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新幹線是東海道新幹線的延線。1972年3月15日,山陽新幹線新大阪站至岡山站間完工通車,1975年3月10日岡山站至博多站完工通車。相較於東海道新幹線,山陽新幹線的路線更適合高速行車,在姬路站以西,使用N700系、500系的希望號列車可以以時速300公里的最高時速運轉。不過在德山車站,因要經過市街,時速限制為170公里。[1]由於當初興建時為了減少彎道的數量,使路線儘量保持直線,因此山陽新幹線的隧道數量較東海道新幹線為多,因此也有人揶揄山陽新幹線為「地下鐵新幹線」。
由2011年3月12日開始九州新幹線亦從博多車站與山陽新幹線相連,因此山陽新幹線列車也將直接駛入九州新幹線的路線中。
1966年5月31日:新大阪站至岡山站的路線及車站被批准。
1967年3月16日:於赤穗市舉行新大阪至岡山段開工儀式。
1969年
6月18日:岡山站至博多站被批准建設。
12月4日:岡山站至博多站的路線及車站被批准。
1972年3月15日:新大阪站至岡山站路段完工通車,時速210公里。光號列車來往大阪至岡山需時58分鐘。
1975年3月10日:岡山站至博多站路段完工通車。三原至博多限速時速160公里,光號列車來往大阪至博多需時3小時44分鐘。
1980年10月1日:三原至博多之間的時速160公里限速解除,光號來往大阪至博多時間縮短至3小時28分鐘。
1985年3月14日:重整運營圖,光號來往大阪至博多時間縮短至3小時16分鐘。
1986年11月1日:全線提速至時速220公里,光號來往大阪至博多時間縮短至2小時59分鐘。
1989年3月11日:加入高級光號,時速230公里,光號來往大阪至博多時間縮短至2小時49分鐘。
1993年3月18日:希望號開始在山陽新幹線上營運,時速270公里,希望號來往大阪至博多時間縮短至2小時32分鐘。
1995年1月17日:因阪神淡路地震造成山陽新幹線全線無法行車,1月18日,未受損的姬路站至博多站間恢復通車。4月8日全線恢復通車。
1997年3月22日:希望號列車開始使用500系的車輛,並且達到時速300公里。希望號來往大阪至博多時間縮短至2小時17分鐘。
1999年3月13日:厚狹站開始營業。
2000年3月11日:光號鐵路之星列車開始營運。
2003年10月1日:小郡站改名為新山口站。
2008年11月30日:0系列車退出定期營運。
2017年
路線距離(實際距離):553.7公里(營業距離為644.0公里)
新岩國站-德山站間段,車費、料金計算為途經岩德線的營業距離為622.3公里,車費計算距離為626.7公里。
距離標的設置以東京站為起點。
站數:19個(包括起終點站)
山陽新幹線單獨站4個(在來線連同其他公司管理的車站共6個)。此外,根據西日本旅客鐵道官方網站「用資料看見JR西日本」,不計算JR東海管理的新大阪站,共18個。
信號場數:1個
複線路段:全線
運行方式:ATC方式
保安裝置:ATC-NS
平時使用東京的指令所進行指令業務,一旦發生地震等災害時另設有位於大阪的第二指令所。
列車運行管理系統:新幹線運行管理系統(通稱 COMTRAC:Computer aid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
路線結構組合:路盤 12%、橋梁 9%、高架橋 28%、隧道 50%
路線本身除新大阪站附近(JR東海關西支社管轄)外,全線由新幹線管理本部管轄。營業上新大阪站的邊界與管理上的邊界位於十三筋(大阪府道、兵庫縣道41號大阪伊丹線)的第二三津屋架道橋跨越的地點。此外九州內至九州新幹線與博多南線的分岔地點為止由JR西日本管理。
然而車站管理、營運,本州內為由並行在來線所管轄的支社管轄(不包括新幹線單獨站),九州內為由新幹線管理本部的下部組織福岡支社管轄。JR西日本的新幹線單獨車站,由以下支社負責管轄。
新岩國站:廣島支社、德山地域鐵道部
小倉站、博多站:新幹線管理本部、福岡支社
700系:服務希望號及部份光號、回聲號班次。
700系7000番台:擔任光號鐵道之星及回聲號班次之營運。
500系:初期服務和東海道新幹線直通運行的希望號班次,曾是世界上營運速度最高(300km/h)的鐵路列車,及日本速度最高(設計極速:350km/h)的鐵路列車。2007年起被N700系逐漸取代後,餘下的列車被縮短為8輛編組,並降速至285km/h,2008年12月1日起取代退役的0系擔任回聲號班次之營運。
N700系:服務於希望號及部份光號、回聲號班次。
N700系7000、8000番台:擔任瑞穗號、櫻號及部分光號、回聲號、燕號班次之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