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目標在協助同學:
1. 瞭解組織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及其對組織效能的意涵;
2. 將所學應用於解釋、預測及改變組織中人際互動與管理實務。
以使同學瞭解組織心理學的知識於生活及工作中的面貌,能更深刻體會多彩多姿的組織生活;並希望藉由多元互動的教學方式,增進同學:
1. 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書面及口語表達的能力;
3. 團隊合作的能力;
4. 以及運用Web2.0(wikis/facebook/youtube)自學的能力。
課程內容包括組織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實務及應用技術,分為個體、團體與組織三大層次。
1. 個體:態度及工作滿足感、情緒、性格及價值觀、知覺及個體決策、激勵
2. 團體:瞭解工作團隊、溝通、領導
3. 組織:組織文化、組織變革與壓力管理
二、 指定用書(Text Books)
黃家齊、李雅婷、趙慕芬譯(2017),組織行為學(十七版),華泰出版。
或,黃家齊、李雅婷、趙慕芬編譯(2018),組織行為學(十七版)精華版,華泰出版。
或,原著:Stephen P. Robbins, Timothy A. Judge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7th),華泰代理。
三、 參考書籍(References)
1. 戚樹誠著(2016),組織行為:台灣經驗與全球視野(第二版,2016年),雙葉出版
2. 陸洛、高旭繁等著(2012),管理心理學:提升管理效能與品質,前程出版
3. Debra L. Nelson (2011).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oundations, Realities and Challenges (7th ed.). South Western.,林家五譯 (2011),組織行為 (Nelson/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oundations, Realities and Challenges 7/e),華泰文化出版
4. Greenberg, J. (2012). Managing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6/E. Prentice-Hall.,張善智(2006),組織行為 (第二版),學富出版
5. Cheers、天下、遠見、商周、管理、能力及經理人雜誌以及網路相關資料(詳見課程平台)
四、 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1. 理論講授及討論(50%):講授法、討論法
2. 個案分析及作品賞析(20%):個案分析、影片欣賞
3. 行動實作及報告(15%):辯論比賽、期中報告
4. 其他(15%):企業實務講座
五、教學進度(Syllabus)
六、 成績考核(Evaluation)
1. 上課參與(35%):出席率5%、課程參與30%
2. 表現評量(25%):期中報告25%(協作平台及口頭簡報)
3. 紙筆評量(40%):期中考20%、期末考20%
期中報告
a. 於第三周確定分組及負責主題;
b. 報告前三天完成作業平台編寫。內容包括:主題重點和報告心得。資料來源可包括:教科書指定章節、課程平台實務案例、人物專訪職場故事、收集網路相關資料及其他;
c. 報告當天於課堂進行20分鐘口頭簡報及5分鐘同學提問。
七、 可連結之網頁位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