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學生在性平的課程架構中累積了些許性平意識,
而升上四年級後,部分學生也開始發育了,面對青春期的到來,
提早讓學生有機會理解性徵的不同。
全班同學一起聽講座,讓知識不分性別,讓大家共同理解性別!
做什麼事可以很開心?動物也有情緒嗎?放鬆心情有什麼方法嗎?
關於情緒學生們還有好多的好奇!上完情緒講座課後,並不是解答學生的疑問,
而且引導學生思考情緒,引發好奇!讓學生的學習動機更有機會拓展,
促進學生對於情緒認知與現實的聯結!
【不一樣又如何呢?】
圖書館展出了很多與性別議題有關的書籍,老師們也利用時間帶孩子閱讀,
閱讀之後也可以進行有關性別意識的討論,像是職業的條件、主角的性格…
在學生的心裡埋下性別平等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