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與性別無關 new
魔獸總有她的產地
RBG為何不主動辭職?
一場疫病給所有人的面試題
提名女性就是支持性別平權?
火線上的夏林清
《冰與火之歌》對於政治的複雜描寫 new
《難・置信》(Unbelievable):基於真實事件與紮實調查報導的影集 new
《The End of Tour》:關於創作的孤獨
不計代價的反抗 《Andor》 與《百年孤寂》的共通警示?
《轉捩時刻:911與反恐戰爭》:具有自省與批判力的作品
受法律庇護的性剝削者- Jeffrey Epstein
紀錄片《同行:一場戲劇治療立場》--觀看經驗辛苦但值得
紀錄片《Athlete A》揭示性犯罪的共犯結構
電影《消失的情人節》的撿屍爭議
紀錄片 《The Way I See it》充分展現歐巴馬魅力
紀錄片《魔鬼審判》(The Devil Next Door) 呈現追尋正義的複雜
紀錄片《直視死亡》與其說是關於死亡,不如說是人性
《凡賽斯謀殺案》:一個人何以從一個天真的小孩,變成今天的冷血殺人犯
《消失的情人節》的撿屍爭議
《新居風暴》--面子、羞恥、復仇與正義之間的糾結
韓劇《未生》--放下好學生身段的張百基
韓劇《秘密森林》--「總長,請你守護我們存在的理由,而非只是我們的存在!」
韓劇《漢摩拉比小姐》編劇文裕皙法官:「我們的確不夠好!」
《黑箱日記》的倫理爭議
《長生不老》-- 長生與逆齡真的是一個應該戮力追求的目標嗎?
《I May Destroy you》:性權派脈絡下的積極同意
《The Twelve》:一窺比利時的人民參與審判制度
《Borgen》一窺女性參政與北歐多黨政治
《最華麗的劇場型犯罪:固力果。森永事件的未解之謎》new
《人性的深淵 吳謝宇案》 三好學生為何弒母? new
《轉角遇見經濟學》:有趣好讀的科普書籍 new
《偽魚販指南》:隨著文字進入魚市場的世界
《如此人生》:憤怒版的吳念真
《朱鷺號三部曲》 -- 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鴉片戰爭
《茶室交易》:研究倫理的困難議題
從伊藤潤二《無街之城》-- 從大法官的不同意見書談起
閱讀經典:《使女的故事》
面對道歉缺席的兩種姿態 – 讀《道歉》與《走過愛的蠻荒》
不該詩意的《遊牧人生》
《殺戮的艱難》裡鄧武功的故事
或許歷史的趣味就是這樣《轉角遇見經濟學》
《讓傷痕說話》-- 寫的是少數的創傷,我卻同時讀到多數的特權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 – 不同時間讀會有同樣結論嗎?
《末日松茸》:意想不到的人類學觀察
《朱令的四十五年》:愛國書寫
《認錯》:動人的修復故事
《82年生的金智英》與《致-賢南哥》:從平凡女性看女性的共同處境
《始於極限》--- 一本有多重趣味的好書
《朱鷺號三部曲》一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鴉片戰爭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不只是個案的體制性暴力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寫作就是盡量蹲低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