例。
沒有紀念碑、專家,只有持續改善的藍白領。豐田一直在提高最後一名的底線(示範線),因此大家水漲船高,可以一起到達下一個起跑點。相對於此,是只關注前三名,末位淘汰,這是大家喜歡的方法,但是否是好方法呢?
與其由旁觀者「捨本逐末」地疊床架屋,是否更應該讓實務者參與合作,「捨末逐本」地梳理現狀呢?這是我所認知,在現場Every Person Every Day,持續地發展出可親善於現場人員的能力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