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專欄
李老師專欄
人微言輕的學習
2022年05月11日
作者:李兆華
全文字數:1183
閱讀時間:4分鐘
在各種公開的會議或新聞媒體中,充斥著工業4.0、數位化、雲端⋯⋯,談「豐田生產方式」好像是不入流的異端。但眼見豐田歷經長時間所提煉出的經驗與方法,既便宜又好用,為何不被青睞?只能說我所學不足以服人,只好繼續閉門學習。
當然都是以在國瑞汽車27年,與自2000年以來與不同行業共同學習「豐田生產方式」的經驗為基礎,時代是在改變,但有許多原則是已經過時代的淬煉的。標題上的豐田全球視野圖是來自于豐田公司網站,其解釋如下:
一棵樹的形象被用來象徵豐田從「根、幹到果實」的願景。樹是自然力量的象徵。它有用且持久,年復一年地繼續發展壯大。
包括豐田綱領、豐田模式的豐田共同價值觀被視為樹根,因為我們作為一家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必須從我們基礎的信念發展而來。這些看不見的樹根支撐著上面的樹幹——象徵著豐田強且安定的營運基礎。
樹幹上面的樹枝通向構成豐田願景的12個能力——樹的「果實」。這棵樹可以將「根」、「幹」、「果實」連接在一起,隱喻著我們在豐田如何密切地合作以取得成功。
最後,這棵樹是存在於人類的環境之中,提醒我們為我們的顧客工作。白色的背景代表著普遍性——將我們與全球的顧客連結在一起。
言歸正傳,這與文首的的工業4.0、數位化、雲端⋯⋯有何關係呢?且看【大師洞見】精益的資訊管理系統(英文 https://www.lean.org/the-lean-post/articles/lean-information-management/ )。
與兩位元同時專精於精益與數字的教授對[大師洞見]有如下的對談:
洪郁修 教授:大師果然不一樣!我發現Womack對資訊系統提出的精益六條原則和您對數位化的建議,都有一種共同的謹慎和考慮:
1. 需有所本,緊貼TPS屋裡的核心觀念
2. 要有泛用性,可長可久
Womack用資訊管理系統為主題,不浮誇使用AI、智慧等名詞,他的原則(包含JIT連續流動、小批量、消除浪費、後拉、自働化等觀念)就是JJC(Just in time, Jidoka Cycle),適用于現在和未來任何系統。
李:是啊!TPS的泛用性「原則」有如嫁接的根系與砧木,可讓不同的產業、領域來嫁接。但嫁接也有其原則的限制——作為一般嫁接規則,兩個植物在「遺傳」上越近,越有可能形成移植聯合體(柔弱的番茄枝可以嫁接在強壯茄子的砧木上)。不同科之間的嫁接很少見。
豐田在海外的工廠被稱為移植工廠,也是有道理。若只看到嫁接後枝芽成長出的花朵或果實,會讓人眼花撩亂,但強壯的根系與砧木則不可或缺,這也是「第一性原理」所推崇的方法。
我將新科技、新方法比喻成彎道行進,而基礎工作則是直線加速。熟練兩者才能安全到達目的地。
簡禎富 教授對此說法用了新作《藍湖策略》作者序——「器識為先,無問西東」中壓軸的一段來回答:
羅斯福總統的名言:「功勞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的人(The credit belongs to the man who is actually in the arena.)」。臺灣產業的挑戰和機會必須到第一線去驗證,本書有價值的內容並不是作者獨創的發明,而更多來自于作者效法《旁觀者》的觀察和體會,也是清華大學決策分析研究室和作者在產業實證研究,當「戰地記者」見學而來的。因此,謹以此書向帶領臺灣產業繼續邁進的先進們和仍在競技場上打拼的戰友們致敬,也希望更多未來領袖們,拼湊拙作中的藏寶圖碎片,開啟產業偉大航道的探險。
原來是如「《禮記·學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所言,僅僅靠背誦和記憶前人的東西而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這樣的人是不足以給別人當老師的。果然是「記問+行、思、證才能傳承」,繼續到現場與大家一起做中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