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內 期 刊 論 文
國 內 期 刊 論 文
楊道昌、龔明人、李亞儒、李清縢、洪景山、游保杉,2024「整合ECMWF SEAS5長期雨量預報與連續型降雨-逕流模式進行水庫入流量預報,農業工程學報,第70卷,第2期。(2024年06月)
楊道昌、龔明人、畢嵐杰、張惠玲、洪景山、游保杉,2023「整合展期與長期雨量預報技術建構全臺重點水庫流量預報系統」,農業工程學報,第69卷,第1期。(2023年03月)
游保杉、曾宏偉、楊道昌、郭振民,2022「提升台灣水資源韌性之乾旱管理」,水資源管理,第24卷,第1期,第11-20頁。(2022年07月)
曾宏偉、楊道昌、郭振民、張廣智、郭純伶、鄭欽韓、游保杉,2022「氣候變遷下可能水文情境資料特性分析:以臺南地區為例」,農業工程學報,第68卷,第1期。(2022年03月) 【112年度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楊道昌、畢嵐杰、蔡展銘、陳昭銘、游保杉,2021「臺灣水庫集水區長期雨量暨流量預報之發展」,農業工程學報,第67卷,第3期。(2021年09月)
楊道昌、吳政諺、郭振民、曾宏偉、畢嵐杰、游保杉,2021「水庫集水區季雨量遙相關分析與預報模式之建立」,農業工程學報,第67卷,第2期。(2021年06月) 【111年度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寶藏、劉雅慈、楊道昌、郭振民、曾宏偉、游保杉,2020「結合現況與未來乾旱指標建立水庫乾旱預警模式-以石門水庫為應用案例」,農業工程學報,第66卷,第3期。(2020年09月) 【110年度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范保國、陳仲廷、郭振民、楊道昌、游保杉、曾宏偉,2020「乾旱嚴重度-延時-頻率曲線發展與應用:以曾文-烏山頭系統為例」,農業工程學報,第66卷,第2期。(2020年06月) 【110年度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楊道昌、郭振民、林宥丞、鄭欽韓、張廣智、游保杉,2019,「從洪災防救提升至建構韌性水城市之新思維」,水資源管理,第21卷,第2期,第2-10頁。(2019年12月)
楊道昌、陳昭銘、游保杉、郭振民、蔡玫紜、陳弘,2019,「臺灣春雨遙相關機制與可預報性探討」,農業工程學報,第65卷,第4期。(2019年12月)
張力仁、郭振民、曾宏偉、游保杉,2019,「應用多目標遺傳演算法於DHSVM之參數最佳化-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為例」,農業工程學報,第65卷,第1期。(2019年03月) 【109年度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王士榮、葉信富、林政偉、游保杉、李振誥,2014,「彰化地區民生用地下水之管理評估-2.氣候變遷影響」,台灣水力季刊,第62卷,第3期,第46-65頁。(2014年09月)
劉正欽、陳昭銘、楊道昌、林宥丞、游保杉,2014,「考慮颱風與西南氣流相互作用對可能最大降水估算之影響」,農業工程學報,第60卷,第4期 ,第34-47頁。(2014年12月)
游保杉、邱永芳、林雅雯、楊道昌、詹勳全、郭振民、陳右錚、周容辰、郭家妏,2014,「利用多重觀測指標預測未測站水位之研究」,港灣季刊,第97期,第12-21頁。MOTC-IOT-101-H1EB001。(2014年02月)
周容辰、楊道昌、郭振民、曾宏偉、游保杉,2013,「氣候變遷對大甲溪流域發電量之衝擊」,農業工程學報,第59卷,第3期,第50~70頁。(2013年09月) 【103年度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游保杉、郭振民,2012,「結合無線化樹汁流觀測網路與衛星遙測建立集水區水平衡模式」,工程科技通訊,第128期,第256-259頁。NSC98-2221-E-006-145-MY3。(2012年07月)
劉正欽、楊道昌、林宥丞、游保杉,2012,「在長延時颱風下探討暴雨移置法之重要關鍵因子」,台灣水利,第60卷,第1期,第1-14頁。(2012年03月)
鍾泰榮、陳憲宗、游保杉,2012,「基地保水設計之減洪與經費效益評估-以新北市三重區溪美集水區為例」,台灣水利,第60卷,第1期,第56-69頁。(2012年03月)
郭志豪、楊道昌、郭振民、陳憲宗、游保杉,2012,「應用ENSO指標建立乾旱機率預報模式–以台灣南部地區為例」,農業工程學報,第58卷,第1期,第13-32頁。(2012年03月)【102年度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邱德維、楊道昌、陳憲宗、游保杉,2011,「多測站日降雨量繁衍模式之研究」,台灣水利,第59卷,第4期,第1-16頁。(2011年12月)
楊道昌、曾宏偉、周容辰、游保杉,2011,「氣候變遷對水庫進流量與電力系統-以曾文水庫為例」,台電工程月刊,第759期,第33-43頁。(2011年11月)
陳憲宗、曾宏偉、林錦源、楊道昌、游保杉,2011,「氣候變遷情境下曾文水庫集水區水文乾旱特性推估」,農業工程學報,第57卷,第3期,第44-60頁。(2011年09月) 【101年度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陳憲宗、劉鑌鋈、游保杉,2010,「應用支撐向量機與輻狀基底神經網路修正QPESUMS雨量」,農業工程學報 ,第56卷,第3期,第43-56頁。(2010年09月) 【100年度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游保杉、陳憲宗、謝龍生,2010,「八八水災的省思」,土木水利,第37卷,第1期,第25-31頁。(2010年02月)
傅金城、張駿暉、葉森海、黃成甲、謝龍生、游保杉、葉克家、許銘熙,2010,「淹水災害預警技術」,國研科技,第25期,第15-27頁。(2010年01月)
游保杉、陳憲宗,2009,「氣候變遷與台灣極端降雨變異趨勢」,水資源管理,第11卷第2期,第36-40頁。(2009年12月)
廖珩毅、李佳容、何興亞、陳憲宗、王毓麒、游保杉,2009,「國內外水資源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研析」,氣候變遷論叢,第2期,第67-79頁。(2009年02月)
蔡慧萍、盧書炫、陳憲宗、游保杉,2008,「短延時降雨強度公式之區域化研析」,台灣水利,第56卷,第4期,第15-27頁。(2008年12月)
游保杉、許至璁、林宣汝、黃柏誠、陳永明、謝龍生,2007,「IPCC2007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全球水資源管理與災害衝擊」,水資源管理會刊,第9卷,第2期,第30-37頁。(2007年12月)
陳憲宗、游保杉,2007,「洪水位之即時機率預報-結合支撐向量機與模糊推理模式」,農業工程學報,第53卷,第4期,第1-20頁。NSC 95-2625-Z-006-016 (2007年12月)【2008年台灣農業工程學會農業工程論文獎】
連宛渝、傅金城、謝龍生、游保杉,2007,「臺灣地區重大天然災害-颱洪篇」,國研科技,第13期,第12-14頁。(2007年01月)
傅金城、謝龍生、許銘熙、游保杉,2007,「防災科技研發與落實-防洪篇」,國研科技,第13期,第58-61頁。(2007年01月)
游保杉、林志彥、楊道昌、郭俊超、李晏全,2006,「枯水期水庫長期流量預測與用水管理」,中興工程季刊,第93期,第97-100頁。(2006年10月)
郭振民、盧書炫、游保杉,2006,「遙測蒸發散:Penman-Monteith法與地表能量平衡法之探討」,航測及遙測學刊,第11卷,第3期,第269-281頁。(2006年09月)
許銘熙、游保杉、謝龍生、張駿暉、傅金城,2006,「雲嘉南易淹水地區之治理策略初探」,水資源管理會刊,第8卷,第1期,第17-23頁。
陳憲宗、張逸凡、謝章廷、游保杉,2006,「支撐向量機制:洪水水位預報模式」,台灣水利,第54卷,第2期,第50-61頁。NSC 93-2625-Z-006-001 (2006年06月)
郭振民、杜榮鴻、林錦源、游保杉,2005,「AVHRR及MODIS衛星影像估算潛式蒸發散量之比較」,台灣水利,第53卷,第4期,第13-24頁。93 農科-2.5.2-技-a1 (2005年 12月)
楊道昌、郭俊超、呂季蓉、游保杉,2005,「標準化降雨指標應用於農業乾旱監測之研究」,農業工程學報,第51卷,第2期,第11-25頁。93農科-2.1.2-利-b1 (2005年06月)
游保杉,2004,「水文循環與洪水」,科學發展月刊,第374期,第6-13頁。(2004年02月)
游保杉、陳憲宗、張簡鳳蓮,2003,「即時逕流與河川演算人機介面模式」,中興工程季刊,第80期,第114-121頁。R-HY-03-02 (2003年07月)
楊道昌、陳姜琦、吳雷根、游保杉,2003,「結合水文模式與氣象資料預報長期逕流量之研究」,農業工程學報,第49卷,第1期,第23-33頁。(2003年03月)
宋嘉文、游保杉、鄭克聲,2003,「台灣南部地區長期月雨量變化特性」,台灣水利,第51卷,第1期,第17-25頁。(2003年03月)
郭振民、陳姜琦、游保杉,2002,「應用NOAA衛星遙測估算蒸發散量之氣象因子」,農業工程學報,第48卷,第3期,第19-30頁。(2002年09月)
楊道昌、游保杉,2002,「區域連續型降雨–逕流模式視窗化軟體之發展與應用」,土木水利,第28卷,第4期,第106-117頁。
郭俊超、游保杉、歐信宏,2002,「應用HEC-HMS模式最佳子集水區劃分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3卷,第2期,第119-129頁。(2002年06月)
游保杉、王毓麒、郭俊超、呂政璋,2002,「視窗化分布型降雨–逕流模式於鹽水溪之應用」,台灣水利,第50卷,第1期,第51-59頁。NSC89-2625-Z-006-028 (2002年03月)
楊道昌、游保杉、張國強,2001,「模糊多目標函數應用於養殖用水情境模擬之研究」,台灣水利,第49卷,第3期,第42-51頁。
楊道昌、游保杉、張國強,2000,「沿海地區地表水地下水聯合運用決策支援模式」,台灣水利,第48卷,第3期,第10-17頁。
游保杉、楊道昌,2000,「應用模糊理論於連續降雨–逕流模擬之誤差修正」,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2卷,第1期,第151-158頁。NSC 88-2118-E006-021 (2000年03月)
游保杉、林淑真,2000,「以渾沌動力理論為基礎之集水區雨量預報」,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2卷,第1期,第159-170頁。NSC 87-2621-P006-027 (2000年03月)
楊昌儒、蔡長泰、游保杉,1999,「SOM類神經網路應用於降雨特性均一區劃分之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1卷,第2期,第337-348頁。(1999年06月)
游保杉、董東璟,1999,「台灣北部區域雨量強度公式之研究(二):無母數區域雨量頻率分析」,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1卷,第1期,第99-110頁。(1999年03月)
游保杉、楊道昌,1999,「未量測集水區降雨–逕流模式之率定方法」,土木水利,第26卷,第2期,第16-23頁。
游保杉、陳信彰、楊道昌,1997,「分布型降雨–逕流模式之不碓定性分析」,農業工程學報,第43卷,第3期,第20-30頁。(1997年09月)
游保杉、曾財益、董東璟,1997,「即時河川流量預報模式之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9卷,第1期,第139-149頁。(1997年03月)
楊道昌、游保杉,1997,「目標函數對連續型降雨–逕流模式率定之影響」,台灣水利,第45卷,第4期,第66-73頁。
林淑真、李宗仰、游保杉,1996,「水文資料之常態性轉換」,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8卷,第2期,第293-299頁。(1996年06月)
林淑真,劉長齡,游保杉,1996,「日流量時間序列之渾沌動力探求」,台灣水利,第44卷,第2期,第13-23頁。(1996年06月)
陳嘉榮、游保杉,1996,「應用高雄氣象雷達於降雨觀測之研究」,土木水利,第22卷,第4期,第17-34頁。(1996年02月)
游保杉、鄭玉萩、蔡長泰,1995,「應用全域最佳化技巧於分佈型降雨–逕流模式」,台灣水利,第43卷,第2期,第45-53頁。(1995年06月)
李宗仰、游保杉、劉長齡,1995,「降雨–逕流模式與貯蓄–逕流模式在逕流歷程預測上之比較」,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7卷,第2期,第231-242頁。(1995年06月)
楊昌儒、林延郎、蔡長泰、游保杉、顏沛華,1995,「地理資訊系統在城鎮淹水模擬上之應用」,台灣水利,第43卷,第1期,第41-55頁。(1995年03月)
游保杉、曾財益、楊道昌、蔡長泰,1994,「八掌溪即時河川流量預報模式之初步研究」,台灣水利,第42卷,第3期,第64-78頁。(1994年09月)
游保杉、楊道昌,1994,「台灣南部流域均一性之劃分」,台灣水利,第42卷,第2期,第63-79頁。(1994年06月)
林淑真、游保杉、許銘熙,1993,「嘉南地區日雨量頻率分析之群集特性」,台灣水利,第41卷,第3期,第26-35頁。(1993年09月)
游保杉、楊道昌、陳嘉榮,1993,「立霧溪流域年平均流量與地文因子關係之研究」,台灣水利,第41卷,第3期,第68-76頁。(1993年09月)
游保杉、陳嘉榮,1992,「嘉南地區區域雨量強度公式之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4卷,第4期,第297-306頁。(1992年12月)
游保杉、楊道昌,1992,「區域性流量延時歷線」,台電工程月刊,第531期,第1-9頁。
游保杉、古旭程,1992,「最大降雨深度–面積–延時–頻率公式」,土木水利,第19卷,第2期,第17-33頁。(1992年08月)
游保杉、楊道昌,1992,「三參數極端值分布於水文頻率分析之應用(年最大日暴雨)」,台灣水利,第40卷,第2期,第36-45頁。(1992年06月)
游保杉、古旭程,1991,「長延時設計雨量之決定」,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3卷,第3期,第271-276頁。(1991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