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領導
1、學生為主體:實踐「服務領導」精神,力行「學生第一,教學優先」。
2、課程為主軸:發揮「課程領導」內涵,引導教師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3、教學為核心:展現「教學領導」效能,鼓勵教師專業發展,創新教學。
4、學習為焦點:落實「學習領導」價值,協助學生適性發展,有效學習。
(二)課程發展
1、校本課程:依據社區環境、家長期待、學生需求,規劃設計學校本位課程。
2、主題課程:依據十二年國教課綱發展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3、特色課程:依據學校及學生發展需求規劃學校特色課程,發展學校特色,建立特色學校。
(三)教師教學
1、專業發展:規劃「以教師為焦點」的專業發展方案,引進標竿學習,建立知識分享平台及教學資源平台。
2、教師社群:鼓勵共同備課、觀課、議課,透過專業對話、團隊學習,建構學習型組織社群。
3、有效教學:優化班級經營,充實教學設備,依據學生特質,實施多元教學策略與評量,精進課堂教學品質。
(四)學生學習
1、適性展能:堅持適性揚才,開啟多元智慧,辦理多元社團,發展學校學藝、體育、藝文團隊,行塑學校特色品牌。
2、同儕合作:深耕品德教育,涵泳公民素養,建立同儕良性互動關係,鼓勵合作學習,提供「愛」與「支持」的學習環境,透過討論活動,培養批判思考、想像力與創造力。
3、成功學習:扎根閱讀教育,強化工具學科,活化國語文(聽、說、讀、寫)、數學(算)及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跨領域整合能力與素養。
(五)情境營造
1、親師合作:結合家長會及志工隊,參與學校校務發展;推展家庭教育,促進親師合作,營造溫馨、和諧、友善的校園文化。
2、美感校園:推廣藝文教育,精緻美感教育,辦理藝術深耕課程,涵育學生美感經驗,整合校內外資源,建構人文藝術校園。
3、本土國際:盤點社區文化資源,營造學校社區化環境;充實e化教學設備,建立e化校園環境;營造國際教育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全球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