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緣起 | 實施辦法 | 籌備委員會 | 大會組織 | 議程 | 專題講者 | 論文投稿 | 線上報名 | 國際青年研究者獎 | 交通資訊 | 聯絡我們 | 贊助單位
一、 時 間: 2024年11月16日至11月17日
二、 地 點:高雄醫學大學國際學術研究大樓B2F 國際會議B廳
三、 指導單位:國科會、教育部體育署、衛福部
四、 主辦單位: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五、 協辦學校:長榮大學
六、 執行單位:高雄醫學大學體育教學中心
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
長榮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七、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國家運動科學中心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教育部體育署校園運動防護計畫
數位健康產學策略聯盟
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
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
台灣運動促進暨傷害防護協會
八、 官方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gap.kmu.edu.tw/2024icacp/
九、 舉辦方式:
(一) 專題演講:邀請專家學者針對主題進行多人專題演講及互動研討,詳細探討問題細節,以獲取最佳的解決方法。
(二) 論文發表:採口頭發表(Oral)及海報(Poster)方式進行兩種,並遴選優秀論文獎,頒發獎狀,以資鼓勵。
(三) 運動照護儀器展示:運動防護儀器、運動科學儀器、運動訓練器材用品等展示。
十、 參加對象與人數:300人
(一) 骨科、復健科醫生
(二) 物理治療師
(三) 運動防護員
(四) 運動訓練指導者(運動教練)、選手
(五) 智慧運動科技開發者、使用者
(六) 體育運動相關系所學生
(七) 軍事體能訓練指導者
十一、 研討議題:
(一) 運動醫學
(二) 運動傷害防護與復健
(三) 運動表現
(四) 運動健康效益
(五) 運動表現與智慧科技
十二、 報名方式:
一般人士新台幣1000元;具高醫體系教職員工生、高醫體系骨科及復健科住院醫師,各校體育運動系所師生、運動防護員及大學生等身分者免報名費;內含午餐、茶水、紀念品、大會手冊等;論文發表者不另收費。
十三、 論文投稿:
1. 論文徵稿分為四大主題:運動醫學(Sports Medicine)組、運動恢復與復健(Sports Recovery & Rehabilitation)組、運動表現與智慧科技組(Sports Performance & Smart Technology)組、運動傷害防護(Sports Injury Protection)組。
2. 投稿方式:請至「論文發表」頁面投稿;僅接受尚未發表之摘要論文,一律電子投稿,限用Word(.doc或.docx)檔案格式上傳。投稿若獲接受,均以原稿刊登,請務必自行確認內容之正確性,恕不再接受修改。
3. 口頭發表限以中文或英文進行,每場報告10分鐘,問題討論5分鐘,共15分鐘。
4. 海報格式為A0大小之直式看板,長120 cm、寬90 cm。海報論文標題下,請註明發表者之姓名及單位名稱。評審程序:發表者須於大會公告之評審時間內,出席在該海報論文前,進行3-5分鐘口頭說明,向評審委員解說研究成果及回答問題,評審委員將綜合海報論文內容及答詢表現來評選海報論文。
5. 由大會論文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選出口頭發表15篇及海報論文40篇,審查通過後再通知可於研討會期間進行張貼。
6. 口頭論文發表競賽:頒發獎金第一名12000元、第二名8000元、第三名5000元;佳作論文數篇,頒發獎狀,以資鼓勵。
7. 海報論文發表競賽:頒發獎金第一名12000元、第二名8000元、第三名5000元;佳作論文數篇,頒發獎狀,以資鼓勵。
8. 遴選最優論文王國照教授特別獎一篇,頒發獎金20000元整。
9. 為鼓勵外國大學青年研究者參與本研討會論文競賽,特設國際青年研究者獎項,提供至多3名國際青年研究者獎及獎金NT$15000。
十四、 研習時數(申請中)須全程參與並簽到退,始核給時數。
1. 電子研習證書
2. 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繼續教育學分
3.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繼續教育學分
4.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運動防護員進修時數
5. 高雄醫學大學教師研究成長計分