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從「精實生產」到「精實企業」
作者: 李兆華 老師
2024年09月11日
前言▶
精益企業中國(Lean Enterprise China)成立於2005年,但它是精益企業美國、英國(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1997, Lean Enterprise Academy 2003)的師弟。當此世界的精實正百花齊放,莫衷一是,精益企業中國即將邁入20周年之際,點檢初衷,正是時候。
精實是脆弱的:
精實也很脆弱。當我們在1987至1988年於麻省理工學院創造「Lean, 精實」這個詞彙時,有兩個陣營在爭論。我的陣營想稱之為「精實(Lean)」,因為我是團隊領袖,沒有投票,結果我們稱之為「Lean, 精實」。另一個陣營(人力資源部門的人)想稱之為「脆弱」(Fragile)或「脆弱穩健」(Fragile Robust)。他們的觀點是,如果人們不相信它,如果你沒有積極參與的人員,並且你沒有實踐精實的管理者,它就會消失。的確,它會奇蹟般地消失,我已經見過很多沒有精實的情況。
兩年前我去看了一些公司,你會說那裡「有些精實」,但等我再回去之後,卻看不到任何曾經發生過「精實」的證據,它就這樣消失了。所以,我認為那些主張「脆弱」的人提出了很好的論點,但我也知道我無法到世界各地去試圖讓高階主管接受用「脆弱」想法,透過「脆弱」的生產,創建一個「脆弱」的企業。這不是一般人能接受並準備去做的。
精實企業:
對此我們想要做什麼?我們希望創建「精實企業」。精實企業從原材料開始,直到最終到達客戶,或者從一個概念開始,並以產品、商品、服務或它們的組合的形式最終到達客戶。這就是我們正在努力嘗試去做的,創建一家精實企業,成為能夠創造價值的穩定平台。
但回顧1994年,「精實企業」的初衷,是否迷失了方向?▶(https://hbr.org/1994/03/from-lean-production-to-the-lean-enterprise)
在我們的《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中,解釋了許多公司如何透過採用豐田首創的「精實生產」來顯著地提高績效。透過消除不必要的許多步驟、協調一個連續的流程中一個活動的所有步驟,將勞動力重新組合成專門從事該活動的跨職能團隊,並不斷努力改善,公司可以用一半或更少的人力、空間、工具、時間與整體的成本來開發、生產和分銷產品。他們還可以變得更加有彈性,並能夠更快地回應客戶的需求。
在過去的三年裡,我們幫助許多北美和歐洲的公司實施精實生產技術,並研究了許多其他採用該方法的公司。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公司內的特定活動取得驚人改善的例子。但這些經驗也讓我們意識到,將精實技術應用於離散(孤立)活動並不是旅途的終點。如果可以將個別的突破連結起來,並在價值鏈上一路地往下形成一個開發、銷售和服務同系列產品的連續價值流的話,那麼整體的績效可以顯著提高到更高的水準。我們認為創造價值的活動可以被連結起來,但這種努力將需要一種新的組織模式:精實企業(Lean Enterprise)。
正如我們所設想的,「精實企業」是由「個人、職能部門和法律上獨立但同步營運的公司」所組成的多公司團隊。價值流的概念定義了精實企業。該團隊的使命是共同分析和聚焦價值流,進行所涉及的一切工作,以提供商品或服務(從開發和生產到銷售和後續的服務),而向客戶提供最大價值。精實企業與人們經常討論的「虛擬公司」有很大不同,後者的成員不斷地來來去去。這樣一個不穩定的實體,不可能維持在整個價值流中應用精實技術時,所需要的合作。
1. 「Lean, 精實」出現於1988年左右。當時已經希望透過「精實生產」以創建一個「精實」的企業。但「精實」的確很「脆弱」,遑論「精實企業」。
時隔30年,精實的初衷都認為「精實生產」不是目的,「精實企業」才是目的。我們是否編籬的正軌?
2. 將精實技術應用於離散(局部)活動並不是旅途的終點。⋯⋯我們認為創造價值的活動可以被連結起來,但這種努力將需要一種新的組織模式:精實企業(Lean Enterprise)。
我們(各職能)是否僅滿足於局部效率,卻沒人(CEO)管理企業整體的效率?
3. 「價值流」的概念定義了「精實企業」。
繪製價值流圖已經內建了精實企業概念,我們是否錯過了?忽略了其價值?
從跨職能地「繪製價值流圖」開始。(參考《學習觀察》)
2. CEO領導各職能一起改善價值流(縮短DTD,從接單到交貨、收款整個流程的前置時間),方法存乎一心,持續才能成為力量。以下是縮小批量後,「工單別生產前置時間推移圖」,與全公司各部門主管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