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可以儲存與處理文字資料(包含中文、英文、符號等類型),將每一個文字資料對應一個二進位碼來作識別。
將文字資料轉換成二進位碼的系統是一種編碼系統,以下介紹 ASCII、Big-5 碼、Unicode 三種常用的編碼系統。
ASCII Code
美國資訊交換標準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簡稱ASCII 或 ASCII code)由美國國家標準局制訂,以 8 個位元來表示一個字元,最多可達 256 個字元,用來表示大小寫的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及多種常用符號。當我們按下鍵盤的 B 鍵,電腦就會將其轉換成 ASCII 的二進位碼進行處理,再以二進位碼對照 ASCII 後,輸出該對應值於螢幕上(翰林版資訊科技111學年度九年級下第五章)。
**線上ASCII Code轉換器**
Big-5 碼
1984 年,我國資訊工業策進會(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簡稱 III)以 16個位元編碼的方式,制訂了 Big-5 碼(Big-5 code)的中文編碼系統,用以表示 3 萬多個中文字、標點符號、注音符號及全形英文字母等。目前 Big-5 碼廣泛使用在臺灣、香港等地。(翰林版資訊科技111學年度九年級下第五章)
Unicode
Unicode 編碼系統又稱萬國碼、統一碼或萬用碼,為 1991 年美國制訂的全球通用文字編碼系統。以 16 個位元來表示一個字元,因此共可表示 65,536 個字元或符號,可涵蓋各國常用的文字、字母及符號。(翰林版資訊科技111學年度九年級下第五章)
編碼系統課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