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通識月】10/12 (一) ~11/20 (五)

THE 20TH GENERAL EDUCATION MONTH

主題:藝遊四方,獨具匠心

💫徵件競賽主題-「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10/05~11/06

最新消息

第20屆通識月-徵件競賽「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頒獎暨分享會

🎯時間:109年12月02日(三)中午12時10分至13時00分。

⛳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社會科學院203教室(翻轉教室社203)。

🥢注意事項:當天提供餐盒,限﹝已線上報名且前20名報到者﹞,報名未完成者恕不提供餐盒。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A8lalp

*當天僅提供餐盒予﹝已線上報名且前20名報到者﹞,報名未完成者恕不提供餐盒。

*敬請準時參加。

#臺北大學通識中心 #第20屆通識月 #徵件競賽

2020.11.19評審結果|第20屆通識月-徵件競賽「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頒獎暨分享會】


第20屆通識月-徵件競賽「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徵件競賽評審結果公告

#臺北大學通識中心 #第20屆通識月 #徵件競賽

經中心評審會議,依徵件競賽作品之計畫的可行性、開創性、影響性和持續性等考量進行評分,擇優前三名及三名佳作結果如下。

📣得獎名單📣

【第一名】:頒發獎金伍仟元。

作品名稱:傳統產業之工作經驗、所見所想與自我成長

得獎同學:會計學系 陳宥霖

【第二名】:頒發獎金參仟元。

作品名稱:【法律人也可以很藝術】 —我在幕後堅持我的音樂夢

得獎同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李政霖

【第三名】:頒發獎金壹仟元。

作品名稱:音為渴望

得獎同學:會計學系 楊承佳

【佳 作】:頒發獎金伍佰元。

作品名稱:跳出舒適圈-職涯導師實習計畫

得獎同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 邱韻如

【佳 作】:頒發獎金伍佰元。

作品名稱:走進無圍牆博物館,翻轉我眼中的萬華

得獎同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林佳蒨

【佳 作】:頒發獎金伍佰元。

作品名稱:那年暑假我在韓國蔚山交換的日子

得獎同學:經濟學系 郭偉玲

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歷屆得獎作品◆

https://bit.ly/3c83aKZ

本屆作品將於12/2分享會後上架~

📢若有疏漏或資訊更新,將以最新之法規或通識中心網頁公告為主。

通識中心公告:http://www.ntpu.edu.tw/college/e7/news.php?class_id=15

2020.11.18(最新)│「臺北大學飛羽圖鑑」紙本書籍已索取完畢,感謝大家的支持!

紙本書籍已索取完畢,歡迎大家多使用線上閱覽!

📖|線上閱讀版連結1https://bit.ly/38FhhK2

📖|線上閱覽版連結2https://bit.ly/362lwxr

------------

《臺北大學飛羽圖鑑》已於(11/16)第20屆通識月閉幕活動發表囉,

電子檔點選本中心網頁輪播圖片即可下載;

各位師長及同學如有需要紙本書籍則可至通識教育中心(三峽校區行政大樓3F13)索取,

數量有限,領完為止。

謝謝大家~

通識教育中心 敬上

臺北大學校園鳥類圖鑑《臺北大學飛羽圖鑑Field Guide to Birds of NTPU》線上閱讀版上架啦!


108學年度第2學期[生物多樣性]、[自然踏查自主學習]兩門通識課程學生,在顏士清老師的指導下將於本校所觀察到的三十餘種鳥類,編製為臺北大學校園鳥類圖鑑《臺北大學飛羽圖鑑Field Guide to Birds of NTPU》,帶領大家認識校園中出沒的鳥類及關心我們的自然環境。

📖|線上閱讀版https://bit.ly/38FhhK2

2020.11.25新增📖|線上閱覽連結|:https://bit.ly/362lwxr


💖領獎注意事項💖

🎉領獎時間:109/11/17~11/30 16:00。逾期取消領獎資格,獎品由通識中心全權處理。

●所有中獎者本人親自於領獎時間攜帶身分證件(學生證、身分證)至通識中心(行政大樓3樓13室 通識教育中心),填妥「領獎申請書暨領據」等相關資料,俟主辦單位核對中獎人身份及相關資料,無誤後即可兌領。

●請中獎本人親自填妥領據,中獎須提供身分證明。若無法提供身分證明,或提供中獎者本人資訊等任一資訊與中獎資訊不符,視同無效,主辦單位得取消其中獎資格。

●為利獎項兌領,請確實仔細檢視「領獎申請書暨領據」兌獎內容及填寫完整,並為配合學校核銷程序若有需要補件者,中獎者須於通知後即可補件不得有異議。

●中獎者若為未成年人,需檢附戶籍謄本並配合提出法定代理人同意書,方可領獎。

●俟中獎者完成領據資料填寫後,主辦單位再行檢視中獎人身份及身分資料,無誤後進行兌領作業。所有得獎資格需經主辦單位審核合格方為有效,一切查驗標準以主辦單位為準,並為唯一憑據。

●另,頭獎:Apple iPad,因配合蘋果公司新款iPad上市,主辦單位刻協調廠商提供最新款iPad給予中獎者,預計於11月下旬後12月中旬前到貨,到貨後會立即連絡中獎者至通識中心領獎作業:確認中獎本人,將會由中心人員陪同中獎者至總務處事務組驗收領取作業。因此還煩請中獎者耐心等候,再次感謝您的體諒。

🎁前三大獎,中獎金額市值1000元以上,未滿20,000元:頭獎:Apple iPad(1名)、貳獎:藍芽耳機(2名)、參獎:拍立得(3名)

🎁其他獎項,中獎金額市值1~999元,未滿1000元:肆獎:五南500元禮券(10名)、伍獎:全家200元禮物卡(20名)

●抽獎後中獎名單整理完畢,將會公告於中心網頁及中心FB,並以簡訊通知中獎人領獎。

●其他詳見「領獎申請書暨領據」之領獎說明。

--------------------------------------------------------

📢若有疏漏或資訊更新,將以最新之法規或通識中心網頁公告為主。

📢通識中心公告:http://www.ntpu.edu.tw/college/e7/news.php?class_id=15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pucge/


聯絡人:秘書室 行政專員 羅皓恩 #66040

「如鳶高飛」、「鳶飛三角湧」...從地標鳶山出發,以「鳶」為象徵,臺北大學從校徽到校歌,處處充滿「鳶」的意象,然而校園內真的可以看到「鳶」嗎?漫步三峽校區,經常可見各式各樣的鳥禽類在身旁翱翔,但是你對這些鳥類朋友認識多少呢?

通識教育中心16日發布首部《臺北大學飛羽圖鑑》,歡迎所有師生民眾自由下載或至中心索取、按圖索驥,除了了解這些飛禽的樣貌、棲地和習性,更提供許多鳥類小百科,幫助大家更知道如何與這些校園內的鳥禽住客共處。

《臺北大學飛羽圖鑑》由目前任教清大的前通識中心助理教授顏士清指導、108學年第二學期修習「自然踏查自主學習」課程同學完成,經過一個學期實際觀察,共紀錄了34種經常可見的品種,依照不同棲息地區分,還錄製不同鳥類叫聲,讓大家不單看清這些鳥類的模樣,也能聽聲辨鳥。

顏士清表示,三峽校區內有大片草地、森林、湖泊,也有現代都市建築,多樣的環境吸引不同鳥類棲息,根據過往公民科學觀測紀錄,最高曾出現56種鳥類,因為校園緊鄰都市社區,因此多數都是常見、能夠與人類和平相處的鳥類,但也不乏偶爾可以見到少數在深山中才能看到的鳥類。至於步入黑森林區,也有機會能發現臺灣特有種-臺灣藍鵲的蹤跡,「表示近年臺灣藍鵲也開始逐漸都市化了。」

參與《臺北大學飛羽圖鑑》編製,企管二劉芯瑀說,自己一開始對於校園中的各種鳥類也很陌生,但因為課程要求必須分組上台報告,受到陳旺池學長影響,看見他眼中閃耀出對這些飛羽動物的熱情,因而受到感染,決心在課堂結束後,和旺池學長在內其他四位同學持續投入,「希望讓更多人都知道臺北大學有很多鳥,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

《飛羽圖鑑》以校園分區為本,依據教學區、心湖、棒球場、黑森林等不同區域,分別介紹鳥禽的生物學分類、學名、別名、型態特徵與說明,更加上校園「稀有度」評等以及同學們的觀察紀錄與心得。顏士清解釋,其中一顆星的代表像是八哥、家鴿等,都是很常見的鳥類,至於臺灣藍鵲、白腹秧雞等就屬於稀有種,必須仔細觀察等候才有機會看到。

不光是物種辨識,《飛羽圖鑑》中也提供許多鳥禽相關知識百科,像是許多人經常分不清楚心湖的鵝與鴨,圖鑑中特別提示大家觀察「嘴巴」特徵。至於有些人會在心湖畔享受餵鴿樂趣,顏士清則嚴正提醒:無論是鴿子或任何野生動物,都不應該隨意餵食,除了可能暗藏「禽流感」的疾病危機,也將破壞生態平衡、造成環境汙染。「而且鴿子需要各種營養,光吃麵包只有澱粉,吃自然昆蟲對牠們比較好。」

也和人類介入過多造成生態不平衡有關,顏士清就遺憾,雖然臺北大學以「鳶」為形象,但其實無論是「黑鳶」或「黑翅鳶」等早年在臺灣被稱為的「鳶」,因為過去四十年國家推動「滅鼠週」導致鳶吃了毒老鼠或農藥,現在都已經大量減少。就過往紀錄來看,三峽校區最常見的「鷹科」只有「大冠鷲」,但也未長期棲息在校內,希望不久之後可以見到更多包括鳳頭蒼鷹與領角鴞等鷹科在校內繁殖生存。

創造永續友善環境,顏士清期盼臺北大學能開設更多自然與環境相關課程,培養更多同學具備相關理念;而在維護美麗景觀時,則要避免使用除草劑等人為工法,「除草劑無法根除雜草,但化學物質卻會造成土壤、水和環境汙染,對人和自然都不好!」

《臺北大學飛羽圖鑑》發表之外,通識中心16日也舉辦20屆通識月閉幕演講和回顧活動,邀請年輕木雕藝術創作者曾上杰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鼓勵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從中耕耘但也不忘保持彈性,從中找到現在與未來自我的平衡。

臺北大學校園鳥類圖鑑《臺北大學飛羽圖鑑Field Guide to Birds of NTPU》線上閱讀版上架啦!

108學年度第2學期[生物多樣性]、[自然踏查自主學習]兩門通識課程學生,在顏士清老師的指導下將於本校所觀察到的三十餘種鳥類,編製為臺北大學校園鳥類圖鑑《臺北大學飛羽圖鑑Field Guide to Birds of NTPU》,帶領大家認識校園中出沒的鳥類及關心我們的自然環境。

📖|線上閱讀版https://bit.ly/38FhhK2

2020.11.12【第20屆通識月閉幕公開抽獎】

還記得參加第20屆通識月活動填寫的回饋單嗎?

在11/16(一)要舉辦公開抽獎囉!

📍活動時間:11:50~13:00

📍活動地點:公119

🥡限量小餐盒🥡參加閉幕公開抽獎,線上報名+前30名入場,提供小餐盒!

趕快來報名:https://forms.gle/tN61EGuNnxJnFDPUA

(11:50開放入場,限網路線上報名+前30名入場,限量發放30張餐券,12:35~13:00憑餐券在公119入場外走廊領取)

沒有先線上報名,恕無法提供餐券領取餐盒。

報名截止時間:11/13(五)23:59

🎉 前三大獎得主~人要在現場喔!不然機會就飛了~

🎉本校在學學生限定

🎉抽 #新款ipad#無線藍芽耳機#拍立得mini11#五南書局禮券#全家禮物卡~等你來抽喔!

第20屆通識月-閉幕暨抽獎活動~11/16

臺北大學通識中心

#第20屆通識月 #閉幕 #講座 #抽獎

【活動時間】109年11月16日(一),10:10-13:00

【活動地點】公119

⏰活動流程摘要⏰

10:10~11:50 閉幕講座:《聽說下雨樹木會很開心—關於木雕的經驗分享//曾上杰老師》

11:50~12:00 第20屆通識月回顧

12:05~12:15 鳥類圖鑑發表:《臺北大學飛羽圖鑑//顏士清老師》

12:20~12:35 閉幕抽獎:前三大獎得主需在現場

12:35~13:00 憑餐券領取餐盒

🥡限量小餐盒🥡

本活動提供限量小餐盒,12:35~13:00憑餐券領取餐盒,僅開放本時段憑餐券領取餐盒,逾時不候。

🎟餐券領取🎟(兩階段,限量發放,發完為止)

|閉幕講座時段|09:40開始入場,限量發放150張

|閉幕抽獎時段|11:50開放入場,限網路報名+前30名入場,限量發放30張

🎁🎁🎁🎁🎁🎁🎁🎁🎁🎁🎁🎁🎁🎁🎁🎁🎁🎁🎁🎁🎁🎁

請參閱:第20屆通識月:抽獎活動辦法與注意事項之規範https://bit.ly/33Bzy7W

💖💖💖領獎注意事項:

🎉本校在學學生限定

🎉抽 #新款ipad#無線藍芽耳機#拍立得mini11#五南書局禮券#全家禮物卡~等你來抽喔!

🎉 前三大獎~人要在現場喔!不然機會就飛了~

🎁前三大獎,中獎金額市值1000元以上,未滿20,000元:頭獎:Apple iPad(1名)、貳獎:藍芽耳機(2名)、參獎:拍立得(3名)

●抽獎時需在當下,主持人唱名三次如無回應將再次抽出,直到抽出在場者。

●中獎者本人須於當天在現場並提供證件驗證身分,並於指定日期前攜帶身分證件正本至通識中心完成填寫繳交領據。

●中獎者本人填妥「領獎申請書暨領據」(附件一、附件二)等相關資料,於109/11/30 16:00前填妥領據、攜帶身分證件正本至指定地點(行政大樓3樓13室 通識教育中心),俟主辦單位核對中獎人身份及相關資料,無誤後即可兌領。

●頭獎:Apple iPad,因配合蘋果公司新款iPad上市,主辦單位刻協調廠商提供最新款iPad給予中獎者,預計於11月下旬後12月中旬前到貨,到貨後會立即連絡中獎者至通識中心領獎作業:確認中獎本人,將會由中心人員陪同中獎者至總務處事務組驗收領取作業。因此還煩請中獎者耐心等候,再次感謝您的體諒。

●其他詳見領獎說明。

🎁其他獎項,中獎金額市值1~999元,未滿1000元:肆獎:五南500元禮券(10名)、伍獎:全家200元禮物卡(20名)

●抽獎後中獎名單整理完畢,將會公告於中心網頁及中心FB,並以簡訊通知中獎人領獎。

●中獎本人親自於109/11/30 16:00前、攜帶身分證件正本至指定地點(行政大樓3樓13室 通識教育中心),俟主辦單位核對中獎人身份及相關資料,無誤後即可兌領。

●其他詳見領獎說明。

聯絡人:社科院 USR計畫助理 施文芳 67227 發布日期:2020 / 11 / 10

促進年輕學子能在社區長者帶領下,更多認識三峽在地客家採茶文化,通識中心副教授林子晴7日上午帶領修習「臺灣音樂與文化」的同學們與社區長者,共同參訪「大豹茶廠」,在新北市客委會補助下,學生們除了更了解在地採茶歷史,也透過青銀共學,學習與不同世代的相處與交流之道。

「大豹茶廠」設立於1923年,由日商三井會社興建,位在目前三峽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所在地。1933年由大豹茶廠所生產的「日東紅茶」是臺灣第一個世界知名的品牌茶,年產量可達65萬磅,是當時東亞產量最高的茶廠,如今轉型為三峽客家茶葉歷史的文化古蹟,由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經營茶業歷史文物館,繼續述說客家的茶葉文化。

參觀茶廠同時,年輕同學們也與社區長者共同走入園區內的臺灣唯一中低海拔原生熱帶雨林,漫步三條環道,欣賞森林資源,同時觀察只有原生於熱帶及亞熱帶雨林的植物才有獨特的「板根現象」。

不同於與同學自行出遊,因為是青銀同遊,同學們參觀過程中,也要學習與長者同行。其中一位近60歲參與者帶著坐在輪椅上的90歲母親參與,同學主動協助推上斜坡,長輩感激之餘還邀請同學一同在休息時間享受茶葉蛋,並分享過去參與社科院「青銀夢想家」活動經驗,跨世代自然互動,都覺得十分愉快。

不只是年輕同學協助長者安全登坡,其中一段行經繩索吊橋路程,長者也發揮智慧鼓勵同學前行。由於繩索晃動幅度大,許多學生裹足不前,長者因而指導同學,行走吊橋時,如果腳步太過整齊容易因鐘擺效應而促使吊橋晃動更厲害,必須盡可能錯開步伐,才能減少晃動。聽了長者建議,吊橋擺幅果然大幅減緩,讓年輕同學們佩服不已。

「輕鬆、愉悅、溫馨之旅~超級讚!」、「謝謝同學們的協助,同車好友們相伴同遊開心。」儘管只有不到一天相處,互動還不夠熱烈,但許多長者對於能與年輕同學們同遊並認識文化,已經覺得非常開心。社科院USR計畫則醞釀將從這次青銀同遊過程觀察的心得,化為後續推動青銀共學的養分,繼續朝促進世代共融、消弭年齡歧視為目標,促成在地居民與師生的互動。


2020.10.28徵件競賽「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 」11/06截止!

徵件競賽「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 」11/06截止!

【🏆🏆獎金最高5000元!🏆🏆】

🌟自己的獎金自獎賺!

🌟自己的人生自己規劃探索!

獎金最高5000元!

👉|連結|http://t.cn/A6bztnFJ

🛡️ #防疫新生活 參賽拚獎金

#第20屆通識月 #藝遊四方獨具匠心 #徵件競賽 #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


2020.10.27報名資訊|第20屆通識月‧校外參訪-三峽大豹茶工場@大板根

第20屆通識月‧教學課程1107#參訪 : 校外參訪-三峽大豹茶工場(臺灣音樂與文化) @大板根

【活動時間】2020年11月7日 (六) 08:30-13:00

【活動地點】大板根

【活動名稱】校外參訪-三峽大豹茶工場(臺灣音樂與文化)

【帶隊】林子晴

【活動簡介】大豹溪知名旅遊勝地大板根森林溫泉渡假村,是將日治時期的大豹茶工場改裝成目前所見的觀光場所。本活動將透過生態導覽了解早期客家人的地景與製茶文化

👉|我要報名|

https://forms.gle/4u1aq9kYUBzGRKQt9

【行程】

08:30台北大學三峽校區正門集合

08:40出發

09:10生態導覽

10:00-12:00觀賞早期大豹茶場介紹影片/自由參訪園區

12:00用餐

12:30集合返回台北大學

2020.10.27報名資訊|第20屆通識月‧教學課程1030#講座 : 漢字的幾何形構成法@社203

10/30(五)10:10~12:00場次

第20通識月‧教學課程 #藝術與文化

🔥🔥🔥火速報名🔥🔥🔥

10/30(五)10:10~12:00場次

葉燁X夜夜寫字「漢字的幾何形構成法」~開放10位名額

報名時間:10/29中午12時截止。

依報名順序錄取,將email通知是否錄取。

👉|我要報名|

https://bit.ly/38xoX0J

【活動時間】2020年10月30日 (五) 10:10-12:00

【活動地點】社203

【活動名稱】漢字的幾何形構成法

【講者】葉曄

【講者簡介】文字藝術家

【活動簡介】""獨體字的幾何形構成法─美字的平衡與比例概念

部首、部件攻略─卡通合體機器人教我們的「偏旁部件的構成法則」

多重組合字攻略─透過整理歸納的組合字類型,體驗平衡與比例竅門的應用

2020.10.20│延長至10/22(四)!日常 木器:木工通識課程成果展

日常 木器:木工通識課程成果展通識木藝課之學生作品展,將延至10/22(四)

敬請保握最後觀展機會!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2F藝文展覽區。

展覽時間:【每週二、四10時至15時】。

聯絡人:秘書室 行政專員 羅皓恩 #66040

跟著小小戲偶走入歷史隧道,亦宛然掌中劇團執行長李俊寬14日下午應通識中心邀請出席通識月大師講座,與滿場師生分享「走入西安,一探千年『木藝』修復之術」。不同於一般觀光行程,透過當地文物大師的帶領,引導大家從文物保存與修復的角度,展開前所未有的時光之旅,拉近人們與歷史的距離。

身為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第三代,李俊寬扛下傳統文化傳承使命,然而除了傳統表演之外,他也嘗試讓觀眾看到不同面向的偶戲藝術。呼應通識中心大力推動的木藝主題,特別提點留意布袋戲偶的雕刻、以及戲偶本身傳達的文化意涵。

他舉橫跨清末到民國的「木偶之父」江加走為例,因為善於吸收其他藝術家的創作經驗,同時更深入生活,細心觀察學習,因而創作出許多具有開創性、藝術價值也高的作品。尤其許多作品都是為了演出而製作,考量觀眾觀看的角度與操偶師的表演,因此廣受歡迎,還被列入對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俊寬還提到,欣賞戲偶藝術品同時,透過現代科學方法,人們也能從戲偶中一窺工藝歷史演進。像是透過類似外科「切片」方式,可以印證文獻所言戲偶的製作材質,而藉由冷場發射掃描式顯微鏡等工具,可以證明戲偶的頭髮確實使用真人頭髮製作,至於X光或其他光譜儀器,更能幫助後代研究者從戲偶身上顏料推測製作年代。

至於透過操偶師操作戲偶們敘述的故事,更能領人進入時光隧道,甚至回到古代現場,進而探索歷史發展軌跡。

八度前往十三朝古都西安,不滿足只在觀光名勝走馬看花,李俊寬持續探究文物保存與修復,進而成立「大雁人文協會」,去年並和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合作設計文物修復之旅,實際拜訪北五省會館、藍田水路庵、鄂邑區公輸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漢陽陵博物院等遺址,在了解歷史文化之外,再學習各類文物修復理念。

「保護在前,修復在後」,李俊寬介紹,過去認為歷史文物的修復,必須重新恢復原始樣貌,重現世人眼前,然而今日已經出現不同看法,主要會先保護原貌、再考量修復手法。實際修復時,也不一定完全都「修舊如舊」,可能刻意會讓觀眾「遠看一致」但「近看有別」,以比較出原貌和現代手法的差異,進而從中讓人看見更豐富的文化訊息。

以世界著名的兵馬俑而言,原始俑都是彩色俑,但經過時間變化,彩繪層脫落,形成現今大家熟知的灰土色,展場就保留出土的樣貌而不刻意上色。而以目前不對外開放的鄂邑區公輸堂來說,保存內部精緻木作結構同時,修復的外牆上則可以看到似乎是刻意露出的夯土結構。

「除了大雁塔、回民街...也別忘記到當地的市集感受常民生活。」李俊寬鼓勵師生,文化就是生活的方式,以西安來說,當地政府為了整頓市容,從清朝糧倉演變而來,最後一個傳統集市「西倉」隨時可能消失,文化不是只存在博物館和古蹟中,探索市集、體會最真實的庶民生活,更能貼近城市歷史。

豐富影像與深入淺出的故事分享之外,在《旅讀中國》贊助下,這場講座也設計「Kahoot!」現場互動遊戲,吸引許多師生投入。遊戲冠軍、應外二賴柏宇表示,自己對人類學很有興趣,聆聽李俊寬分享,加深自己對西安的認識,特別是藍田水路庵、公輸堂等蘊含的故事,更帶給自己新的啟發,期盼疫情解封之後能實際走訪。

通識中心主任葉大綱肯定,自己曾經到西安參訪,但透過文物保存與修復層面重新透想像遊歷,確實擴大對歷史文物的認識,相信也能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帶來多元刺激。


聯絡人:秘書室 行政專員 羅皓恩 #66040

第20屆通識月系列活動12日起跑,開幕邀請達達創意藝術執行長林舜龍分享「在地景創作中的反思」,透過國內外作品案例介紹,深入淺出引領聽眾理解藝術創作背後蘊含的理念,更從中看見居民與藝術互動歷程交織的動人故事。林舜龍認為,地景藝術或公共藝術的作品本身都只是媒介,讓生活在當地的民眾感受幸福,才是真正尊重地方的表現。

「我對人有恐懼感,所以我的畫作沒有人。」從小喜歡寫生繪畫,享受與風景的對話,留學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與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林舜龍回臺後,大量參與許多公共藝術、地景創作。儘管自嘲自己不喜歡與人接觸,但他的作品卻充滿引人親近的巧思,期待透過人們走近作品、甚至進入作品空間內,直接感受藝術家的用心、並體會空間與環境帶給人的感動。

其中位在三峽校區對岸「三鶯之心」的《坯》就是代表之一,這座2009年完成、高15公尺的作品,外型仿造大型手拉坯,沿著內部螺旋步道緩步上行,光線自坯頂灑下,營造神聖空間氛圍,走上頂端還可以遠看三峽與鶯歌景色。「可惜現在旁邊的小門關閉起來」,儘管如此,林舜龍以作者身分走入其中,發現許多遊客透過坯體旁的小洞丟入許多石頭,「好像變成許願池」,也是另一種互動模式。

公共藝術之外,林舜龍近年獲自己學長、日本策展人北川富朗邀請,接連赴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執行多項大型地景藝術計畫,更讓他一躍國際舞台,甚至收入日本中學生美術課本。

林舜龍表示,呼應北川富朗的理念,地景藝術創作的基礎在於透過藝術作品,讓人看見風景,並透過藝術祭,找回住民的笑容。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多次進入越後妻有村落、瀨戶內海島嶼,不只是帶入作品,更與當地居民共同生活,相信如此更能落實里山、里海精神,在尊重當地文化之下,透過藝術,讓當地人民覺得幸福。

他回顧,自己2009年剛開始參與越後妻有藝術季時,當地居民的態度非常冷淡,不太接納外來藝術家在當地的行動,然而他從中與小朋友互動,進而逐漸接觸其他居民,又將居民的模樣畫在作品上,終於得到包括村長在內民眾的支持。此後每一屆藝術祭,他再度回到村莊,明顯感受村民對自己的接納,也從中和村民們建立家人般的情感。「2015年剛好有居民過世,我被邀請去抬棺,在他們的宗教傳統中,只有家人可以抬棺...。」

2010年,瀨戶內海域也開始推動國際藝術祭,不同於越後妻有,瀨戶內海區域範圍大得多,走訪所有島嶼、看完全部作品至少要兩個星期,而且島嶼間僅能仰賴有限的船隻移動,「現代人都講求效率、方便,但勢必喪失很多本能和更多理解,『非效率化』正好讓人重新反思。」看著潮來潮往,林舜龍2013年運用漂流木創作了巨大的種子船,2016年又使用糯米粉、海砂等材料創作了世界的孩子,不僅建立與當地老人的生命連結,更希望藉此呼籲世人反思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

「當地人告訴我,世界孩子完成後,老人家會去跟那些泥孩子講話,下雨天也會幫他們撐傘,大概希望他們不要那麼快溶化。」然而泥孩子最終設計就是要消逝的,看著一朵朵隱藏在內部的白玫瑰、以及生鏽的鐵架墓碑露出,希望喚起更多世人對兒童的重視,「藝術不僅是個人創作,也是對社會的批判。」

以藝術走入各個不同角落,林舜龍認為,以人類文化串聯的生命地圖取代政治分割的權力版圖,這個我們共同生活的星球將更美好。他提醒,今年冠狀病毒、各地大火等災難頻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藉此卻也更深警惕大家,唯有共同珍惜,才能傳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

通識中心主任葉大綱回應,通識中心近兩年推動木藝課程,希望更深灑下藝術種子,然而受限課程設備因素,很多同學修習課程不久就要離開校園。為了更深扎根,通識中心決定擴大藝術教育範疇,引入更多不同面向的藝術資源,讓同學們能更早開始擴大接觸。無論是通識月、木造社團等不同的管道,希望提供更多藝術創作發揮空間,鼓勵更多同學,「藝術也是一種沉澱,往後退一步,各方面都會有更好的表現。」

今年通識月主題是「藝遊四方、獨具匠心」,通識中心安排多場次大師講座,除了地景藝術,14日下午還將邀請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執行長李俊寬分享戲偶的製作與修復,開放所有師生踴躍參與。



2020.10.12│第21屆通識月「藝遊四方,獨具匠 」活動▶活動專頁https://bit.ly/3iWCMbs

【第20屆通識月】THE 20TH GENERAL EDUCATION MONTH

主題:藝遊四方,獨具匠心

時間:10/12 (一) ~11/20 (五)

徵件競賽主題-「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10/05~11/06

|活動專頁|https://bit.ly/3iWCMbs

聯絡人:秘書室 行政專員 羅皓恩 #66040

從木藝出發,進而體會人與環境的關係,通識教育中心本學期通識月活動以「藝遊四方 獨具匠心」為主軸,邀集各領域木藝大師齊聚校園,透過專題演講、展覽、課程活動和參訪活動,鼓勵同學們從生活細微處出發,關懷周遭土地與人文,同時啟發多元面向思考,探究更多創意空間。

系列活動10月12日起登場,首先由達達創意藝術執行長林舜龍打頭陣。留學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與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的他,擅長結合竹編與木藝,結合當地常民生活,創作許多公共藝術作品,還應邀前進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執行多項大型地景藝術計畫。

通識月策展人、助理教授蔡怡玟介紹,林舜龍作品多元,其中2013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推出的《跨越國境‧海》和去年創作的《跨越國境‧波》,分別以巨大漂流木和4000根竹子打造而成,不同於常見的木雕、竹編器具,讓人看見木頭與竹子展現出不同的生命,透過林老師親自分享,期待讓同學們更深進入作品精神,感受人與大自然間緊密相連的情感。

木頭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傳統木造房屋就隱藏許多生活智慧與工藝巧思。通識月也邀請財團法人大河文化基金會創辦人邱明民介紹淡水一滴水紀念館的移築故事,藉由實際案例帶領同學們走入時光隧道,從日本傳統民居構造進入到文學家水上勉故居,從小細節體會傳統之美。

同樣是歷經傳統淬鍊的文化寶藏,偶戲與書法其實也都與「木」密不可分。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執行長李俊寬、書法家施筱雲14日、21日就將分別從木藝修復、以及毛筆製作技術,引導同學們從另外一個角度欣賞傳統戲曲和書畫,蔡怡玟期待藉此讓同學們換個角度,更深看到木頭、竹子本身在傳統文化中就是精湛的藝術。

從創作到傳統,11月16日通識月閉幕典禮則又回到現代,甚至開創新局。1991年出生、剛自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碩士班畢業不久,作品已經獲國家美術館、木雕博物館等單位典藏的年輕一輩木雕創作者曾上杰,將以「聽說下雨樹木會很開心」為題,暢談木雕創作者如何與樹木對話,述說自己在技藝之外與自然連結的經驗、與土地之間的情感。

通識中心主任葉大綱表示,自從懷德居木師基地落成以來,校內許多同學們逐漸從通識課程、社團活動或展覽中啟發對木藝的興趣,激勵通識中心引介更多不同創作取向的資源,希望帶給同學們更多不同刺激,鼓勵同學們從今年通識月活動中拓展視野,與不同領域老師們對話,進而產生新的理想火花。

蔡怡玟也說,好的藝術創作背後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再加上思考後才能呈現出來,臺北大學許多同學們過去多熟悉以筆述表達,但運用不同媒材,也能傳達出不同的思考,透過親手製作不僅紓壓,也是療癒的過程。邀請同學們踴躍參與這學期各項通識月活動,從他人經驗與作品中得到啟發,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第20屆通識月活動共規劃四場工作坊、四場參訪活動、27場講座,加上九月底提早起跑的《日常 木器:木工通識課程成果展》以及「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徵件比賽,各項活動細節可上通識月網站查詢。


漢字的幾何形構成法

【活動時間】109/10/30(五)10:10-12:00

【活動地點】社203

【講者】文字藝術家 葉曄老師

【講座簡介】

獨體字的幾何形構成法─美字的平衡與比例概念

部首、部件攻略─卡通合體機器人教我們的「偏旁部件的構成法則」

多重組合字攻略─透過整理歸納的組合字類型,體驗平衡與比例竅門的應用。

本課程以修習109-1【華語教學方法與實務】為主要研習對象,修課學生毋庸報名。

👉|我要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tU5bufEdRYICCABRU9MHGQLLu9jdFpi6mwxfFWIE8M_RyeA/viewform

本活動將有助理隨行拍照作為活動紀錄,報名視同同意拍攝。

海內外華語教學實務分享

【活動時間】109/10/23(五)10:10-12:00

【活動地點】社203

【講者】 資深華語老師 陳慧澐老師

【講座簡介】

1. 個人教學經驗分享

2. 教學現場常見問題

3. 該不該加入華教

4. 提問與討論

本課程以修習109-1【華語教學方法與實務】為主要研習對象,修課學生毋庸報名。

👉|我要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sDYg4ntOn35Q2zGiVk9rocNWO8PAMa6WM5StT1dlHXk_3Ww/viewform

本活動將有助理隨行拍照作為活動紀錄,報名視同同意拍攝。


參訪活動:金漢柿餅園區及新北客家文化園區

【活動時間】109年10月17日(六) 8:00-16:00

【活動地點】金漢柿餅產業文化園區及新北客家文化園區

------------------------------------------------

07:50 集合

08:00 從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出發

09:00 抵達園區

09:30 杮餅產業文化介紹

10:30 體驗DIY-杮染

11:30 用餐

12:30 園區自由參觀

13:00 從金漢出發

14:00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參訪

16:00 賦歸

------------------------------------------------

本活動獲新北巿客家事務局補助講師費、車資、午餐費、體驗費等,實作作品將參加客家成果展。成品將保留在通識教育中心,作為未來通識成果展之用。

本活動相關防疫規範,依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告之防疫規定辦理,請參加者特別注意,謝謝。

本活動有限額,額滿為止。報名截止日10/9(五)。額滿提前截止。

👉|我要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omv34xnVSjwBGTIPNgNgHLaqoU8sOSJZUVFZSx5bFMXm8sw/viewform

本活動將有助理隨行拍照作為活動紀錄,報名視同同意拍攝。

109-1客家文創活動

【活動時間】109年10月12日(一) 、109年10月19日(一)及109年10月26日(一)14:00-18:00

【活動地點】社203

【講者】郭凡瑄(九品纏藝術館負責人)

本活動獲新北巿客家事務局補助講師費及纏花材料費,實作作品將參加客家成果展。成品將保留在通識教育中心,作為未來通識成果展之用。


本活動相關防疫規範,依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告之防疫規定辦理,請參加者特別注意,謝謝。

本活動有限額,額滿為止。報名截止日10/9(五)。額滿提前截止。

👉|我要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ykJ139lDHwcPScXUZtyB95bYGRt_hba8D3lETpsjuMZ9BQQ/viewform

本課程以修習109-1【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為主要研習對象,修課學生毋庸報名。

本活動將有助理隨行拍照作為活動紀錄,報名視同同意拍攝。

🏆🏆最適合連假發展的事業~

🏠宅在家🏇出遊構思🎆欣賞焰火點亮靈感,連假一口氣完成競賽作品吧!

🌟自己的獎金自獎賺!

🌟自己的人生自己規劃探索!

第20屆通識月-徵件競賽「跨界、探索與自我拓展 」(10/05~11/06)

獎金最高5000元!

👉|活動專頁連結|http://t.cn/A6bztnFJ

🛡️#防疫新生活 #雙十連假參賽拚獎金

本展覽由國立臺北大學與李梅樹紀念館共同主辦,配合一年一度的三峽「梅樹月」藝術聯展,串聯三峽在地的「李梅樹紀念館」與「國立臺北大學」展場;其中國立臺北大學以「戶外美術館」零距離親近作品的展出形態,在圖書館前之「北大草原」,邀請英國、日本、臺灣等跨國近代畫壇巨匠的「風景畫」作品進行「三國演繹」;在欣賞作品之餘,也得以回首西洋繪畫在臺灣近代美術發展的源起與脈絡,並探尋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藝術無國界,期許藉由本展覽的舉辦,亦得以進一步增進臺、日、英等國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對話。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前之北大草原。

展覽時間:108年9月26日(週六)至11月8日(週日)。

2020.09.28 │第20屆通識月藝文活動展開

#臺北大學#客家#USR#音樂

👉|活動專頁連結|http://t.cn/A6bztnFJ

【秘書室 行政專員 羅皓恩 #66040】

從手作中培養學生多元興趣,從中陶冶生活美學與環境意識,通識教育中心近年持續開設「綠設計與木作藝術」課程。展現上學期同學們學習成績,26日起在圖書館藝文展覽區推出「日常木器」成果展,看似類似的品項,卻隱藏不同的創意和巧思,讓一件件平凡的生活器具搖身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從木凳子、湯匙、叉子、餐盤、鍋墊、面紙盒到充滿童趣的拼圖,走進「日常木器」展覽會場,宛如進入尋常百姓人家,映入眼簾都是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器具,然而深入探究每一項作品背後的實踐歷程,一刀一磨之中,不僅充滿手作的溫度,更滿載許多對生活的美好想像。

「吃飯的時候,拿出叉子說『這是我做的!』就會很驕傲吧!」歷史碩一蔡博晏大學畢業前修習「綠設計與木作藝術」通識課,親手完成多支叉子、湯匙、餐盤和巨大的木籤。回憶製作叉子時,因為不太熟悉線鋸操作方式,「班上同學把整學期要用的線都弄斷了!」還好後來持續練習,終於逐漸上手。儘管如此,面對砂輪機等陌生的器械,即使老師已經詳細說明,還是難免「不太受控」,「像這個盤子旁邊的波浪線...嗯!和我一開始想要的不太一樣,不過也蠻好的啦!」

從認識木頭種類開始,逐步進入設計與實作,經過一個學期,看著眼前許多成品,蔡博晏肯定,透過這門課程,讓他得以接觸現代生活中較少注意到的傳統產業,發現歷史工藝技術之美,「會更珍惜手工作品,如果有能力,也願意支付較高價錢支持。」對他而言,從木頭到木器,最困難的挑戰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歷經這段學習之旅,也讓他更看重「設計」的價值。

「這是大象、這好像是魚吧!...」看著自己的作品陳列展出,經濟系畢業生許芳瑜難掩興奮,儘管現在回頭看期初時期的作品,多少有些還可以進步之處,但也都是曾經努力的軌跡。「這個收納盒原本要能放入拼圖,但我不小心割太小了,所以放不進去...不過拿來放別的東西也不錯啦!」

相較於其他課程,許芳瑜說,木藝課程每個星期都有進度,缺課就會做不完,加上操作機械設備有一定的危險,不認真聽老師說明、操作時不專心,也很容易受傷,但想到「學校有這門課很難得」,因此每個星期準時用心上課。鼓勵喜歡手作的學弟妹把握學校資源,好好學習並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

「我也好想和同學們一起上課啊!」看到各式各樣兼具實用與創意的作品,校長李承嘉羨慕同學從木藝課程獲得豐碩成果,不僅更熟悉木頭材料、機械操作,還能帶回實質作品,甚至成為傳家寶。他鼓勵同學們從基礎的生活器具出發,有興趣的話還可以進深學習,希望有一天也能和懷德居基金會其他前輩看齊,做出小提琴、腳踏車等更進階作品。看見「綠設計與木作藝術」課程從兩班到四班仍然滿額,他也承諾只要時間師資允許,學校願意開設更多課,讓更多同學都能進入美好的木藝世界。

通識中心主任葉大綱感謝「綠設計與木作藝術」課程老師吳宜紋、趙南開耐心教學,引領許多同學完成作品。他引自己過去創作陶藝作品的經驗,相信同學們創作木器時,一定也都隱藏對作品或目標對象的心意,「買禮物當然也很好,但親手製作的意義就不一樣。」鼓勵這學期修課同學看了學長姐們的作品後,都能在創作之初就設定要傳達的對象和意義,期待期末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精彩作品。

「日常木器-通識教育中心木藝作品成果展」即日起到10月20日在圖書館二樓藝文展覽區展出,每個星期二、四上午十時到下午三時、星期六上午九時到下午五時,開放十八歲以上民眾配合防疫措施自由參觀。


2020.09.21 │日常 木器:木工通識課程成果展9/26~10/20

「日常 木器:木工通識課程成果展」

本展覽展出修習通識木藝課之學生作品,源自創作者對日常的美好想像,

藉由溫暖的木材、樸實的手工,歡迎本校師生、社區居民前來參觀,一窺木藝

創作所帶來的溫暖與療癒。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2F藝文展覽區。

展覽時間:109年9月26日(週六)至10月20日(週四)【每週二、四10時至15時、週六9時至17時】。

開展導覽:109年9月26日(週六)13時至14時。

2020.09.14 │開學了!提醒:進校園建築物仍須戴口罩

2020.09.07 │20屆通識月‧通識月防疫規劃

2020.09.01│20屆通識月‧10/12 (一) ~11/20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