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在公布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宗教教育初中修訂課程
專責委員會建議的主要修訂,摘要如下:
共同框架:以「學習宗教內容」9 個課題和「從宗教中學習」21 個課題為共同框架,六大宗教分別為各課題提供相關的宗教教導。
「學習宗教內容」和「從宗教中學習」兩路並重:「學習宗教內容」是指有系統地學習宗教的組成要素;「從宗教中學習」則是指透過宗教視角探究個人和社會的終極問題,如生命的意義、怎樣挺過困境、甚麼才是幸福等。兩路並重的宗教教育課程可以突顯宗教教導對學生成長的啟導作用,也為學生提供物質以外的角度思考個人和社會課題。
全人發展,價值觀導向,強調修持與實踐:突顯建立、反思、踐行正確價值觀,以及宗教修持(例如禪修/祈禱)和宗教實踐(例如關愛與服務)的重要性。
為幸福人生建立基礎:在宗教教導和智慧的啟迪之下探討人生課題,包括判斷對錯、究問天理、挺過困境、看透財富、尋找意義、認識生死、追尋真理、促進和平等,為學生的精神生活、意義追求提供基本的啟導和指引。
加強與高中倫理與宗教課程的銜接: 加入透過宗教智慧「看世界」的課題,包括怎樣秉行仁義、愛惜地球、明辨媒體及認清虛實等,加強與高中倫理與宗教課程的銜接。
看宗教
課題 探究問題 要點
A1
宗教名稱
人們怎樣稱呼這個宗教?
基督教、基督新教
A2
信奉對象
這個宗教的信仰對象是誰?
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主
A3
重要人物
誰是這個宗教的重要人物?他們有何重要事蹟?
舊約人物例如亞伯拉罕、雅各、約瑟、摩西、大衛、但以理、以斯帖等
耶穌:出生、傳道、受苦、死亡、復活、升天、建立基督徒群體
使徒(例如:彼得、司提反、保羅)與教會延續了基督的使命
A4
宗教教義
這宗教的教義是甚麼?例如:核心教義、宗教典籍等。
宗派眾多,詮釋豐富,大致宣認:
創造:萬物皆從上主而來,祂是天地萬物的造物主道成肉身:上主取人的形象親臨世間,將祂的愛在人的生命中彰顯出來
救贖:耶穌降生為人,為救贖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死後復活、升天,帶來盼望和永恆的生命
轉化:藉聖靈的降臨而有重生的生活,以聖靈引導信徒,認罪、悔改,給予勇氣、能力和提醒
典籍:聖經
A5
宗教信眾
人們怎樣稱呼這個宗教的信眾?這宗教的信眾有甚麼特色?例如:稱呼、成員、制度、組織、加入方法等。
基督徒、新教徒、教友、信眾、耶穌的跟從者,基督徒也稱自己是上主的選民。
基督徒一般會守禮拜 / 參加崇拜,領受聖餐,有些教派有傅油禮等聖事。
基督徒透過洗禮(包括浸禮)或募立禮(救世軍)加入教會。
教會的簡約歷史、不同宗派的基本制度(主教制、長老制和會眾制)和組織(如神職人員與信徒)。
A6
宗教生活
這宗教有甚麼生活守則?信眾如何實踐這宗教? 例如:
甲、 節期與慶典
乙、 日常生活
丙、 特別的生命時刻,如成年、結婚、生育等
丁、 其他
基督徒在生活與工作中恪守聖經的教訓,包括十誡、登山寶訓、新約誡命、教會傳統。
甲、節期與慶典– 例如:將臨節、聖誕節、顯現期、大齋期、聖週、受難節、復活節、聖靈降臨節。部分教會以教會年曆去體驗與上主的關係。
乙、日常生活– 例如:公共崇拜、個人靈修、團契、讀經、祈禱、捐獻、傳道、見證、服務。
丙、特別的生命時刻 - 例如:洗禮、堅振禮、聖餐禮、婚禮、修和禮、聖職按立禮、臨終傅油禮。
(節期和禮儀因應不同宗派稍有差異)
A7
宗教使命
這宗教有何使命?
傳天國的福音、活出信仰、公義相待、服務社會,在不同範疇包括教育、醫療、輔導、安老等做鹽做光。
A8
宗教藝術
這宗教怎樣透過建築、音樂等藝術形式表達信仰內容?
可選繪畫(如宗教畫)、雕塑、建築、音樂、文學等例子。在整個歐洲文藝歷史裡,有大量藝術創作;近代仍有不同的藝術作品產生,幫助基督新教表達信仰。
A9
這宗教如何影響人類的歷史和歷史上,基督宗教與人類其他文明的宗教影響文化?對當代社會又有甚麼影響?
互動舉隅:科學發現、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廢除奴隸買賣、傳教士來華,翻譯聖經、辦學、戒毒、扶貧、促進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