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國小校史沿革
橫山地區的拓墾大約始於清朝嘉慶十二年間(西元一八O七年),當時刻苦的客家先民從芎林沿著油羅溪向上開墾時,眼見前方大山背山如橫刀聳立橫阻在前,於是便稱此區為「橫山」。先民入墾多年後,與原住民間的爭擾漸漸和緩平息,於是相繼渡河入墾、聚眾而居;此時,地方有識之士咸認子女教育之重要,乃設立書房,召集兒童教育之,授予讀書、珠算等課程。
民國前十七年日人治台,於竹東地區設立樹杞林公學校,並收容樹杞林、橫山、沙坑三區的學童,然而橫山、沙坑地區因油羅溪、上坪溪之阻橫,能前往就讀者實微乎其微,十年間僅得十三名。橫山區長蔡奀及書記蔡錦繡二人有鑑於此,乃為發展地方教育而共同發起設立分校運動。
蔡奀、蔡錦繡二位,經二年間十餘次與樹杞林公學校校長金丸健一、新竹廳廳長里見義正及庶務課長豬股靜治之交涉,始奉准設立分校,二蔡欣喜之餘,即刻著手募款建校。然因部分人士之連署反對,提出取消設校陳情書,新竹廳庶務課長咸認大部分民眾既予反對設校,縱使設校前途殊堪焦慮,乃予指令取消設校;二蔡無奈,含淚將徵得之款項歸還諸人。
窘境雖至如此,但建校委員卻未因此而氣餒,為普及教育,乃於民國前三年,假橫山國王宮內設立改良書房,收容橫山、田寮坑、頭分林方面之兒童,仿照初小課程,授以國文、日文、算術、唱歌等學科。民國前一年庶務課長豬股氏利用巡視轄區之便參觀本書房,頻予讚譽,二蔡乃乘機提出設校之願,豬股課長亦有感於設立之需,乃於民國元年一月二十六日再度奉准予設校;於焉,民國元年四月一日正式成立樹杞林公學校橫山分校,並指派高橋鐵三郎為分校主任、教師陳阿梅到校執教;然因教室尚未著手興建,此時仍借用國王宮上課。
民國九年十月,因為改訂臺灣地方政治制度,學區以庄為單位,因此本校乃奉令於民國十年四月二十四日改設立為橫山公學校,並於民國十年九月舉行校舍落成及獨立設校之盛大慶祝。
民國三十年,日方將臺灣地區公學校正式改為六年制的「國民學校」,因此本校於該年四月一日改稱為橫山國民學校;臺灣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新竹州接管委員會接管本校。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一日改稱新竹縣橫山鄉橫山國民學校;民國五十七年,政府修法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於是本校自該年八月一日起改制為新竹縣橫山鄉橫山國民小學。
本校於民國元年正式成立至今,已歷經110個年頭,剛好與國家同壽,此期間共經過30任校長的經營(民國34年光復前15位,光復後已至目前第15任)。從最早的在國王宮開課,到民國九年購買校地興建校舍,民國三十六年設立橫山國民學校田寮分班,民國四十六年設立橫山國民學校田寮分校,校園建築經過數次修建、改建及增建,以至今日之規模。
本校學生人數最多的時候曾高達600人左右,然近20年來因少子化及人口外移等原因,橫山地區及新竹縣較為邊緣的鄉鎮各校皆面臨學生逐漸減少的狀況,目前本校學生人數維持在150~160位之間(含特教班一班及109年剛成立的附設幼兒園一班),尚稱穩定。
面對社會及時代潮流的變遷,目前橫山國小在校長的領導、家長會的支持及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下,整合社區及各界的資源,穩步向前邁進,持續朝課程創新、教學活化、學習多元、制度優化、環境美化的方向努力,期望打造一所讓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適性有效學習的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