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學習方法

國文科學習資料庫

相對於深奧抽象的數學理化、素材繁多的歷史地理,學習國文是一件很簡單,而且非常有趣的事。也許同學們不同意這個觀點,因為有的人上國文課時就垂頭喪氣,有的人碰到國文考試就驚慌失措,彷彿一場災難即將來臨。其實,這些現象是因為同學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自然激發不出學習的樂趣。

學習國文的關鍵有兩點:一是方法,就是你會不會學習;二是興趣,就是你想不想學習。我們要想取得優秀的成績,獲得卓越的發展,就必須學會學習,學會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方法巧,事半功倍;方法笨,事倍功半;方法正,碩果累累;方法錯,一無所獲。

如果不講究方法,或方法不正確,即使你每天刻苦學習,也不見得會得到好成績。


學習小撇步

1. 理解活用本國語言文字,掌握聽說讀寫能力,以表情達意、解決問題。

2. 應用語言從事思考、推理、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

3. 激發廣泛閱讀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體認文化的精髓。

4. 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增進文學習的深廣度,並培養自學能力。

5. 準備一本「錯誤本」(或「訂正本」),將容易出錯的字音、字形整理下來,供考前快速翻閱。

6. 作文要培養語感和手感,所以平常需勤練習

7. 製作「佳句本」,把美好的句子寫下來,考前翻閱。

8. 作文的首段和尾段要有「亮點」的句子,中間文章有佳句。

9. 作文的內容能陳述正向觀點,分數會比較高。


英文科學習資料庫

在英文的學習過程中,老師發現到同學們的英文學習策略(learning styles & strategies)與學習動機(motivation)深深影響著英文科的學習成就。

許多中學生的英文學習策略使用不良,例如在背單字時,常常只是用死記的方式記下,不會用口發音或是運用上下文意來幫助記憶等,所以會發現到有些同學雖然能夠拼出正確的字母,但卻不知如何發音與使用,甚至背了又容易忘,這實在令人感到挫折,時間一久讀書動機也隨之變得低落了。

至於國中會考英語科的取材與命題,則是儘量貼近國中生的生活經驗,並符合趣味化、實用化、多元化及生活化原則,以實用的人際溝通功能為主,包含問候、感謝、道歉、問路、打電話等;考題重視整體自然情境,而非繁瑣、片斷的記憶。

因此,中學剛入學之後,若發現英文學習的瓶頸,一定要盡快主動請教老師,調整學習策略,以改善英文的學習成效。


學習小撇步

  1. 學英文先拿出態度來!

    1. 國中沒學好英文,高中很難銜接,但只要願意努力,就有機會改變自己。

    2. 學英文是靠累積的,下定決心學好它。

  2. 連單字都懶得記,別想學好英文。來看看背熟單字的技巧:

    1. 用字根理解單字。(例如:re是重複之義,co是共同之義)

    2. 背的時候一定要「讀」出來,每個生字都要會發音,唸得準確,拼字就不會費力。

    3. 用文章脈絡背單字,同時記住介系詞及片語。

    4. 將易錯、易忘的單字記在隨身攜帶的「單字卡」中。

    5. 相似字、同義字、反義字,經常作比較。

    6. 設定每天要背多少單字的目標,不斷的做。

  3. 「英文作文」練功法:

    1. 將喜歡的句子記在「佳句本」,考前多翻閱。

    2. 養成用英文寫生活札記的習慣。

    3. 拿分基本盤:不離題、盡量寫、力求正確和通順。

    4. 拿分進階版:力求「生動」和「創意」,常用的詞換成有深度的單字。例如:say→whisper(輕聲細語)、shout(咆哮)。

  4. 「英文聽力」練功法:

    1. 多聽多看,例如聽英文歌曲、看 YouTube 學英文,按時收聽英語廣播等。

    2. 善用免費的學習資源,如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習資源網、Cool English、Randall's ESL Cyber Listening Lab等,都有許多適合國中生自學增進聽力的教材。


數學學習資料庫

自我檢視,做到了就在□中打勾:

  1. 我努力做到:

    • □課前預習,讓自己對教材更熟悉。

    • □課堂專心(這是最基本的喔!)

    • □課後複習。

  2. 加強45分鐘的課堂效益

    • □我重視數學課,隨時跟緊老師的教學進度。

    • □我會弄清楚前後概念或步驟的關聯,找出當中邏輯。

    • □我會留意定理的推演和證明。

  3. 鍛鍊運算的手感和邏輯思維

    • □只有聽是不夠的,我會勤於運算。

    • □我會訓練自己算數學的節奏,因為慢吞吞的學習往往訓練不出思維速度。

    • □我會自己推演公式,並且從中了解公式的意涵。

    • □運算過程中,我會努力做邏輯推理,了解每個步驟之間的關聯。

    • □運算過程中,我會去思考這個題目的關鍵何在、考的是什麼概念。

  4. 問題解決的能力

    • □我遇到難題時,會先自己思考,挑戰看看。

    • □承上,難題真的解不出來時,我會主動請教老師或同學。

    • □同一道題目,我會嘗試不同的解法。

  5. 自我測驗、檢視

    • □我會用「回想」的方式去測驗自己能否了解題目的解題步驟。

    • □我會利用題目來測驗自己是否了解概念。

    • □時間允許的話,我會驗證自己答題的正確性。

學習小撇步

  1. 關於公式:

    1. 一定要自己推演過好幾次。

    2. 利用筆記整理所有公式。

    3. 運用公式時先從最原始的公式開始推演,不要一下子就導入延伸過後的公式,如此才能清楚整個公式中各個環節存在的重要觀念。

  2. 關於運算:

    1. 每天都要算10題~20題,維持手感和敏銳的思考。

    2. 算完再核對答案,千萬不要一邊算一邊核對答案。

    3. 先掌握基本題目,再做進階題型,不需要做太艱深、太難的題目。

    4. 運算時把每個步驟都寫出來,確定每個環節都清楚、熟悉。

  3. 不懂時,該怎麼辦?

    1. 不懂的題目一定要先思考,如果仍不會再請教老師。

    2. 嚴禁直接丟問題給老師,因為這樣少了自己思考的重要步驟。

    3. 方法:
      ◆當你對題目一點概念都沒有時 →請教老師:「看見這道題目第一個想到哪個觀念或公式?」
      ◆老師說明清楚後還是不清楚 →請教老師:「從哪些字詞中想到這個觀念或公式?」
      ◆如果是自己算到一半卡住了 →將自己想到的寫出來,找出錯誤的環節。
      ◆如果自己想的跟老師想的不一樣 →請教老師:「我這樣想可以嗎?」

  4. 關於態度:窮追不捨、打破砂鍋問到底,絕不容許模稜兩可,無論用哪一種方法,要確定自己了解觀念,不要假裝懂,一定要深究到底。



理化學習資料庫

1.學習方法:把握中心概念,目前在學什麼要先講得出來。

      1. 不可一知半解:一個觀念必須反覆看兩三遍,才能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已了解。

      2. 不斷自問自答;what?why?how?

      3. 勤練同型題目,把變化題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4. 勤於討論:自己在解答時,容易執著於某些地方,若和他人討論有助於釐清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5. 請教老師之前,先想過自己的問題何在,再來請教老師,這樣才會真正獲得對自己有幫助的解答。

      6. 重視每一次小考,並確實檢討錯誤的題目。

2.考試方法:

  1. 掌握破題關鍵。

  2. 釐清題目的核心觀念。

  3. 克服遇見未知數的害怕。

  4. 平時做題目時,學習不要先看解答。

  5. 在限定的時間內加快完成題目。


學習小撇步

學習理化,「理解」及記憶都很重要,所以每天都碰理化,會跟它感覺更親近。

◎背:是為了反應及加快應考速度。

◎理解:老師耐心引導解說時,需仔細聆聽,理化科想靠自學,是mission impossible。



生物學習資料庫

  1. 國中內容增加也很有系統,所以上課要認真專心、勤作筆記,這是提升成績的重要關鍵。作筆記很重要,一開始會比較辛苦,但這是一項寶貴的資產。

  2. 有系統(循序漸進)學習、重視邏輯思考,記憶時可參酌使用圖像記憶法。

  3. 圖表很重要:生物的知識很瑣碎,將知識整理歸納很重要。自製圖表與圖表分析判讀是必要的科學能力。建立自己的科學能力永遠不嫌晚喔!

  4. 善用生活化經驗協助學習:生物是看得到、摸得到的科學。

  5. 重視探討活動(實驗):注意實驗原理、重視實驗設計(過程)、探討實驗結果,都是很重要的步驟。

  6. 做題目要求質精:不要忽略課本習題,它可以引導你對課文內容的統合。切記,不可盲目地、不求甚解地記答案,一定要了解「為什麼對」、「為什麼錯」,錯的要會修改成正確語句。不要盲目的追求刁鑽題目,超出範圍、題意不清(題目設計不良)的題目皆可忽略(若無法判定題目優劣,記得多與老師討論喔)。

  7. 多閱讀科學雜誌與書籍:地球上生物多采多姿、無奇不有,記得多看看圖鑑、書籍,增加自己知識的廣度。


學習小撇步

  1. 勤作筆記、系統(循序漸進)學習、自製圖表(圖表分析)、重視實驗。

  2. 生活化經驗、做題目、多閱讀相關書籍。



地球科學學習資料庫

地球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員,課程包含天文、大氣、海洋、地質與氣候變遷等等,與其他自然科學具有相通的特性,在學習時應善加掌握!

    • 1. 重視現象成因的探究:「凡見現象必追尋其成因」是所有自然學科的共通學習要領,因此學習地球科學時要常問「為什麼如此?」、「一定只能這樣解釋嗎?」、「有沒有更多的證據?」,面對各種問題探究到底,學習才能更深入而紮實。

    • 2.原理的理解遠優於專有名詞的記憶:學習地球科學遇到專有名詞時,應注意探究其原理,並練習用自己的方式陳述這個原理,而不是將名詞記下來就以為達到學習的目標了。

    • 3.科學探究的歷程與科學概念的獲得同等重要:學習地球科學時不應只以瞭解課程中的概念為滿足,而要設法運用觀察、蒐集資料、假設、推論、實驗、預測等各種科學方法去探究相關主題。

學習小撇步

  1. 學習地球科學不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2. 利用課餘時間多走訪各地、多觀察天地萬物,相信一定可以獲得比課本解說更深刻的體驗。

  3. 注意與地球科學相關的生活議題,像是建築石材、地震、天氣現象、颱風、天文景象等。

  4. 學習時宜多注意時空尺度,微觀時求精確,但也要鉅觀,以免「見樹不見林」。

  5. 把理化學好,絕對有助於地球科學的學習。



社會學習資料庫

一、前言

首先,恭喜各位從現在開始進入國中的學習階段。國小的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偏重於【認識自己與瞭解周遭環境】的重要性,而國中的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則偏重於【觀念與背景】的知識基礎,所以各位的讀書心態也要開始調整與轉變喔!

至於,為什麼要【學好】國中社會領域課程呢?主要原因是『社會學習領域』是一門『統整自我』以及『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由於每個人在生活的過程,不能離群而索居,因此社會學習領域之特色為『協助個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環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透過『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習過程,可以培養各位以下五項基本能力:

    1. 瞭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問題的能力。

    2. 瞭解人與社會、文化、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的重要性的能力。

    3. 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的能力。◦

    4. 培養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以及負責態度的能力。◦

    5. 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習內容

國中的社會學習領域,大致上分成三個科目—地理、歷史、公民。其中,國中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包含了『臺灣地理、臺灣歷史、個人與社區/團體與社會』;國中二年級的學習內容則包含了『中國地理、中國歷史、政治生活/法律生活』;國中三年級的學習內容包含了『世界地理、世界歷史、經濟生活/文化與全球化』;課堂中除了課本的基礎知識外,也會有延伸閱讀的學習單、作業演練與多元學習評量。

三、學習態度與能力的培養

(一)學習態度的培養

進入國中之後,你們會發現老師的角色變了,不再像過去小學老師一樣,純粹地只是帶領各位去認識周遭環境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逐漸以課本所呈現的內容、附圖、習作的引導來取代。如果不事先預習或複習,很可能會因為弄不清楚老師的授課內容而失去信心;此外,學校的老師都有他本身的上課方式,不要像過去一樣要「老師適應你的學習方式」,而是要積極努力「主動適應不同老師的上課方式」並從中學習自己領域知識的建構技巧。

(二)學習能力的培養

地理學科方面:著重是「看圖說『地理』」的能力培養。

  1. 查看地圖:閱讀課文查閱地圖,將課文中提到的部份大致上找出來,這樣可以建立一些空間概念,以免去背誦之苦。

  2. 動手畫簡圖:按照自己或上課時的概念,簡單地用地圖表示出來,至少從複雜的課文地圖簡化成自己的地圖,可以增進自我學習整合的能力。

  3. 勤作筆記、系統整理:上課注意聽講、並隨時養成整理大綱、劃記重點的習慣。

  4. 細心研讀、耐心比較:需要注意不同課文間的相關性,進而結合地理事實而理解區域特色及成因。

  5. 注重時事、瞭解環境:藉由歷年的暴雨釀災事件,就可以聯想到山坡地的開發問題,進而瞭解臺灣地區河川上游森林保育的重要性。

  6. 充實課外地理知識:廣泛查閱相關報章雜誌、地理性的電視節目與網路影音資料,並將生活中旅遊的經驗與課程內容相互印證。

歷史學科:著重是「看圖說『歷史』」的能力培養。

      1. 熟讀歷史的基本知識:認識人、地、時三大觀念,知道人是歷史事件的主宰者,時間的推動者,不要忘了何人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並且要知道事件發生的前後關係。

      2. 自己看圖說故事:按照自己或上課時的概念,給自己一些想像空間,至少從複雜的課文地圖簡化成自己的歷史地圖,以後可以增進複習的能力。

      3. 勤作筆記、系統整理:上課注意聽講、並隨時養成整理大綱、劃記重點的習慣。

      4. 細心研讀、耐心比較:需要注意不同歷史事件間的相關性。

      5. 注重時事、瞭解環境:瞭解曾經是「有日不落國之稱的大英帝國的現況」、「香港、澳門回歸大陸後的現況」…等等。

      6. 充實課外歷史知識:廣泛查閱相關報章雜誌、歷史性的電視節目、古蹟或文化旅遊的經驗使歷史的學習落實在生活中。

公民學科:

    1. 掌握課本重點:必須瞭解課文真正的涵義與相關內容,千萬不要死背。

    2. 培養思考力:碰到問題時先思考一些程序
      ①這是什麼問題;②為何如此;③如何解決;④誰可解決。

    3. 勤作筆記、系統整理:上課注意聽講、並隨時養成整理大綱、劃記重點的習慣。

    4. 關心生活中的所有事情:相關報章雜誌、新聞時事或網路媒體…等等。

(三)學習資源的使用

除了上述的學習態度與能力的培養之外,輔助的資源是不可少的,大致上整理如下:

  1. 報章雜誌與網路資料的應用:擴大自我求學認知的領域。

  2. 參考書需不需要購買的問題:其實多認真聽講、學校或授課老師所安排的測驗應該足夠,若有個別需求,再另行購買。

  3. 善用學校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源。

  4. 課堂中或課後勇於向任課老師發問問題。

(四)結論:國中社會學習領域與國小時代的社會科是不一樣的,需要用更多的預習與努力才能夠達到可觀的成果。多思考、多想像、重視「讀」地圖的能力並繪製自己的地圖、隨時關心時事並加以印證,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喔!

四、學習基本功

  1. 上課態度

    1. 認真聽課:聽課時,學生應該抱持著懷疑的心情,將老師所說或所寫的內容,和自己的經驗或想法相互印證。若是上課內容和自己的經驗相同時,更能提高上課的興趣;但若上課內容和自己的經驗不同時,也正好能做為發問的內容。

    2. 勤寫筆記:將老師授課的重點概念,轉化成用自己的用詞來記錄,這樣做可以在寫筆記的同時,再將老師所上的內容思考一遍,加深印象。

    3. 做筆記的方法:

      • 標題清楚,容易看懂。

      • 內容整理,簡明扼要,一目了然。

      • 重要內容力求詳盡,其餘內容扼要整理,必考內容確實標記。

      • 記錄重要題目或筆記。

      • 筆記應著重過濾、重整,而不是全部照抄。

    4. 勇於提問:在聽課或做筆記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應該即時向老師提出。但發問時,務必有禮貌,並注意本身的態度及問題的適切性。在課堂中,老師與學生互相尊重,適當的問題討論更能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也同時強化了教學和學習的效果。

  2. 預習與複習:幾乎每個學生都覺得應該改良自己的讀書習慣,有時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坐在書桌前看書,卻得不到好成績,原因往往並不是自己的頭腦不好,而是方法不對或者是讀書習慣不良。首先,讀書要有企圖心,立定目標鼓勵自己前進。再來讀書是必需持之以恆的,兩天打漁三天曬網是不行的,再好的讀書計劃如果不能如期施行也是枉然。同時,讀書時要沈靜下來,選擇一個適當的位置,不要讓太多的收音機、圖片或偶像商品…等,分散你的注意力,所以讀書的環境雜物愈少愈好。心無雜念,將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預習:

      • 若遇有看不懂的部分先做記號,聽課的時候特別留意。

      • 若時間充裕,盡可能先針對不懂的部分查詢相關背景資料。

    2. 複習

      • 利用生活中的零散時間,例如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回家後等吃飯前的時間,回想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 利用週末,把一週所學的內容和要點做好總整理,並記憶重點。

      • 每個月複習一個月以來學過的內容,把忘掉的部分重新回顧。

  3. 準備考試

      • 徹底瞭解最基本的部份。

      • 運用諧音記憶或聯想法。

      • 確實做好整理重點的工作。

      • 記憶及理解一樣重要

      • 找出弱點作補強。

      • 花最多的時間學習不擅長的科目。

      • 重視圖表、照片,以及應用、分析、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