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您說歲月像把劍,貫穿成長的年輪,然則歲月對我而言,卻似……
唐!貞觀初元,終南山下,萬壑松風,山間古道,小村落住著依稀人家,在上山的路徑上,有一小和尚,一步一腳印,三步一叩首,五體投地膜拜的向上前行,口中佛號不已,堅心向佛,終於在月上中天時,來到山巔森林密處,那時,山中寂靜,只有遠方長安城中燈火隱約可見。
在菩提樹下趺坐一老和尚,法相莊嚴,寂然不動,許久,老和尚緩緩睜開雙眼,目光如電,炯然如黑夜明燈。
「諾,革囊眾穢,小子,所為何來?」老和尚直指本心的棒喝道。
「當今聖上,弒兄殺父,敗壞人心,前來求法!」小和尚拜倒地上,無限感慨的說著。
「法為何來,用一偈言之」,老和尚存心一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做一偈曰:『有』」,小和尚自信的回答著。
「嘟!小子不敏,速去人間歷練三十年,再行上山。」
小和尚得此指示,回到長安,前十年痛下決心,用心苦讀,高中狀元,一舉成名,又十年權傾朝野,與杜甫吟過詩,同李白喝過酒,更能在上林苑中,雕弓射騎,陪伴君王,享盡榮華富貴,然而,伴君如虎,後十年官場排擠,妻離子散,家財散盡,孑然一身,小和尚逢此巨變,心灰意冷,重上終南山,謁見老和尚。
「三十年來,前塵往事,佛法為何?」老和尚堅決的問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三十年來生活,做一字偈曰:『無』」,小和尚心有所悟的回答道。
「唉!佛性未明,速到非人間,三十年後再復上山!」
小和尚拖著疲憊的心,復下終南山,謹遵師訓,來到人煙罕至的大漠荒山,前十年在漠北苦修,面對高山風塵,寒冷刺骨,空山明夜,時而呼嘯,時而發狂,對空嘶喊,飲雪茹毛的過了十年,那心中塊壘逐漸消解;又十年行腳極北,冷凍身軀,面對冰源,時而發顛,時而嘻笑,那性情稜角,隱約消磨,後十年,立於狼山腳下,鳥瞰長江入海之壯闊,趺坐成像,心靜如水,喜怒不著於心。
三上終南山,老和尚黃髮垂髫,聲如洪鐘的問道:「三十年非人間,佛法為何?」只見小和尚,緩緩起身,舞動身影,空山明月,灑落一地瀟灑身影,許久,戛然而止,屈身下拜,對著老和尚露出如嬰孩般的哂笑。
「哈哈哈……」,老和尚長嘯引空,「孺子可教也」,那笑聲震得山中松子紛紛摔落,小和尚亦呼嘯心中大法。
時,明月在山,松濤陣陣,長安城中燈火寥落,有人剛睡,有人剛醒,依稀聽得遠方鐘聲如獅吼。
時年,小和尚百二十歲,老和尚不知甲子,在明月夜的終南山下居民,仍常聽見那清冽如鐘的笑吟,直至今日……。
乍聽此故事時,我怦然心動,然則歲月是什麼呢?
那走在成長的旅途,我依稀算計著,如秋水過客。
※後記:
今日夜深漫步校園,有感於時間之殤,多年前吾人於苓文學濫觴時曾對歲月有所感,蓋古之欲成大事業大學問者,須經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銷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提供此文與諸君分享盼望斧正。薛東埠2025.10.30.
敬愛的教育合夥人:平安!喜樂!
小龍年的來臨,的確充滿了新的期待與希望,在這蘭月將盡,秋菊將開的季節中,誠摯邀約九月二十日您們能到校,讓我們能共商孩子的學習計畫,在這依稀微熱的秋風中,能與一群具有教育熱忱的好友相聚,委實是人世間的一大樂事,這是我們全校師生的一份榮耀與期盼。
九月二十日是學校班親會的日子,近六十年來,感謝所有參與青年學習成長的家長,老師與學生們的投入與支持,計畫讓一甲子的青年仍然充滿著活力與熱情,在這新的一年中,我們將遵循著「青中六有、精緻卓越」的學校意象,配合學校「青中六品」六大綱領的行動指標,期待學生未來能擁有上述六項修養能力,讓「青年」的孩子都能真正成為一個品德、學術兼優的學生,能為自己的未來奠定下良好的基石,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當然您們的支持與參與,將會是我們最大活力的泉源。
「我們都願意學生擁有好校園,因此我們創造好校園
我們都期待學生遇見好老師,因此我們成為好老師」
這是青年未來努力不懈的方向,也是全校老師的共識與行動指標,在未來的一年,熱切的盼望各位家長,能夠不吝指導的給予學校良心的建議。我們始終堅持一切的教育主體在於學生身上,一切的教育策略與作為,都以成就孩子未來良善的成就為依歸,因此,我們期望您們能與學校結合成緊密的教育網絡,讓我們共同的孩子--學生,能時刻於無憂無慮的安全環境中快樂的學習。
未來新的展望,我們將以提升孩子競爭力為優先方案,並加強學生禮儀規範,營造「友善校園」之學習氛圍,讓學生能真正發揮生命潛能。
推展國際教育交流,是學校另一項學習重點,讓還子與世界連結,重新閱讀世界,擁有創造能力、穩健的情緒管理、良善的品格修養及國際觀,是我們想培養孩子的共同願望,因此,「立足台中、閱讀台灣、關懷世界、行腳天下」是學校教育的主軸,近期學校將接受教育局評鑑,一年多來的努力,尚待此次的驗證。這期間尚須努力改善的空間仍多,但不變的是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不懈的共識與決心,期待您們的支持與鼓勵。
相信青年,我們必將給予您們「全人教育」的優質孩子。
夜在不知覺中沉了,寒星西掛,露重秋寒,我在校長室企劃著學校的未來,夜深了!晚安!我的教育合夥人們。
敬 祝
闔 家 平 安
諸 事 如 意
校 長
薛 東 埠 敬 書
2025.09.10 凌晨
我在等風! 也等你
等待!是生活學習中的一種常態。
等待著生命的長成、等待著學成的揚帆、等待著孩子的茁壯、從稚嫩的童年到年輕,等待著傾心的女孩走過窗前,等待著那揮灑汗珠的男孩。
而我卻選擇在午後溫柔的陽光裏,斟一杯茶,等待著風、也等你!細細地品味著,這慵閒的時光,我想,這該是離別前最初的寧靜吧!
我細數日子的音符,在四月的踱蹀中,每一漫步都是最美的、最動人心弦的板眼。
這段日子,時而溫暖春陽、時而落雨紛飛、時而嚴寒如冬、亦或烈日似夏,颯爽如秋、而伴我的是那一顆懸念著的心!還有不多的日子,將會再有一群雛鷹,展翅高飛。
而等待!是一種最美麗,也是最焦心的歷程。它可以是熱血的!可以是輕柔的!也可以是生命的紀錄!然其原始的本質,應該是耐心與時間的守候;我想起那些純真生活的經驗:在我的故鄉,風!是一種唾手可得的自然資源,我的很多朋友們!都在故鄉生活著,也因為生活的需要,他們都在等待不同季節的風,成為生活中的智慧。
春天!當第一陣風,輕柔吹過海洋時,代表種植花生的季節到了,因為風會為大地帶來春雨,是誰說過:「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夏季的第一陣風吹起,那是捕丁香的季節,那時候,連海水都孕育著一種甜味,而秋風的颯爽,是瓜果成熟的日子,我們會在田野間搭起豐收的爐灶,烤著甘甜的紅薯;冬季東北風吹向內海時,是故鄉的白金風,來自海洋的消息,因為它帶來土魠與白北魚的喜訊。
也因此,我總善於等待不同季節的風!
而這一季,我等待著是離別,也是聚首。等待著風!也等你!
在午後微光輕灑窗櫺的斜影中,點燃一鼎屬於思念的檀香,讓輕煙裊裊的散滿一室朦朧,因為朦朧,會讓思緒更顯得安定,然後沏一盞濃郁的清茶,讓茶香與檀香混合成一種無限思念的祝福,時而濃烈,時而疏淡,就如人間聚首與分離的滋味,三年了!在青年這美好的年代,有些人、有些事,可以記憶猶新,也可以選擇忘卻,但!那都是一種成長的痕跡、看著你們將遠行,我傍著欄杆倚身祝福:
「白茶烹煮無別事、撫琴彈箏似等閒;誇說年少輕狂意、人間有味是清歡」!
也許!多年後,會再聚首,也可能江湖路遠,不會再見,但如再見時,你若問我,那時的感覺,我會說:
「我在等風 !也等你 ! 等圓一場年輕時傾心的相遇 !」
關於2025青年高中三年畢業的祝福!
校長 薛 東 埠 2025.06.03
相約十五暝 薛東埠
不有以行無以求將來
不有以留無以顧阿嬤
海 是一櫓之遠的距離
丈量著親情的深淺
妳自薄霧中翩然舞來
訴說著擺暝的喜悅
而我是遠渡重洋的遊子 啜飲著故鄉的潮水
在起霧的港灣中試探溫情
三江口的細雨是歷史的清淚
一隻白鷺信步的走過船鄔 悠閒的 柔情的
一步 就是歷史的年代 在爆火中感受顫慄的悠然
而我們就如此地歸來
自馬祖到馬尾的文化中舞起信仰拜媽的虔誠
彷如昨日的溫馨 關於那份相濡以水的鄉愁
風燈 風燈 是大王守護海島的信物
不應有恨 那該是裡史的塵埃
我們齊心北望 那家國的憂傷
歸鄉的盼望
在十五的月夜
點燃一種信仰如月光的皎潔
浪漫的轉動起歸鄉的楜轆
唱起 思 鄉 調
附記:本校表演藝術科,受連江縣之邀到福州參與相約十五暝音樂劇演出,那一夜,在細雨中的海峽文化中心,既感佩
洪主任與蔡老師的用心教導學生,亦感動學生的精彩
展演,特以詩誌之,時2025年3月4日晚。
浪流連的四國
浪流連的四國 薛東埠撰
晨起,在細雨將歇未歇之際,令和10月25日、微雨、陰中帶陽!
當最後一陣細雨飄落之後,我憣然而起,記憶中,昨夜的酒過三巡後,與久保先生約定要去看沉水橋,一座沒有欄杆的小橋,在四萬十川的流域中,光是四萬十市的沉水橋就多達40座,一方面在於交通有無,一方面作為多水季節過濾砂石與確保平安的沉水作用,本以為是散步而行,卻是驅車前往,車子在蜿蜒的產業道路,約莫蛇行了十分鐘,來到了佐田沉水橋,那橋橫互於川水之上,約莫有三百公尺左右,我們一行四人,信步其中,怡然自得,橋上行人踱蹀緩步,橋下川水湍急,水聲淙淙甚是美觀壯闊,礙餘時間緊湊,只得胡亂地踅了一圈,即行返回住宿處,取了行旅,往退村儀式處趕去,也許未來尚有造訪之日,再見!這世外桃源。
昨夜細雨兼程,落滿了一夜無語的靜默,然!我是旅人,客居聽雨,免不了又是一夜無眠。
我們是第一批到達此地造訪的台灣客,在退村儀式中,則雅司先生如此的表示著。希望能在牽起友誼的橋樑,而我們亦期待後會有期,關於這人生奇妙的緣份,離開時,仍然看見這群年過七旬的異國勞者們,熱情地揮手道別,心中響起席慕蓉送別的那首詩,不禁有些感動這人與人之間的奇妙情緣。
高知縣立國際中學校,是一所完全中學,國中部成立於2018年四月目前學生約270人左右;2021年成立高中部約有800名學生。學校採開放式校園不同於一般日本學校需要換穿室內拖鞋,學校男女兼收,入學需要進行學科測試。學校成立以來即推動國際認證,實行國際文憑教育,國中部於2020年11月被認證為Middle Years Program(MYP),高中部於1月被認證為Diploma Program(DP) 2021年,學校成為IB世界學校。
學校推展體驗式教育,自主學習與研究實踐為學習模式,讓學生能夠自主計畫學習、小合作與探索,並佐與志工服務之自我價值探索為學習主軸。企圖培育:「擁有豐富內心與巨大企圖心的學生,透過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為當地和國際社會做出貢獻」,這目標符應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與需求。
學校建築頗具心思,學校的大階梯寬廣宏觀、兼具看台及階梯教室功能的樓梯走道,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更讓我心動的是,學生落落大方的對答與外語能力的普及,充分展現了學校教育目標的體現,在圖書館中正好遇見一群學生在探討英詩的寫作與技巧,問其間學習模式,蓋為自己小組討論後決定,問其是否學習或知道莎士比亞的14行詩,有學生能夠約略的說上一些關鍵點,真是不錯的學校,值得台灣學校與之交流學習。
車子到了篙燒體驗屋,一路曲折前行,已是午間約一點左右,先行以稻草燒製鰹魚,鰹魚是台日都有的魚種,即在協會人員的安排下,每個夥伴制燒自己的鰹魚。約三分熟,交與工作人員切分成盤,此為午間之主要副食,自己食物自己作,不失為一種良好的設計學習進行珍珠手串的學習製作,若學生來此或有吸引力,但用餐可能需事先調查,讓不喜吃魚的學生,也能各取所需。
四國交流說明會,讓我們更能體認四國的人文、歷史、風俗民情與文化底蘊,一場歡迎晚宴,導入了台日深厚友情的展現,更穿插了人形木偶的祈福戲劇,讓我們見證了日方的誠意與熱情,即使國情不同,藝術與真心是無國界的。
在日方的結束讚辭中,我飲下手中的那杯高粱,,那酒來自於台灣,卻是日本友人所贈,情比酒濃。
酒意酣暢,杯盤狼藉,反寢,無雨無語,夜在無聲地延續著!沉沉睡去!
這旅程的最後一晚!
時,月在中天,微西!
有些人的印象,會隨著時間消逝,甚至於連名字都遺忘了。但!有些人卻在你的心中落印下永恆的存在,因為歲月更顯的清晰動人。
也許,這是一篇遲來祝福與思念的感恩文吧!
一直很想跟生命中的老師們!表達我的思念與感恩,關於一個海島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教師節的當下,有學生送來祝福的卡片,上面寫滿了很多很多祝福的話語,也表達了學生對於老師或學校所有成員的真誠祝福與感恩,那是一種教育現場中不能言喻的美妙滋味,如醍醐灌頂,師生之情,真是人生旅程中不能或缺的真誠。
有學生問我:「校長,在您求學的生涯中,有沒有您最想念,或是最感激的老師呢?」。
大問哉!
「有的!而且不只一位?」我慎重地回答著
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五十多年前,那個貧困年代的海島故鄉-澎湖,那時的台灣還必須依賴美援,方能生活無虞。印象中,因為家中食指浩繁,那年我讀小學三年級、四姊六年級、五姊五年級、小弟一年級、還有三姊、大哥在大學就讀,每月僅靠父親約250元的薪資,家庭過得很是拮据,又加上祖母長年臥病,也是一項不小的負擔。因此,家中讀小學的小孩們,有一項默契,就是中午時跑步回家吃飯,說是吃飯,其實是地瓜湯,將地瓜切塊煮湯當主食,地瓜是家中自產的,所以管飽,那時一個小孩每個月的午餐費是13.5元,四個小孩就必須五、六十元的花俏,對家中的經濟言,是一項沉重的負荷,因此,我們對回家吃中餐也安之如飴,印象中的四月運動會那天,家長們都會到學校來看孩子的比賽與表現,所以學校加菜,有滷蛋與雞腿,很是豐盛。但我的父母必須忙於工作,所以我家的孩子,還是必需一如往常的跟老師請假回家,但,那一天許老師卻堅持要我留下來用餐,然而,同學們卻抗議的譏諷我沒交錢, 憑什麼用餐,但老師卻依舊堅持,並將她的那份午餐送與我就餐,那時年少我早已淚流滿面,一種羞愧與無助的徬徨湧現心頭, 許老師見狀也不再勉強,但堅持我必需將那份餐點帶回家,回家後,興沖沖的將魯蛋與雞腿,奉上給予最疼我的祖母,卻見祖母閃過一絲溫柔的慈光,告訴我:「阿嬤吃素不能吃,乖孫你吃!」,那情景時刻在我異鄉的夢中迴旋,多年後,直到自己當了老師,方能領略許老師的那份真誠關懷,也就不恨了。
國中時的張老師,是我這一生最感激的老師之一,我亦尋找了多年,只知道張老師來自於屏東,教健康教育與體育,是我國中一年級的導師,那時學生人數很多,一班約有五、六十人,且社經背景落差極大。張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品格與生活規範,記憶中我們班上,在生活三項競賽中,蟬聯了二十週的三項冠軍,老師很用心的教我們打領帶、燙衣服,他把學校廢棄不要的桌球桌,搬到教室後面,教我們如何整理服容;如何與他人溝通進對應退,我常想,我現在進老師辦公室會喊報告,得到允諾後,會鞠躬再行進入辦公室,都是老師那時的諄諄教誨所培養的好習慣,國三時,因為幫忙家務所以長了凍瘡,那時張老師在一次偶遇中,看到我手上的凍瘡,除了囑咐我快升學了,要好好讀書外,第二天的早自習,他來到我的班級,遞給了我一罐白色的膏藥,那一個冬天,我家的小孩不再為凍瘡所苦,那一個情景,一直支持我關懷我所有的學生,那是一份愛的傳承,只是老師已不知在何方了,也許有緣可以再會,我想張老師應該七旬有六了吧!
日子一路搖盪到了高中,那時一群同學都喜愛運動,整日在教室、操場與體育館中,擺渡著千篇一律的生活踱蹀,那時體育館前有一方花圃,種植著幾棵木麻黃及矮榕樹,磚砌成的花台,剛好可以容納我們做伸展操,高二時,學校換了一位溫文儒雅的許校長,每天清晨,都瞧見他坐在花台念書,日復一日。
直到高三上學期的一個清晨,他突然叫住我,說了一句運動很好,但有時候也要用修心準備大學聯考,校長相信你可以考上好大學,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每一年在我的故鄉,應屆畢業生能上大學的約莫四十到五十人之間,而畢業生約有六百人左右,那是一種心靈的震撼,我們這群運動學生,居然會被校長關注,而學校有一些老師,對於田徑隊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嗤之以鼻,尤其是我的國文老師,對田徑隊更是不假辭色,這也是我選擇讀國文研究所的原因,因為我想打敗老師,證明比她強的緣故。
但!現在想想,多虧了許校長的鼓勵與老師的奚落,不然沒有今天忝為校長的我,多年後回到母校掌篆,更能領略那時校長的真心,因此,我心中仍是充滿感激,因為不想被瞧不起,所以要自我砥礪,多年後的港都校長聚會,猶見當年許校長的長者風采,實為人生幸事。
大學是另一種人生學習啟蒙的發生
感謝中文系的諸多老師,我至今仍然記得傅老師,在我最能學習的年代,要求我點斷史記、背誦四書及詩詞等,每天在晨起時,得到輔園找他背書,那時覺得是一種負擔,別的同學都在享受大學自由學風,只有我必需接受背書的折磨,到如今自己走上教學一途,上課時信手拈來的詞句,我都在心中升起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真的是一種真積力久則入的體驗,為學之道無他,下苦功而已。
王老師是為我講解老子與韓非的精義的恩師,他是哲學系的教授,來中文系開課,那種對於哲學的精闢見解,引領我開創了另一種學思辯的學習歷程,一種全方位思考的哲學訓練,在綜理校務能夠準確的洞察癥結所在,是我一生的幸運學習的所。
每年的暑期,我必需到工廠工讀,為學費打工,大三暑假將至,一如既往,又開始尋覓工讀的機會,一個午後,同學告訴我,教文字學的王老師在找到我,我見到王老師時,他問我是否可以幫忙為他看房子,因為他暑期必須到美國探親。並給了我一筆為數不少的經費,說是幫他付水電費,其實王老師回國後,我將剩餘的錢拿還給他時,他只是笑笑地要我收好,囑咐我好好準備考研究所考試,不要再去打工了,那時的我太年輕!好像沒有跟老師說聲謝謝,現在想想真是太魯鈍了!那個大三暑期的安心讀書,奠定了我現在學術的基礎,離開學校後,就沒有再見過王老師了,也許有空時,應該回學校看看了!
近的日子會遠,遠的日子會近!
人生重複著許多出走與回歸的戲碼,這起起落落的離離合合,不就是一種情緣的貞定與幻滅,珍惜擁有!這是我對學習歷程中的探索,有一天你將會知道箇中滋味!
如人飲水……
校長 薛東埠 誌之
2024.12.18 歲寒台北歸來
微冷!
是最近的感覺,不在外在天候的轉換,而是心中自有一份冷靜空照人世的醒悟,在秋月籠罩人世清景的同時,思索著人、事、物、時、地與我之間的流形。
荒蕪的山谷中,所投射映照的會是最美的月光!
而年少渾沌的青春,一定會是最美的學習時代!
我整季思索著學校未來開展生機的可能,卻讓自我的意志僵化於形式的追尋,忽略了本質充實的另一層真意;幸而有「微冷」的靜思,讓我於理性與感性之間,更深切的體悟了生命的堅持,那是驀然會心的一種領悟,正如稼軒醜奴兒的轉念,原來愁與不愁之間,卻道是『天涼好個秋』!
那夜,在操場的角樓上,一抹上弦月清冷的高掛空中,腦海中不經意地閃現那些李白的詩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那是一種安詳的靜謐,更是夜在青年的幸福;而今晨,我在早起的青年秋晨間領悟了,如此的境界。
文明或可能根植於野蠻,但絕對不喜歡於野蠻,在歷史的角落中,往往會有很多不對稱人格的對抗隱藏其中,而最後決定歷史結論的,卻往往是後繼之青年們。有人如許的說著,人世間最真純的友情是在童年、最具夢想擘劃的會是在青年、最喜樂的相遇是在晚年的異鄉中,猶相逢當年的敵手的共話青春,這會是人世間的絕佳滋味,就是在這時代的關鍵時刻,我想告訴您們的一些智慧,試著放開一切的心執,如稼軒於西江月—「遣興」所云: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松、我之間,何等的自在灑脫,何等的自我堅持,這是一種人生態度的體現,我願意與您們分享此種人生哲學的頓悟,希望在您們成長過程中,不隨現實起舞,而擁有自我堅持理想的智慧。
夜晚漫步校園是我多年的習慣。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變成一個二十四小時守候校園的園丁,自馬高那年,家中老房子傾倒重建開始,然後虎尾四年、白河三年又六個月、到如今的青年,已成為工作中的一環,而巡禮校園的夜晚,那是一種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看著晚自習的學生們戮力於學習,您會發現那是一種生命成長的甦醒,教育的陪伴與等待,讓學生走過無憂的青春,而我也樂此不疲!
女孩問我:「校長!可以在清晨的校園播些音樂嗎?」,「哦!好的」我不加思索地回應道,多年前在我的學校中,早晨有空中英語教室的播放學習,而午間有古典與流行音樂的點播時間,那莫札特、蕭邦與刀郎、陳奕迅、張學友的歌聲,滋潤了那時的孩子們!多年後的聚會我們猶畫當年稚嫩的青春。孩子您的提議太好了!喚醒我遺忘多年的教育經驗,這理性與感性的交匯季節。
多年前的秋夜,孩子自上海傳來一篇文章,透顯著對家的思念,文中言及在異鄉的街道中,看到如台灣校園中的榕樹,總不經意的思念起當年在台灣學習的日子,不知什麼時候能再見到故鄉的榕樹,相對於遠離家鄉的孩子,您們真是有福的一群,在今晨的踱蹀中,有些深切的思考,是種教育真心的叮嚀。孩子們!忘卻外在世事的紛擾鬥爭吧!讓自己於理性與感性間,求得一份「天涼好個秋」的舒適快意,您自會領悟人世間,另一種沁涼,如清晨之甘露,芳香自然。
學習或可如攬鏡自照,鏡中內外,互尊悅納,鏡中水月-汝或為鏡中人、或為鏡外人,一體兩面,即是如來。
那會是一種生命活潑的展現,如秋之晨露,安靜無欲,渾然天成,育化萬物,順應自然。
校長 薛 東 埠 誌之
白露之晨於清秋的校園中見
一群學子之冥想
2024.10.16
113年初的晚冬,冷冽的北風還在人間肆無忌憚的瘋狂,二月一號,農曆的春節還有幾天才到,而我亦揮別了歷經三十八個年歲的公務生涯,毅然決定來到中台灣的異鄉,開創屬於自己另一種嶄新的教育理想,履任一個新的教育旅程,而日子一晃眼就是半年的消逝,而我也逐漸地適應了私校緊湊的校務生活,從一個公務較安穩的職場,一步一腳印的邁向私校校長的位階,這過程,我始終相信:「教育無他、愛與真心」而已!
真心的看待每一個教育的過程;
真心的對待每一個莘莘學子;
真心的規劃著教育的理想藍圖。
這會是一種良心的驅使,打從接觸教育開始,就揚起良心的帆,一路的護送著所有的學子們,成功的到達生命學習的另一個彼岸,這就是一種教育的真心,那是種無怨無悔的耕耘與戮力,在中台灣的杏壇中,去創造一種真正「人味兒」的教育,是我最初的念想。
那些年,選擇離開故鄉,是因為我知道「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研究所畢業,返回故鄉,在海洋浪漫處,耕耘教育的真心,十年,我自西嶼到吉貝,為著就是了解故鄉的風土民情,用教育的「真愛」去引領灌溉故鄉的學子,那些年中,我與孩子們在課堂中,在操場裡,為著共同的信念,「為自己的故鄉,厚植人力資源」而彼此無私的努力著,學習著。
而我亦感謝自民國75年到84年西嶼、吉貝的那群孩子,您們成就了我,亦如同佛家所言的,是孩子來渡化老師,老師來成就學子,在那些年頭中,我們真正的創造了一場場師生的「春風化雨」,然後呢?
我總告訴您們「要學習到更大的海洋,投射自己的身影!」。
然後,學成了,回來,回來奉獻給予故鄉,這樣故鄉會變得更好,然後,我看到一群群的孩子出走了,也回來了,而我也信守自己的諾言,給予故鄉十年,然後到更大的海洋,去奉獻自己的所學,也到更大的城市,去學習自己的不足,因此,我去到了港都-高雄,澎湖人的另一個故鄉。
到港都,一任如斯的真心奉獻!
自和平、左營、到苓雅,我始終堅信,放眼生命的成長,孩子會有無限的可能。在和平的三年歲月中,有一群與我朝夕相處的孩子,在多少年後的校園中,再次相遇,而我是校長,他們已有多數是老師,他們告訴我:「老師,如果沒有當年您的堅持與鼓勵,我們不會投身教育行列。」聽到此言,我看到了教育無限的希望與未來,在左營的六年中,一任如斯的堅持訓導工作的公平、正義與關懷,有一女孩,學業優異,卻愛與古惑仔玩在一起,曾經蹺家迷途,因此,堅持,我將她逼來學校學習,現如今那女孩是新樓醫院的骨科醫生,在左營,曾有162位學生與我在最冷的冬季,爬上玉山,有162位學生在寂寥的月空下,與我漫遊鹿港的龍山寺中,這些「體驗式的生活教育」,即是我對教育的堅持與無悔。
苓雅6年,我仍一任如斯的耕耘著,學校蛻變了,不再有遊蕩的學生,不再有師生衝突的場景,不再有中輟生,不再有……。換上的是朗朗的弦歌,換上的是全校師生的融洽和諧,換上的是亮眼的升學成績,循規蹈矩的生命常規,換上的是學校如詩如畫,洋溢人文氣韵的校園溫馨,是家長的認同,學生的純潔,教師的用心奉獻,苓雅國中,開始成為港都的「明星學校」,而這僅是短暫一年六個月的耕耘。
我是信守承諾的!
99年我回到母校馬公高中接篆,開創了海洋教育的新聲,也提升了故鄉學子的國際視野,105年的虎尾高中,那四年我們共同創新虎高新局,一連三年台大醫科的狀元與榜眼,那是一種教育傳承的戮力,白河商工的優質化與校園整建是另一種教育的傳承,那些年我走過了教育職涯的黃金年代,這是一種無怨的付出與甜蜜的負荷,如山崗上的那輪灣月,享受著生命的責任賦予,靜謐無聲!
我來青年是一種恩賜,感謝造物的安排!
創造校園的人文氣息,與校園故事是目前我的戮力,一個學校的偉大不在於建築的宏偉,不在於設備的新穎,而在於它必須具有「文化的氣質」,我們正在創造這種偉大,我們正在寫青年的人文歷史,這是真心的奉獻與努力。
教育是無限延伸無所不在的,從故鄉到異鄉,一任如斯!感謝生命中所有合作過的夥伴,那是人生最燦爛且是無怨的青春歲月!
放眼生命的成長,那是種無限的可能!
然後呢?待得夠久了,待得夠真心,異鄉即是故鄉,關於我的教育理想之實現。
校長 薛東埠 誌之
2024.08.29
久違了的鵝黃,身影不經意的走過學校長街,一串串阿勃勒的花多映入眼簾,是那麼的孰悉又是那麼的陌生,思緒回到了年輕時的校園中。
那個年輕的歲月!
有些答案,我可以現在就告訴你。但,有些答案,卻要等好久好久以後的未來,讓你慢慢的去發現,關於這人生成長的歷程。而更有一些,恐怕要等到連問題都已忘記了!而答案還在不知名的時空中飄零著,我摯愛的孩子們!
這是一個怎樣年輕的夜啊!當校園的鐘聲響起時,我正在長廊中品味著這夜的芳華,而雨絲如絮的緩緩降下,讓我思想起同樣的另一個年輕的夜,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在我的故鄉觀音亭的海畔的夜,也如今夜般的飄著落雨,那沁人的海風是最最母親的撫慰,靜靜的擁著思鄉遊子,給予最初的治療。
「明天就要遠行了,準備好了沒?」酒過三巡,細瘦男孩舉杯向著戴眼鏡的男孩問道。
「已經沒事了!我想,除了將這潮音美景印烙心中外,一切都已準備好了。」
「那麼,天涯此月,珍重了。」細瘦男孩一飲而盡,無限感慨的說著。
「不知道洛杉磯的月,是否帶有海潮的音符。」戴眼鏡男孩望著天邊,神情落寞的訴說著,此時寒星點點,曉月將殘。
「明天還有要事,就此別過,再見……,乾了這一杯吧!不知何年能再重逢!」細瘦男孩再次舉杯,沉重的向戴眼鏡的男孩邀約著。
在故鄉,夜遊觀音是心靈最初的感動,夜遊觀音啜飲著這兒的人、事、物與情,當飛機滑向跑道冉冉升空時,淚!不知什麼時候落了!「淚眼問花花不語」,唉!別了!我那年輕的夜!
然後呢?日子一路的搖盪到如今,戴眼鏡男孩也終不知所止。那一份對鄉土的關懷,恐怕只能於異鄉的夜中,時時夢迴淺嚐罷了,而細瘦男孩也離開了最愛的故鄉,在古都的夜雨中,總會不經意回想起那一個年輕的夜,那一個曾有著壯闊理想年輕時的夜,時時於異鄉的夜中,不時的跳躍心頭,如年輕時那樣地明顯鮮動,然後又是經年,那男孩又於中年後回到故鄉,而那異鄉年輕的夜,卻又不時於夢魂中,實而躍動、時而鮮明、時而模糊,時而眷戀。
唉!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年輕的夜!在青年的夜中!
在宋朝也有如許的一段年輕的夜,那一年蘇軾與弟蘇轍一同上京趕考夜宿寺廟一場夜語驚醒熟睡中的兄弟,起身披衣雨夜讀書,吟著唐代詩人韋應物「那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的詩句,相約功成名就之後,退居故里,共享「風雨對床」之樂。其後蘇軾下獄幾乎問死,期間思想起當年的夜讀情景,不禁悲從中來,寫下了不朽的絕命詩,其中有吟:「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成就了千年的佳話,現如今我亦有胡馬依風的感傷,那年輕的夜之場景,時刻不安的於心中浮現,只為了這又是一季落雨分離的季節。
試著為自己記憶起年輕的夜,試著為自己創造一些年輕的烙印,那會是你ㄧ輩子取之不盡的資產,那會是你在往後歲月中淺嚐青春滋味的藥引,那會是當你垂垂老矣時,唯一感到欣慰,不枉走這ㄧ遭人世的見證,問題是你能當下醒悟,為自己留下一些年輕之夜的記憶,為自己創發一些動人心絃的年輕的夜景,這是身為長輩的我,無私的叮嚀,在這落雨如絲的雨夜,就好像當你年輕時,欣賞那對街的清純女孩一般,靜靜的觀望著,一任階前雨到天明。
其實有一些答案,早就已經懸掛在那裡了,只是回答或不回答都已經不再是那麼的重要,若你一定要知道答案的真相,那就如同我無私的叮嚀,請在有限的青春中,去創造無限的記憶圖騰,等你年長後,去慢慢追溯你那稚嫩的青春吧!或許,它會如同一朵怒放春天的阿勃勒花,無悔無怨的在所有的環境中盛開著,一如你的年輕。
若你一定要知道,在未來的日子中應有的答案,那麼請現在開始儲存你人生記憶的存款,等到有那麼一天你能攜一壺清酒,到海朝我的故鄉,輕叩我的古老的門扉,而那時,或許我已經很老了,但我仍願意陪你一起追尋在那年輕的夜裡,有些什麼動人的記憶,我仍願意戴起我老花的眼鏡,為你一一仔細翻撿那個年輕的季節,我們是否曾經創造過撼動人心的記憶。
也許,你來時而我已老去,那麼,我會留下ㄧ封書信告訴你們,那時我們是擁有一個或無數個,怎麼樣撼動人心的年輕的夜,讓我的子孫傳遞於你,關於年輕時那些年輕的夜。
而在那些年輕的夜,月色會是怎麼樣的清靜,或是雨會是怎麼樣的漂盪如絲,或者會是一個無月也無雨的靜謐的夜。
一路上有我陪你同行未來,一如那年輕的夜!
校長 薛 東 埠 誌之
2024.05.28
*2024.2.1來青年履新,驚訝於學生的優質,4月脩忽而過,離別在即,特以此文伴你們一生砥礪,念這份得來不易的師生情緣。
在蝕疤的祭奠中
我們撐起神秘的傷痕
寄望神的救贖
拉開希望的幕帷
穿越過Hello Thai的漫妙
那傘是源自西湖的相遇
輪轉成悠雅的泰國風情
如少女的初戀
在指間細數年華
漫過江戶的銀柳
花魁 是一種自由的嚮往
而我們在殷紅的浪漫血色中
寄望著 天的藍空
而三弦是我唯一的 仰 望
如傘的舞步
你是我的願偶
那黑是不一樣的白
紗的矇朧遮掩了幸褔
權杖。弓劍 槍 扇與普克是一場生命的豪賭
在落幕時舉起希望之手
擺弄自己的人生
不落黑白
我試著追尋那唐代飛天的輕紗
舞起異國風韻
如沙漠的熱情
悅舞 那迪熱
我跋涉而來
探訪樓蘭的妳
即使經歷了千年
那仍是我無怨的 關於悅舞,那迪熱
妳是我的魔豔
是那麽的不同
自遠古歸來
渴望的思念
就讓我們展現千年來的舞動
幻化成不朽的青春
就如此吧!
而 我們終究
有了自己的年代
哦!
Hello 酷
*0417的夜晚,學校美容科畢業展演,師生的戮力著實令人感佩,有感而發,遂將學生不同主題入詩誦與所有的參與者,這是一個美麗的春天
校長 薛 東 埠 誌之
2024.04.17晚
四月的天空,時而萬里晴空、時而淡藍微雲、時而細雨紛飛,一種多變的氛圍在校園中無限的擴散,那是一種學習生命力的醞釀與激活。
於是在「青年」的校園中,開展了教育活力的泉源,月初的53週年校慶活動、教育市集及雲豹盃3對3籃球賽、適性鑑別、美容科 Hello酷、音樂科的搖滾學院、五人制足球全國第四名、還有五月的表演藝術科展演等,充分體現了學校優質的文化底蘊,一方面感恩眾師的辛勤耕耘,另一方面更佩服學生們!對於學習的執著與投入,這份師生共同的戮力氛圍,更令我相信「青年高中」未來將會呈現飛躍式的進步,並邁入卓越之境。
開學經旬,時有好友來訪,清明連假,在不經意的友人對話中,我總會慎重的表達一種對於教育及學校的憂心與關注,朋友笑稱我太「癡」,連放假也在想著如何讓學校更臻完善。
是嗎?的確太「癡」了!關於教育、關於學校發展、關於學生學習,我不否認自我此種生命人格的結構。
一般人對「癡」的解釋是太傻了,或是太沉迷,當人們對於某些人的學習落後或不解時,常以「白癡」稱謂式的冠以「哮呆」的名號。然而,對我而言「癡」的解釋卻是一種專注,一種鑄情,一種從容的堅持及執著,是生命把持不移的自我覺知,一種對於自我人生理想的實現,對於自身人格的光明磊落的素養。
詩人因為太「癡」,所以能夠「上窮碧落」的創作出動人心弦的不朽佳句,一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爽朗。
畫家因為太「癡」所以能夠「何嚐惜墨點微芒」的水墨渲染,畫盡江南山山水水,展現視野「蒼遠」的美感距離。
楚霸王因為太「癡」,所以在烏江困圍時,慷慨高歌的和一生不捨的女人虞姬告別,留下一種歷史生命的「癡絕」。
嵇康因為對於音律與酒的「癡絕」,竟讓「廣陵散」遺落,且成就千年的藝術謎樣的傳說,這都是一種對於生命堅持的「癡絕」,一種「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傲氣與悲涼。
至於我,對於「青年」未來更上層樓的教育「癡絕」,亦即是對於自我生命鑄情的元素,「癡絕」亦可以是一種生命美感與良善的展現。「科技藝術青年,臻於精緻卓越」是未來青年格局的理想擘劃,是一種提昇學習成長的堅持,教育亦可以是一種對於「美」的尊敬與執著,通過這種執著,在113年的晚春中,讓我們一起展現對於教育的「癡絕」吧!
因為這即是生命鑄情的元素,關於我對「青年」的「癡情」。
校長 薛東埠 誌之
2024.04.17
(2024.04.13)
各位青中活潑可愛的同學們!平安喜悅!
學校53歲了!這會是一個多麼不容易的經營歷程,因此,學校決定採用園遊會的模式(113/3/30),來為學校慶生,同時透過交流與互動的過程中,呈現出平時學校教育與學習的成果,在微冷的三月底,讓我們一起創造這一次感動的慶生會。
我始終相信您們是無比聰慧且創造力的一群青年,更相信您們會各展所能的創發不同的園遊會模式,或是才藝展演、或是美食饗宴,這將會是您們最難忘的學習體驗!那麼,何不在這一個美麗的日子,邀請您的父母、親友與國中的學弟妹們!一起來領略這一場溫馨的邂逅呢?
為了服務國中端的學生,學校也將開設教育市集,促進國中學弟妹可以了解本校綜合高中、藝術類、工業類及餐飲類群科,為未來升學做出最適當選擇。因此校長期盼您們能帶領您的學弟妹們蒞校參與體驗教育市集,協助學弟妹們一起成長,學校將會提供園遊會消費券給參與教育市集的國中同學,詳細內容請參閱本校新生入學資訊網。
校慶!一個美麗且溫馨的聚會,53年不容易的歲月,您們的參與將會是學校的榮耀,讓我們共創一個驚奇且美好的校慶歲月,這將會是我們將來共同美好的經驗與回憶。
校長 薛東埠 敬邀
2024.03.18
敬愛的家長、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是因緣聚會也好,是時勢自然形成也行,對您們總懷著萬分感恩的心,因為有您們的支持與協助,讓我有機會,到這塊教育的福田-「青年高中」,為您們及所有的莘莘學子服務,這是我這一生最大的福報,僅以此封短箋,獻上最真摯的謝意及祝福,願您們都能福慧飽滿、幸福快樂。
我,是來服務與學習的!請容許我如此的請求:請讓我們共同努力,為青年的學生創造優質的學習校園吧!
「老學校,但應有新機能」,我如此思維著!
來到學校已過一月,我感動於老師們的努力、認真及付出,那是在從前服務過的某些學校所看不到的,我驚艷於學生的才情及聰慧,那種天然渾成的氣韵,如同家鄉那晶瑩澄澈的珍珠一般的亮麗,著實讓我怦然心動!那麼請讓我們攜手同心創造青年無限風華,可以嗎?
我是願意溝通的,校長室的大門,永遠為所有的親師生敞開,我也願意融入您們的團體中,去傾聽您們的意願及心聲。
「善待學生,善待老師,善待所有的生命」,是我堅持的理念,我願意分享您們所有的喜悅與悲苦,讓我們結合成一個「大家庭式」的團隊,為我們所有的學生負責任好嗎?這是我的第二個請求。
「品德、品格、品行、品學、品質、品味」六品目標是我對學校經營的戮力,希望打造一個真正具有「青中六有」的學習樂園,「提升學生學力與課業水準,落實生活教育」是我衷心的堅持,那麼請容許我做適度的改變。深耕學校文化,去創造青年永續的璀璨未來,這是東埠的第三個請求,亦是對學校的承諾。
「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所有的孩子是全人類的希望!」
這是我來學校的第一場雨,這偌大的校園,靜極了!連簷前的雨濂聲都清晰可聞,就是無盡的寧靜,沁冷的校園裡憑添了一種空靈的美,在這紅塵俗世中,夜在青年是一種幸福!
我在校園中思索著學校的未來,有「夜來香」的花香飄來,那是種濃郁且溫馨的香味沁入胸懷,即是一種如兒時般單純的溫柔,彼時我將滿天雨水納入胸中,說是醉了,醉在這學校的雨落校園的空靈,我登上樓頭近處是東湖公園的雨映街燈的朦朧,遠處是那山的煙雨濛濛,「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放翁的詞句油然而出。教育的合夥人們,夜深了,想必您們都已入眠,那麼,請容我再做一次請求,請給予東埠適度的支持與批評,讓學校能更優質的開展未來,因為您們能,而學生需要。
願您們有個美麗的好夢! 謹 此
敬 祝
平安喜悅
校長 薛 東 埠 敬 上
2024.03.11小樓春雨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